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下午,市級社區精神康復綜合服務中心江南街道康復驛站社工團隊精心策劃的“心棲自然,歡樂一頌”主題康復活動在惠城區精神障礙社區康復綜合服務中心內溫暖開展。活動巧妙融合自然療愈與藝術賦能,為康復者們帶來了一場融合生活技能訓練、心理疏導、社交互動及職業能力培養的多元化康復體驗。
石斛與鼓點交織的治愈午后

“把石斛綁在枯木上時,就像給它安一個家。”社工邊示范養護邊講解,康復者們專注地綁扎苔蘚、擺弄植株,指尖沾著泥土,臉上卻綻放著燦爛的笑容。綠植創作環節不僅傳授了澆水、光照等實用知識,更成為交流的橋梁。大家分享美化盆栽的心得,主動幫鄰座調整角度,一句“這樣根須會更舒展”的溫馨提醒,流淌著互助的溫暖。隨后,鼓聲響起,在專業老師帶動下,康復者們從起初的拘謹到放松,拍手、擊鼓,鏗鏘有力的鼓聲傳遞著釋放的暢快,現場笑聲與鼓聲交織。
檸檬茶里的生活滋味與職業微光

“擠檸檬要轉圈,這樣籽才不會掉進去!”康復者王姐的經驗分享引來陣陣贊同。從清洗檸檬到調配蜂蜜檸檬茶,大家全程投入。社工適時引導:“如果賣給鄰居,怎么介紹?定價多少合適?”簡單的提問點燃了大家的熱情。有人細算“檸檬5元、蜂蜜3元”的成本,有人強調“要告訴大家這是我們自己種的!”這場生活化的“制茶課”,悄然埋下職業啟蒙的種子,讓大家在協作中思考勞動的價值。
讓康復照進現實的溫度實踐
整場活動雖未提及“心理康復”“社交訓練”等專業術語,卻處處蘊含著康復的智慧:種植石斛是生活技能的培養,鼓樂互動是情緒的釋放,協作制茶是社交與合作的鍛煉,討論“賣檸檬茶”則是職業能力的啟蒙。在自然與藝術的浸潤中,康復者們不僅放松了身心,更在真實的生活場景里,真切感受到“我能行”的力量,為未來融入社會積蓄了希望。
社區康復的意義,正在于此:用有溫度的陪伴,讓每一位康復者在日常的煙火氣中,逐漸重拾與世界連接的勇氣,一步步走向更廣闊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