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洞谷生態農旅項目集生態旅游、農業綜合開發、生產經營等功能于一體。記者黃宇翔 通訊員龍融心 攝
今年7月,省委、省政府印發了《關于支持惠州加快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的意見》,賦予惠州全球石化產業高地、國內一流數字產業基地、綠色低碳安全發展標桿、開放包容現代品質城市四大戰略定位,推動惠州全面提升發展能級,順應新時代要求加快高質量發展,著力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一直以來,綠色生態是龍門最大的優勢和最亮的底色。優質的生態環境為龍門現代工業、現代農業及旅游業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也為龍門建設綠色發展美麗幸福示范縣打下基礎。
培育3個百億級產業集群,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今年1至7月,龍門森林覆蓋率、水環境質量、大氣環境質量三項數據均位居全市第一。坐擁優質的生態資源,該如何用好并創造綠色財富?立足自身實際,龍門把工作重點落在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著力提升農業農村現代化水平以及走好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道路3個方面。
在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方面,今年,龍門縣提出要堅持制造業當家,圍繞新一代電子信息、新材料、智能制造、醫藥與生命健康、新型儲能等主導產業精準招商,聚力打造新能源和電子信息、綠色新型建材、功能性薄膜新材料3個百億級產業集群,做大做強龍門工業園,鞏固“產業集聚”發展態勢,實現制造業迭代升級。在獲評省級循環化改造試點園區的基礎上持續推進龍門工業園循環化改造,鍛造綠色競爭新優勢。
功能膜是國家重點扶持發展的新材料產業之一,具有廣闊的發展應用前景。在加速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進程中,龍門一直把新材料產業作為主攻方向之一,出臺《龍門縣關于促進功能性薄膜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重點發展功能膜產業。目前已有19宗功能膜項目落戶龍門,總投資超50億元,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
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支持惠州加快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的意見》,不僅為廣大功能膜企業發展帶來了新機遇、新市場、新空間,也更加堅定了龍門推進功能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和決心。龍門將順勢而為、乘勢而上,緊盯“百億產值”目標,加大項目招引力度,持續延鏈補鏈強鏈,加速功能膜產業集聚發展。未來,龍門縣力求引進新一批優質項目,全力以赴將龍門打造成華南“膜城”。
位于龍門工業園的歐陸高公司,是比較早落戶龍門的功能膜企業。該公司主要研發生產及銷售光電薄膜材料、光學級薄膜材料、膠粘材料、高溫材料、車載顯示材料等。其在龍門的項目總投資4億元,計劃設置涂布線27條,其中一期10條線計劃今年投產,達產后年產值7億元,年稅收約1300萬元。
歐陸高公司董事長蘇永根介紹,公司將以市場為導向,找準發展定位,積極在產品、技術、品牌、營銷、市場、渠道等方面整合資源,通過加大科技創新和產業結構調整,全力打造成一個綠色、效益、共贏的功能膜新材料企業,在龍門不斷發展壯大。
做強四大產業園,打造大灣區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
目前,龍門擁有絲苗米和三黃胡須雞兩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市級茶葉產業園和蜂蜜產業園建設也在積極推進中。為提升農業農村現代化水平,龍門正借力廣深兩大都市圈疊加效應,大力發展以綠色、生態、精品為特色的現代農業,推動“龍門年桔”“龍門三黃胡須雞”等農產品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培育注冊,積極搶占大灣區高端農產品市場。
龍門縣絲苗米和龍門縣三黃胡須雞兩大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都位于龍田鎮。其中,龍門絲苗米產業園總面積463平方公里,主導產業面積約11萬畝,呈現“一心四區一帶”的空間功能布局框架,包括智能化加工與商貿服務中心,水稻綠色高效種植示范區、龍門水稻科技創新發展區、水稻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區、鄉村振興樣板區,龍門特色水稻與溫泉休閑旅游觀光帶。這里已逐漸成為集聚加工、科研創新、生產示范、休閑旅游等綜合功能的農業產業園,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的優質絲苗米生產基地。
在推動現代農業產業發展過程中,龍田鎮聚焦三產融合,在做強一產的基礎上,通過做精做細農產品深加工來做優二產,同時加速推進農文旅項目落地,激活三產。據龍田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劉亮介紹,近年來,龍田鎮積極探索從傳統農業逐步向現代農業轉型的新路徑,引進種植茶葉、蘭花、南藥等特色農產品,不斷拓展“農業+旅游”“農業+文化”“農業+康養”等新業態。以產業為基礎、以振興為目標,當地注重三產均衡發展,現已逐步形成以絲苗米、胡須雞為主導,蜂蜜、蘭花、茶葉、蔬菜、鰻魚為特色,輔以食品加工、溫泉養生、研學旅游等產業的“2+5+N”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如今,龍門縣絲苗米和龍門縣三黃胡須雞兩大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也嘗試推出研學項目,逐漸成為當地推進三產融合發展的新樣本。
接下來,龍門將著力做強培優四大省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圍繞“米蔬茶果雞蜜”等農特產品,全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
持續擦亮龍門“四菜一湯兩甜品”特色旅游品牌
在發展全域旅游方面,龍門積極開發民宿旅游、森林康養、生態觀光、自然教育等生態旅游產品,推動環南昆山生態康養旅游度假區、增江沿江文旅體經濟帶等建設,持續擦亮龍門“四菜一湯兩甜品”(“四菜”指龍門祈福、龍門手信、龍門宴、龍門客棧,“一湯”指龍門十三湯溫泉品牌,“兩甜品”指龍門陣、龍門徑)特色旅游品牌,不斷拓寬“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轉化路徑。
作為龍門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近年來,龍城街道依托自身發展優勢,積極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以農文旅深度融合助力高質量發展。以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為契機,龍城街道運用“黨建引領+鄉賢助力”模式,推動三洞村整合低效利用土地、宅基地老屋,流轉林地草地、農田,引進社會資本發展三洞谷生態農旅項目。這一農旅項目集生態旅游、農業綜合開發、生產經營等功能于一體,實現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達到生態、經濟和社會三大效益的統一。
三洞村的成功并非個案。今年以來,龍門堅持守正創新、提質增效、融合發展,推動森林康養、鄉村旅游發展,認定“中國森林康養人家”1家、南粵森林人家5家、職工療休養基地3家,入選國家級鄉村精品旅游線路1條、省級鄉村精品旅游線路5條。通過打造城西百果里、三洞谷星空營地等農旅融合范本,帶動村集體增收32.5萬元、村民增收48萬元,更好實現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有機統一。
記者黃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