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時節至,千里寄哀思。為深入推進節地生態安葬,倡樹文明殯葬新風,10月26日,惠州市民政局在惠州市殯儀館、惠東縣、博羅縣及龍門縣殯儀館4個樹葬區同步舉辦“感恩生命 回歸自然”——惠州市2025年重陽綠色生態集體樹葬活動。本次活動共為111位逝者舉行樹葬,是我市持續推進殯葬改革的重要舉措。
上午9時30分,活動在莊嚴肅穆的氛圍中正式開始。在惠州市殯儀館樹葬活動現場,共有34位逝者親屬參與。市民政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王家榮出席活動并致辭。
王家榮表示,樹葬是一種節地生態、綠色環保的安葬方式,既實現了逝者入土為安的夙愿,也體現了對土地資源的珍視、對自然生命的禮贊。他指出,這是我市今年舉辦的第二次集體樹葬活動,繼清明之后再次推動生命與自然的融合。選擇樹葬,是將生命融入青山綠水的一種善舉。隨后,相關領導為家屬代表頒發樹葬紀念證書。
在簡潔莊重的儀式中,逝者親屬手持鮮花,靜默肅立,共同緬懷逝者。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全程引導,協助家屬將可降解骨灰壇輕輕放入樹穴,撒上花瓣,培土撫平,以環保的方式完成最后的告別。儀式結束后,不少家屬仍在綠樹間駐足,默默寄托哀思。

在簡潔莊重的儀式中,逝者親屬手持鮮花,靜默肅立,共同緬懷逝者。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全程引導,協助家屬將可降解骨灰壇輕輕放入樹穴,撒上花瓣,培土撫平,以環保的方式完成最后的告別。儀式結束后,不少家屬仍在綠樹間駐足,默默寄托哀思。
選擇樹葬的每個家庭背后,都蘊含著對生命意義的深刻理解。有年近八旬的長者攜子孫為父母完成了入土為安的愿望;有子女遵循父親“不給子女添負擔”的遺愿;更有父母為熱愛自然的孩子選擇與自然相伴的方式。這些選擇,折射出社會觀念的進步,也體現了對生命與自然的尊重。
自2012年啟動以來,惠州市集體樹葬活動已成功舉辦十二次,累計為2600余位逝者實現了綠色回歸,逐漸成為市民認可的安葬方式。近年來,樹葬、花葬、草坪葬等節地生態安葬方式正逐漸被更多市民接受和認可。下來,市民政局將繼續推廣綠色殯葬理念,完善惠民殯葬政策,積極營造文明、節儉、生態的殯葬新風,推動精神文明與生態文明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