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龍門產業園區是龍門縣產業集聚主陣地。記者黃宇翔 通訊員龍融心 攝
2024年,龍門縣始終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全縣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9.23億元,增長4.2%,其中工業投資完成49.13億元,增長20.6%,增速均列全市第一。
人勤春來早,萬事日相催。日前,在惠州市高質量發展大會暨全市重大項目集中動工儀式龍門縣分會場,集中動工、簽約的重大項目涉及工業、文化、旅游和民生建設等多個領域,其中動工11宗,總投資20.6億元;集中簽約17宗,總投資60.93億元。這些優質項目的動工和簽約,將為龍門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壯大縣域經濟、打造縣鎮村現代化建設樣板提供重要支撐。
2025年,龍門提出要錨定新材料、新一代電子信息等6個百億產業集群目標,大力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全力構建具有龍門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打造產城人融合發展的龍門樣板。
不斷發展壯大產業
積極培育新型儲能、低空經濟等未來產業
近日,龍門縣委書記劉洪添等主要領導帶隊到龍城街道和惠州龍門產業園區檢查重點項目建設及企業復工復產情況。一行先后前往龍城街道溫泉文創園、溫泉體驗區建設項目,惠州龍門產業園區幼兒園、高中項目,龍祥興科技有限公司、恒茂科技有限公司等地,詳細了解項目建設、企業復工復產以及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情況。
一年之計在于春。記者在惠州龍門產業園區看到,園區內各企業正以“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沖刺”的奮斗姿態,開足馬力抓生產、搶進度,奮力實現一季度“開門紅”,為龍門全年經濟高質量發展開好局、起好步。
在惠州市開源包裝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們正熟練地操作機器設備,全力以赴投入生產,確保按時保質保量交付訂單。該公司總經理諸榮建介紹,公司2月5日復工生產,目前生產線上整體設備、生產線的布局已經安頓好,開足馬力生產,力爭實現大發展,為龍門經濟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企業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體。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企業是關鍵因素。去年以來,龍門乘著“百千萬工程”和環南昆山—羅浮山縣鎮村高質量發展引領區建設的東風,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聚焦“制造業當家、高質量發展”,堅持項目為王,大抓項目、抓大項目,全力提速項目建設,推動一批重點項目動工、投產,全力拼經濟、促發展。
據統計,2024年龍門新增工業供地32宗,面積1355畝,同比增長166.7%、132%;德賽、志特、粵港澳裝配式、大芹威士忌等重點項目動工建設,全年新開工供地項目23宗,計劃總投資95.21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28.6%、371.1%;新入庫工業項目68宗,計劃總投資94.4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70%、118%;完成工業投資49.13億元,增長20.6%,增速排名全市第一,居全省縣域前列。
進入2025年,龍門不斷發展壯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緊盯科技前沿、產業“風口”、市場潮流,圍繞新材料、新一代電子信息、智能制造、醫藥與生命健康、裝配式建筑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進一步強鏈補鏈延鏈,積極培育新型儲能、低空經濟等未來產業,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加快整合科技創新資源,致力打造新一代電子信息、綠色新型建材、功能膜新材料、新型儲能、醫藥健康和食品、智能制造6個百億產業集群,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澎湃動能。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一項目一隊伍”,產業園服務精準護航
近年來,龍門圍繞新材料、新一代電子信息、智能制造、醫藥與生命健康、裝配式建筑等主導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開展產業鏈招商、以商引商,進一步強鏈補鏈延鏈。同時,聚焦“百千萬工程”,把握對口產業協作機遇,積極承接產業轉移項目,通過與深圳市龍崗區、惠州市仲愷高新區對口產業協作,培育發展功能膜新材料產業,打造“灣區龍門·華南膜城”。據統計,去年龍門共引進項目81宗,總投資151.22億元,其中工業項目46宗,總投資88.2億元。
坐落于惠州龍門產業園區的鑫亞凱立科技有限公司隸屬云松集團,是該集團在華南地區最大的生產研發基地,是一家專業研發、生產、銷售光學硅油離型膜、光學氟素離型膜、光學保護膜、電池膠、UV/熱減粘膠以及其他電子粘膠制品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近年來,該公司不斷加大研發投入,積極開拓市場,發展勢頭強勁。在生產車間里,各條生產線高速運轉,工人們熟練地操作設備,一片繁忙景象。“過去一年,我們的銷售額增長20%,整個集團的銷售額也增長了18%以上。種種積極作用帶動下,我們相信今年公司的士氣和氛圍會比往年更好。”該公司總經理鹿立松接受采訪時表示。
惠州龍門產業園區是產業集聚的主陣地,為加快推進項目建設進度,園區管委會建立“首席服務官”制度,成立企業服務部,建立“一個項目一支隊伍”服務機制,由領導干部包干服務和掛點經辦人員“一對一”精準服務,為項目落地登記注冊、用地、建設報批等全流程提供“代辦制”“包辦制”服務。同時,園區管委會主動對接縣職能部門,提前配備用地指標、用地規模和林地指標,全面推行熟地出讓、凈地交付,提前協調解決企業入場建設前臨水、臨電、生活排污等必備要素,推動工業項目摘地即動工、竣工即投產。2024年,新開工項目從供地到開工平均耗時僅5.5個月,全市排名第二;新投產項目從開工到投產平均耗時僅22.4個月,全市排名第一。
龍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大力推動項目審批流程改革,將園區企業投資項目審批流程整合為注冊登記、用地報批、建設報批三個工作流程并聯同步實施。同時,采取“預審制”“容缺制”“信任承諾制”,項目簽約后由園區管委會將項目建設涉及的審批流程清單提供給企業,提前精準落實各項工作。企業在競得土地之前,可根據園區提供的用地紅線圖提前開展總平面圖設計、勘探等前期工作,縣相關職能部門對項目送審的材料進行預審、備案,一旦企業完成土地摘牌后,馬上按前期預審備案的資料出具相關證照,壓縮審批時間,全力推動審批提速增效。
記者黃宇翔 通訊員龍門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