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題要仔細,讀懂了題目再去分析……”今年寒假剛開始,惠陽中山中學的小高就來到淡水街道上湖社區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化身“老師”輔導社區的低年級學生學習,陪伴小學生充實快樂地度過寒假。
“小馬拉大車”是當前基層治理存在的突出問題。惠陽區聚焦“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緊盯“馬疲車擠”的根源性問題,實施城市基層組織賦能工程,并列入2024年惠陽區全面深化改革重點任務,持續發力為“車”減負,系統施策為“馬”賦能。“實施社區黨組織與志愿服務隊結對共建”作為其中的重要舉措,惠陽從全區遴選20支運作成熟、資源豐富、口碑較好的志愿服務隊,每支服務隊與1~2個社區黨組織結對,共商志愿服務和社區治理工作,實現黨群陣地共用、資源共享、活動共辦,不斷激發基層動力活力、整體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立足社區實際按需提供服務
上湖社區位于惠陽淡水街道西面,臨近深圳坪山區坑梓街道,主要服務清泉城市廣場、惠景豪苑、惠原小區等43個小區,常住人口約3.5萬人。
“這里不少是近年新建的小區,外來人口較多,‘一老一小’的服務需求比較多。”上湖社區黨支部書記傅莉清說,社區只有5個工作人員,平時人手就比較緊張,與社區結對的志愿服務隊幫了社區很大忙。
傅莉清所說的志愿服務隊是與上湖社區結對的惠陽區精致志愿服務隊。這支志愿服務隊最初在淡水街道壩尾社區孵化,從最初的兩三個人發展到如今的四五百人,與上湖、壩尾、松嶺等社區黨組織進行結對,提供應急救援、義診、反電詐宣傳、四點半課堂等志愿服務。
彭梓斌是惠陽區精致志愿服務隊隊長,自從去年與上湖社區結對后,定期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志愿者多是上湖社區的居民,其中不少是在校學生,在四點半課堂輔導低年級學生學習,每個周末還會開展讀書分享會、心理講座等活動。
今年寒假,惠陽區精致志愿服務隊在上湖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開展了寒假作業班、美術班、國畫班、紅色故事解說員等公益培訓活動,為社區的家長、學生提供志愿服務。
除了共享上湖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設施資源,惠陽區精致志愿服務隊還繪制了上湖社區三張地圖——上湖社區民政對象分布圖、上湖社區資源圖、上湖社區問題圖,這些地圖標上了志愿服務隊上門服務的地點和對象,以及可利用的醫院、學校等社會資源。
像惠陽區精致志愿服務隊這樣與社區結對共建的志愿服務隊,在惠陽區有20支,每支志愿服務隊與1~2個社區黨組織進行結對,全區32個社區黨組織已經100%與志愿服務隊簽訂共建協議,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全覆蓋設立志愿服務站,共商志愿服務和社區治理工作,實現黨群陣地共用、資源共享、活動共辦。
團惠陽區委副書記黎曉靜說,每支與社區黨組織結對共建的志愿服務隊,依據就近就便、供需匹配等原則,立足社區需求,與結對社區約定日常服務事項,共同策劃志愿服務項目,如入戶走訪、文明創建、困難群眾關愛等,像東風社區的品牌項目主要是“一老一小”志愿服務,壩尾社區是應急救援志愿服務。
積極認領“歸善微心愿”傳遞社會溫暖
去年底,一場暖心的“歸善微心愿”愛心物資派送活動在淡水街道東風社區舉行,這場由團惠陽區委、惠陽區工信局、淡水街道團工委、淡水街道東風社區、惠陽區志工聯、惠陽區青企協、三和領跑團志愿服務隊以及東風社區愛衛護花志愿服務隊、區水滴戶外公益協會、青春志愿服務站等多家單位共同參與的活動,共為22戶困難家庭送去溫暖與關懷。
阿杰(化名)是這個活動的受益者之一。多年前的一場意外導致他尾椎兩節斷裂,行動不便,無法從事體力工作,加上受多種慢性病的困擾,他因病致貧,生活陷入困境。他特別希望得到一個安全、耐用的多功能電壓力鍋,以方便日常做飯。這次活動,志愿者們為他送去了這份實用的禮物,傳遞了社會的溫暖與關懷。
三和領跑團志愿服務隊的隊員多是在三和街道工作的企業員工,隊員每年積極認領“歸善微心愿”,利用自身在制造業企業工作的優勢,鏈接愛心企業資源,幫助惠陽區內的困難家庭實現微小心愿。
惠陽為城市基層組織進行賦能增效時,注重發揮志愿服務隊資源優勢,通過鏈接愛心商家、公益組織、服務機構等,向結對社區導入公益資源,為活動開展提供服務專業支撐。如社區黨組織與志愿隊聯合開展公益跑、“社區志愿服務集市”等活動,發動黨員群眾、愛心組織等認領困難群眾“微心愿”,實現“民有所求、我有所應”。2024年以來已實現困難群眾“微心愿”585個;累計開展志愿服務集市11場次,惠及社區居民超1.3萬人次。
惠陽還以志愿服務活動為紐帶,發揮志愿服務隊輻射帶動作用,指導組建社區服務小分隊或新成立志愿服務組織,為社區群眾提供更加精細專業的服務。2024年以來,惠陽通過結對共建推動志愿服務組織吸納新注冊志愿者近1萬名,累計服務時長超240萬小時,同比增長17.1%,吸納超8000名“回家”黨員、團員及青年志愿者常態化服務社區,有效壯大社區治理和志愿服務力量。
記者黃尉宏 通訊員王嵐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