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前社區召開樓棟長協商議事會。
樓棟長在老舊小區清理樓道雜物。
在惠城區江南街道埔前社區,活躍著這樣一群人:他們積極協助社區和相關部門開展普法宣傳,助力文明和諧社區建設;協調住戶共同集資,修復解決老舊小區外墻脫落等安全隱患問題;開展老舊無物業小區樓道雜物清理,打通安全通道;將小區內雜草叢生的院子改造成停車場,美化小區環境……他們就是埔前社區的樓棟長。
自從被社區選聘為樓棟長以來,他們充分發揮人熟地熟地優勢,不僅負責日常的鄰里溝通,還協助社區解決“家門口”的治理痛點難點,成為連接社區與居民之間的橋梁。
近年來,江南街道以埔前社區為試點先行先試,在轄區6個社區推行樓棟長工作制,目前已初具成效,220名樓棟長成為江南街道基層黨建、社區治理工作中的重要力量。
樓棟長前期摸排,文明養犬普法精準宣傳
近日,記者走進江南街道埔前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一場以文明養犬為主題的普法宣傳講座在這里舉行。活動中,江南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隊隊員為該社區的樓棟長、志愿者、物業代表和居民群眾詳細解讀了養犬管理區域及登記、攜犬出戶注意事項、違法養犬及處罰條例等方面的內容。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養犬的家庭越來越多,但隨之而來的犬只傷人、擾民、環境衛生等問題也日益凸顯。當前正值《惠州市養犬管理條例》實施不久,這場普法宣傳活動猶如一場及時雨,為許多居民群眾答疑解惑,推動該條例落實落地。
講座結束后,埔前社區工作人員、執法隊隊員與樓棟長和志愿者一同開展入戶宣傳。在這次普法宣傳活動中,樓棟長發揮了積極作用。根據前期各樓棟長摸排的養犬住戶,大家有針對性地向養犬家庭發放了宣傳手冊,并詳細解釋了文明養犬的具體要求和注意事項。
“我聽說養犬條例已經實施,但具體是什么、應該怎么做,還真不太清楚。經過這次的宣傳,我了解了養犬登記的流程和文明養犬的規范,感覺挺有幫助的。”家住翠竹苑小區的居民王先生接過宣傳手冊后表示,自己會按照規定給家里的狗狗辦理登記。
聚焦鄰里愁盼助老舊小區更新
據了解,在完成樓棟長選聘工作的基礎上,今年1月底,埔前社區率先掛牌成立了“樓棟長之家”,在每月最后一周的周五,樓棟長成員在“樓棟長之家”召開協商議事會,共同商議社區鄰里事務,協商解決鄰里急難愁盼問題。目前該社區已有52名居民自愿擔任樓棟長。
“在我們小區,有話大家說開,有事大家一同商議。”作為埔前社區的一名樓棟長,范曉靜說道。她向記者講起一件事,此前老舊小區某建筑公司宿舍樓出現外墻脫落現象,導致居民進出存在安全隱患。作為小區的樓棟長,范曉靜利用下班時間挨家挨戶收集居民意見,并召集業主開協商會。通過以業主自籌資金為主、社區黨組織服務群眾專項經費為輔的方式,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就成功解決了小區外墻脫落的問題。“業主們很信任我,我們也把收取的費用進行了公示,大家都認為這是為小區辦實事,也很支持。”范曉靜說。
“我們的院子長期雜草叢生,不僅影響了社區的環境衛生,也造成了土地資源的浪費,大家想想怎么樣解決這個臟亂差問題。”惠陽區物資總公司宿舍的樓棟長黃文香在一次協商議事會上的提議,引發了大家的熱烈討論。
為了改善社區環境,提高居民生活質量,今年7月,社區工作人員與樓棟長組織居民、業主單位進行協商討論,還開展入戶走訪,廣泛聽取居民們的意見和建議,讓每一戶居民都參與到宿舍樓老院子風貌提升的決策過程中。
經過充分的溝通與交流,大家達成了一致意見,決定將這片雜草叢生、約500平方米的空地改造成停車場,不僅有效解決院子內停車難的問題,同時也將提升小區的整體環境。目前,改造工作已經完工,這處停車場可以容納18輛小車、15輛電動車,為居民的生活帶來了更多便利。
提升樓棟長專業能力服務水平
江南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加強樓棟長隊伍建設的工作方案自2022年制定實施后,轄區6個社區通過自薦、推薦等方式開展選聘工作,目前共選出220名樓棟長。街道在埔前社區先行先試,打造了一支由熱心公益事業、關心社區發展的退休老黨員、物業工作者、先進青年和熱心居民組成的“埔前社區樓棟長服務隊”。
江南街道把樓棟長作為基層黨建、社區治理的重要力量,讓樓棟長能夠真正成為連接社區與居民的重要紐帶,向上“表民意”,向下“傳政策”,成為連接社區與居民之間的橋梁,在社會治理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眾多樓棟長的支持配合下,社區的各項工作得以順利推進,居民的滿意度和幸福感也不斷提升。
“接下來,我們將繼續深化落實樓棟長制度,通過定期開展培訓和經驗交流,提升樓棟長們的專業能力和服務水平,共建和諧文明江南。”該負責人說。
記者彭紅霞 通訊員徐慧恒 關翠花 呂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