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上午,全市冬種生產現場會在惠東縣稔山鎮召開。會議貫徹落實省、市關于秋收冬種農業生產的工作部署,動員全市上下搶抓農時,全面推進冬種生產,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及保障明年糧食安全奠定堅實基礎。據悉,今年全市計劃冬種面積95.61萬畝,較上年增加0.98萬畝。

科技賦能田間 高產示范引領
初冬的惠州田野,處處呈現繁忙的生產景象。與會人員實地觀摩了稔山鎮竹園村的冬種馬鈴薯示范基地,詳細了解馬鈴薯種植全流程。田間地頭,打田旋耕機、馬鈴薯播種機等新型農機有序作業,展現了現代農業的生動圖景。
今年,我市將在冬種期間加大紫云英等綠肥作物種植力度,通過綠肥還田、地力培育等措施,持續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強土地綜合生產能力。作為冬種馬鈴薯主產區,惠東縣積極引進隴薯7號、粵薯1號及彩色馬鈴薯等優良品種,大力推廣“稻-稻-薯”“馬鈴薯-玉米-中晚稻”等一年三熟高效種植模式。其中稔山鎮壩仔村示范基地在近期測產驗收中表現突出,平均畝產達到9731.4斤,創歷史新高。這一成效得益于“良田、良種、良法、良機”的融合推廣,為全市冬種生產提供了示范。
錨定重點任務 凝聚生產合力
會議傳達了全省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暨秋收冬種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并對抓好我市秋收冬種工作作出具體部署。惠東縣、惠陽區以及惠城區橫瀝鎮、惠東縣稔山鎮有關負責同志在會上作了交流發言。
會議強調,全市各級各相關部門要切實增強抓好秋收冬種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將其作為貫徹落實國家關于糧食安全決策部署、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來抓。要緊緊錨定全市95.61萬畝冬種面積目標,聚焦七項重點任務精準發力:一要加快晚稻收割收尾,確保顆粒歸倉,同步推進糧油生產保障項目落實;二要優化區域布局,發展規模化、機械化種植,因地制宜建設特色產業帶;三要強化科技支撐,著力提升單產水平,加強農業防災減災;四要延伸產業鏈條,推進產業化經營,積極發展訂單農業;五要暢通市場循環,強化產銷銜接,深入實施農業品牌戰略;六要扎實推進今冬明春農田水利和高標準農田建設,不斷夯實生產基礎;七要加強部門協同,形成工作合力,保障冬種生產順利推進。
優化區域布局 發展特色種植
當前,惠州冬種生產已形成區域化、特色化發展格局。惠東縣作為“中國冬種馬鈴薯之鄉”,“惠東馬鈴薯”獲評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已培育形成稔山、鐵涌、平海三大專業鎮,2025年春收馬鈴薯種植面積8.42萬畝。惠陽區著力發展冬種馬鈴薯、番薯等作物,推廣“稻稻薯”等高產高效輪作模式,今年計劃冬種面積10.29萬畝。惠城區橫瀝鎮計劃種植冬種蔬菜1.5萬畝,其中特色品種梅菜約6000畝。

強化農資保障 夯實生產基礎
現場,愛心企業向稔山鎮捐贈化肥50噸,支持冬季農業生產。當前,惠州已全面進入秋收冬種關鍵時期,全市堅持將發展糧食生產放在首位,種子、化肥、農藥等農資供應充足,價格總體穩定。據統計,截至目前,全市晚稻已收割超過70%,冬種面積已完成近50%。隨著各項措施的落地,惠州冬種生產正有序推進,為明年夏糧豐收提供了堅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