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25日是第35個全國土地日,主題為“節約集約用地,嚴守耕地紅線”。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全面節約戰略等決策部署,惠州以“四個聚焦”為核心,全力破解項目用地難題,跑出項目用地保障“加速度”,為惠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土地要素支撐。
聚焦規劃引領,科學布局定方向
以今年3月發布的《惠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為統領,統籌劃定“三區三線”,嚴格明確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和城鎮開發邊界,為產業發展與生態安全筑牢空間底線,著力構建“1+1+1”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積極拓展沿江向海發展空間。
規劃明確土地用途管制要求,科學劃示304.61平方公里工業用地控制線,優先布局工業用地以及物流倉儲等生產性服務業用地,保障實體經濟和生產性服務業用地需求;集中各縣(區)資源,支撐建設惠州新材料產業園等7個千億級工業園區,引導園區外工業企業及新增工業項目優先向工業園區集聚;依據“三區三線”成果,有序推進重點產業園區邊界優化調整,促進空間高效集約利用,為工業園區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規劃支撐。
聚焦重點項目,靠前服務提速度
成立重點項目用地保障工作專班,主動提前介入,靠前服務,建立重點項目土地要素保障臺賬,實行全流程跟蹤管理,系統梳理項目在用地規劃、預審、報批、征地、供地和項目報建等自然資源要素環節可能存在的卡點、難點,確保項目高質量建設、高效率推進。
定期組織召開調度會,針對重點項目難點堵點問題,集中研究解決方案與措施,明確責任單位、責任人和完成時限,形成工作閉環,確保重點項目用地審批高效推進,實現項目早批復、早供地、早動工、早投產。截至5月,我市年內獲國務院、省政府批準的“單獨選址”建設項目共5個,批準用地總面積約2200畝,有效保障了省道S254線永漢至麻榨蓮塘段改建工程等重點項目的建設需求。
聚焦項目落地,精準配置保需求
加大“雙處置”工作力度。提前謀劃,組織對全市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情況進行分析研判,建立全鏈條監管臺賬和一地一策機制,加快批而未供土地供應,綜合動工、置換、收回等方式處置閑置土地,有效盤活存量土地。截至5月30日,我市年內批而未供土地已完成處置面積4891畝,閑置土地已完成處置597畝。
打好“爭、掙、獎”組合拳,積極“爭”取省級專項指標,用好用足市級指標保障項目合理用地需求,促進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探索實施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經濟補償機制,充分發揮考核導向作用,全力“掙”取新增建設用地指標,促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2024年以來,我市掙取新增建設用地指標超過1.1萬畝,并兩次獲得國家及省用地指標獎勵共計1332畝,保障了我市各類重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落地見效。
聚焦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拓空間
以“零田變整田,小田變大田”為目標,大力實施農用地整理、宜耕未利用地開發等土地綜合整治工程,成功打造出一批“萬畝方”“千畝方”“百畝方”集中連片耕地,在嚴格落實耕地保護任務的同時,為優質產業項目落地釋放發展空間。
積極推進農村零散、閑置、低效建設用地的整理盤活工作,提升土地資源配置效率,有序推動低效用地收回再開發,優化產業空間布局,促進土地資源高效利用。2025年我市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子項目已開工160個,已完成農用地整理6063畝,新增耕地1189畝,建設用地整理306畝,騰退建設用地35.23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