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2025年廣東農產品市場營銷體系建設工作培訓活動在惠州市舉行。此次培訓活動由廣東省農業農村廳主辦,旨在通過強化品牌建設、提升市場營銷能力,深化農產品“12221”市場營銷體系建設,破解農產品“賣難”問題,推動農業產業發展,大力推進“百千萬工程”建設,助力鄉村振興。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廣東省農業對外經濟與農民合作促進中心、惠州市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市場營銷相關領域專家教授,惠州、河源、汕尾三地農業農村部門以及農業企業、合作社的代表齊聚一堂,共探農產品市場營銷創新路徑,為廣東農產品市場營銷體系建設注入新活力。

省農業農村廳總經濟師鄭志雄在開班儀式上指出,發展現代農業的關鍵是構建現代的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而做好農產品市場營銷是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的重要抓手。12221體系的核心價值,在于能將市場置于農業產業鏈的生產之前,用市場需求反向指導農業生產,推動農業系統建設擺脫“重生產、輕市場”的傳統思維,轉向以市場為導向的現代化發展路徑。最后對農業企業提出幾點意見:一是樹立堅定的市場導向意識,從企業發展初期就重視市場需求。二是充分重視和利用數據價值,依托大數據平臺提升決策科學性。三是著力構建穩定的產銷共同體,強化產業鏈各環節協同。四是致力于提升農產品的價值和品牌內涵,增強市場競爭力。五是秉持開放合作、生態共贏的理念,構建多方參與的市場營銷體系。

惠州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陳洪表示,把農產品種好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賣得好才是最終出成果的關鍵。在世貿組織背景下,農產品市場向國外敞開大門,越發凸顯出農產品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而此次培訓正是省廳重視市場體系建設的體現。希望學員們珍惜和利用好此次學習機會,帶著明確目的和問題來聽課,切實提升自身應對市場競爭、助力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的能力。
本次培訓作為廣東推進農產品營銷能力提升的重要舉措,緊扣農業發展實際需求,聚焦媒體賦能、品牌培育、數字技術應用、三產融合等關鍵領域,邀請了一批“三農”領域實戰專家授課。其中,既有深耕“三農”領域數十年,深度參與廣東荔枝、徐聞菠蘿等區域公用品牌打造的媒體從業者,也有在智慧農業、AI技術應用等前沿領域取得多項科研成果的專家學者,更有扎根基層推動集體經濟創新、直播助農的一線實踐者等。



授課環節,專家學者們圍繞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的實踐路徑、品牌打造、創意傳播、AI技術應用等主題展開分享,通過行業經驗分享與趨勢解讀,為參訓人員搭建起學習先進理念的平臺;聚焦三產融合協同創新、集體經濟實踐、智慧農業市場培育及短視頻創作等內容,強化實操能力指導,助力參訓人員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工作方法;立足媒體賦能、品牌傳播等內容,緊密結合我省“媒體+”賦能“百千萬工程”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相關部署,通過授課與實操相結合的方式,幫助參訓人員掌握“媒體+產業”融合、“媒體+品牌”轉化的具體實踐方法。


惠州市特色農產品展示


汕尾市特色農產品展示


河源市特色農產品展示
活動現場,惠州的梅菜、河源的五指毛桃、汕尾的百香果等特色農產品集中展示,品類豐富、品質上乘,不僅展現了三個地市農業發展的獨特優勢和豐碩成果,也為參訓人員提供直觀了解廣東特色農產品的機會,讓大家在交流學習中更深入地把握不同區域農產品的市場潛力。
近年來,惠州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稟賦,精心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大力發展絲苗米、馬鈴薯、甜玉米、茶葉、荔枝、三黃胡須雞、金鮸(mi?n)魚等優勢特色產業,打造“粵字號”農業知名品牌137個、“粵字號”農業品牌創新培優實踐點10個、省級區域公共品牌5個、地理標志農產品16個、省級農產品出口示范基地13家,在品牌建設與市場營銷領域取得積極進展。此次培訓落地惠州,不僅為當地農業從業者提供近距離學習前沿經驗的機會,更是通過匯聚全省智慧,為惠州農產品市場營銷體系升級提供新思路、新動能,推動惠州農業在品牌化、數字化轉型中走得更穩更遠,進而輻射帶動粵東地區農產品營銷能力整體提升,為廣東農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