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惠州市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成果入選自然資源部直屬單位中國國土勘測規劃院編制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成果優秀案例集》,是全國五個市級典型成果之一。
惠州市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以下簡稱“雙評價”),是惠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支撐專題,主要通過分析區域資源稟賦與環境條件,研判國土空間開發利用問題和風險,重點識別生態保護極重要區,明確農業生產、城鎮建設的最大合理規模和適宜空間?!半p評價”立足本底特征,構建惠州特色評價指標,為惠州市國土空間發展格局確定、“三區三線”科學劃定、主體功能區戰略落地等方面提供重要支撐。主要成效:
一是探索開創“省—市—縣”高效聯動工作模式。作為廣東省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試點城市,惠州市于2019年4月率先啟動市級“雙評價”工作,探索開創了“省—市—縣”高效聯動的工作模式,為檢驗國家“雙評價”方法科學性提供了地方實踐反饋,為制定廣東省“雙評價”技術指引提供支撐。
二是立足本底特征,構建特色化指標體系。“雙評價”成果立足“亞熱帶沿海山地丘陵+東江流域復合生態系統”地理本底特征,積極構建特色化指標體系,因地制宜探索本地化評價方法,創新性細化華南沿海地區水資源承載能力測算,并增設港口建設適宜性、海上風電布局適宜性、中草藥種植適宜性評價、區域發展增長極潛力評價、市域“三生”空間綜合識別等內容。
三是強化技術支撐,推動成果應用發揮實效。評價結果注重合理性和實用性,促進國土空間形成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通過建立常態化評價體系,支撐規劃實施管理,助推重大項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