近日,《惠州市大亞灣開發區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實施方案(西區街道、澳頭街道、霞涌街道單元)》(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成功入選廣東省自然資源廳2025年首批批復的11個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實施方案。
《實施方案》立足大亞灣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戰略定位,圍繞“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高地、國內一流開發區”的總體目標,以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為抓手,旨在構建“良田比較集中、村莊布局優化、產業集聚發展、生態健康優美”空間格局。
良田比較集中:“化零為整、科技賦能”,破解耕地保護與城市發展矛盾。實施農用地整理7項,將零散耕地進行空間置換、集中保護利用,解決發展空間受限問題,導入高凈值科技農業,打造科技農業策源地。
村莊布局優化:“聚村成片、帶農共富”,繪就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實施建設用地整理、鄉村風貌和歷史文化保護11項,有序騰退布局分散空心村,促進村莊集中、品質提升,探索村企合作“樟浦模式”,合作開發村集體經濟發展空間,聯農帶農共富裕。
產業集聚發展:“騰挪置換、盤活增效”,為新質生產力集聚“拓空間”。實施建設用地整理、產業導入13項,整備形成連片優質產業空間,支撐千億級新興產業園、坪山河科創走廊等“融深融灣”新質生產力平臺建設。
生態健康優美:“陸海統籌、全域治理”,釋放山海生態空間價值潛力。實施生態修復11項,以森林生態屏障、淡澳河流域、海岸帶為單元,實施全域生態修復治理,探索“生態修復+資源利用+產業融合”模式,打造山邊、河邊、海邊文商旅消費集聚區。
《實施方案》按照“全區域統籌、全要素謀劃、全周期管理”工作思路,系統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謀劃推進整治項目42項,擬實施農用地整理207公頃、建設用地整理238公頃、生態保護修復455公頃,項目總投資約104億元,預計項目實施后可實現總收益116億元。
全區域統籌:以大亞灣三個街道整體作為整治區域,打破行政限制,推進片區聯動整治模式。按照“宜農則農,宜產則產”的原則,引導零碎耕地向農業片區集中布局,騰退低效零散建設用地向產業平臺空間集聚,促進全域空間功能優化,資源要素有序流動。
全要素謀劃:聚焦大亞灣“空間無序化、耕地碎片化、土地利用低效化、生態功能退化”四化特征問題,從良田比較集中、村莊布局優化、產業集聚發展、生態健康優美策劃規劃各類子項目,多元多維支撐高質量發展。
全周期管理:建立“區級統籌、部門指導、街道推進、村社落實”多層級聯動的工作機制。聯合區環境水務集團、城投集團、科創集團等區屬國有企業,將實施運營、資金籌措等關鍵議題前置,全鏈條謀劃項目。建立“謀、建、營”一體化實施機制,做好項目實施全流程管控,確保項目具備可持續發展生命力。
我市高度重視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一是強化頂層設計。多次召開專題研討會,成立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專班,科學編制并上報省自然資源廳實施方案15個,其中11個獲省廳批復。二是集中整治耕地。7個縣(區)各遴選一個“萬畝方”或“千畝方”項目作為示范項目先行推進,計劃新增耕地7717畝,連片耕地26840畝,拆舊復墾98畝。三是項目落地見效。2024年項目建設全面提速,全年開工項目145個,完成投資100.79億元,納統數72.93億元。
下來,我市將緊扣“百千萬工程”三年初見成效目標,以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為重要抓手,推動“百千萬工程”落地見效,為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建設注入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