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村地處東江邊,風光旖旎。記者鐘暢新 攝
初冬時節,走進惠城區汝湖鎮房村村,一幅美麗的田園風光畫卷展現在眼前:綠樹掩映下,一個個整潔的農家庭院分布在村道邊;廣闊的田野里,剛收割完的稻田和長勢喜人的蔬菜給大地染上黃綠相間的顏色;東江邊成片的蘆葦花在風中搖曳,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來打卡;一個個種植園和獨具特色的民宿項目為該村產業發展注入活力……
自今年列入市級“百千萬工程”擬培育典型村以來,房村以農文旅融合發展為目標,全面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各項要求,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村容村貌,加快產業振興步伐,加強鄉村治理,推動“百千萬工程”落地生根,讓和美鄉村建設取得新成效。
東湖路主干道年底全線雙車道通行
沿著惠州市“最美農村路”東湖路進入房村村,只見一個拐彎處正在進行圍蔽施工,工人和機械有條不紊地投入到施工中。原來這是房村橋拓寬改造工程建設現場,該村正抓住秋冬少雨適合施工的有利條件,加緊東湖路房村橋的拓寬改造。這也是該村實施“百千萬工程”,加強典型村基礎設施建設的一項舉措。
房村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房志成介紹,原有的房村橋始建于1989年,橋寬只有5米,已經成為該路段的一個交通瓶頸,也影響東湖路“最美農村路”的形象。“房村橋位于村里的主干道,是進出村的必經之處。老橋橋面太窄了,會車都困難,不僅影響村民通行,也制約了村里的發展。”房志成說,今年在上級有關部門的幫扶下,投資100多萬元對房村橋進行改造,把橋面拓寬到7.5米,現正進行橋墩施工,預計年底可以投入使用。完工后,東湖路主干道全線可以滿足雙車道通行。
在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中,房村村還實施農房風貌提升,持續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讓村容村貌更加整潔靚麗,村民生活環境更宜居。作為“七仙汝湖·詩畫田園”鄉村振興綜合示范帶的一個重要節點,近年來,房村利用上級資金對村中主干道的排水渠鋪設蓋板,進行“三線”整治,修建排水渠及停車格;對主干道沿線29棟農房外立面進行美化,改造小坡檐15棟;常態化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打造美麗庭院。
同時,加強水利設施建設,每年開展冬修水利,清理灌溉水渠雜草及淤泥,維修破損之處,確保農田灌溉和內澇排水的安全。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房村村的交通、水利等條件得到大幅提升,為村民的生產和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也為引進產業項目夯實了基礎。
引進特色農業和民宿項目
房村村地處東江邊,“最美農村路”東湖路貫穿其間,山水田園風光旖旎,擁有豐富的農業及旅游資源。“百千萬工程”實施以來,該村依托這些資源,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和鄉村旅游,以農文旅融合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促進村民增收。
房志成介紹,目前房村村已形成初具規模的產業布局。在特色農業方面,有鰻魚養殖、寶石鱸魚苗培育、百合花卉種植、葡萄種植、香蕉種植;在鄉村旅游方面,有繽紛島營地、江楓竹隱露營地、樹宿民宿打卡點等。這些產業項目的落地,不僅提高了房村農產品的產量和品質,帶旺了鄉村旅游的人氣,為鄉村發展注入了生機和活力,也帶動了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其中,百合花卉種植基地就吸納了20多名村民就業,繽紛島營地可為村集體增加將近50萬元的租金收入。
“我一直想找個美麗鄉村一邊工作一邊生活,后來來到房村,這里緊靠東江,離市區也近,環境好,民風好,地理位置也超好,于是決定在這里打造一個民宿,在享受美好的田園生活同時,還能待客營收。”來自深圳的李先生從事設計工作,今年在房村村租地建設了一間名為“樹宿”的民宿,于國慶開始正式運營。雖然地方不大,但充滿田園野趣的設計和搭建在大樹下的木屋已吸引不少游客慕名而來。
談到房村村下一步的發展計劃,房志成表示,該村將立足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加快推進特色民宿等鄉村旅游和農業產業發展。“明年我們想在政策上爭取更多扶持,通過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推進道路單改雙工作,大力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此外,盤活閑置宅基地、撂荒地等,引進更多村企合作項目,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在打造生態宜居鄉村的同時,增加村集體和村民收入。”房志成說。
記者彭紅霞 特約通訊員周文媚 通訊員蔡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