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江逶迤而過,為博羅縣觀音閣鎮勾勒出一道天然的生態屏障。這座坐擁山水稟賦的古鎮,正以“百千萬工程”為契機,在食品產業與農文旅融合的賽道上加速奔跑。
從順南食品的烘焙香氣彌漫鄉鎮街巷,到荔枝莊園的果酒醇香飄向全國,再到古石龍農場的田園風光吸引大灣區游客,在“百千萬工程”中,觀音閣鎮不斷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勝勢,探索出一條“以生態筑基、以產業破題、以融合增值”的鄉村實踐之路,推動“百千萬工程”實現“三年初見成效”。
觀音閣鎮越來越美。 觀音閣鎮供圖
食品產業筑基
從傳統加工到全鏈升級的古鎮實踐
作為鄉村振興的根基,觀音閣鎮將食品產業作為破題之筆,立足本土資源稟賦,推動傳統農產品向現代化食品工業轉型。通過龍頭企業引領、科技賦能研發、地標品牌打造,構建起從田間到車間的完整產業鏈,讓小特產成長為大產業,為古鎮經濟注入強勁動能。
順南食品:“工廠+門店”模式激活鄉鎮消費市場
觀音閣鎮禮郡烘焙店的玻璃櫥窗里,金黃的雞仔餅與蝴蝶酥形成誘人的視覺效果。“阿叔,試試新到的核桃酥,給孫兒帶盒曲奇?”店員用客家話的吆喝聲,打破了觀音閣鎮午后的寧靜。這家由順南食品(惠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順南食品”)打造的社區門店,以更接地氣的價格與工廠直供的品質,精準叩開了鄉鎮消費升級的大門。
“以前買糕點得去縣城,現在下樓就有,價格還實惠。”居民唐伯的體驗道出了“工廠+社區門店”模式的優勢所在——讓城市的品質選擇在鄉鎮觸手可及。
在距離門店不遠處,順南食品6萬平方米的現代化、智能化工廠內,多條自動化生產線正高速運轉。“目前工廠可以日產150噸餡料,產品品類達200多種,2024年產值達1.2億元,并帶動當地300多名群眾在家門口就業。”順南食品相關負責人介紹,“鄉鎮市場曾是烘焙產業的洼地,我們通過標準化生產和本土化定價,填補了這個空白。”
順南食品的工人在制作蝴蝶酥。
除了為當地消費者提供物美價廉、品種豐富的烘焙產品,“工廠+社區門店”模式還進一步帶動了當地的就業,形成“工廠生產-門店銷售-家庭增收”的良性循環。如今,禮郡品牌已進駐5個鄉鎮,每個門店平均帶動4~5人就業,成為激活鄉鎮商貿的“甜蜜引擎”。
荔枝莊園:三產融合“鎖”住荔枝清香
在觀音閣鎮的廣東荔枝莊園酒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荔枝莊園”)的展廳內,酒瓶甫一打開,一陣清新的荔枝香味就飄散而出。荔枝莊園負責人吳汶高將酒從瓶中倒出,酒色清透澄凈,聞之有明顯的荔枝香氣。
“目前,我們有荔枝白蘭地、荔枝白酒、荔枝果酒以及荔枝果汁飲料等多種荔枝深加工產品。”吳汶高介紹說,荔枝莊園從事荔枝深加工多年,并與天津科技大學合作,成立嶺南荔枝技術研發中心,依托學科優勢研發荔枝酒等深加工產品。近年來,陸續獲得了“荔枝白蘭地及其制備方法”“一種荔枝干酒及其釀造方法”“荔枝汽酒及其釀造方法”等多項發明專利。
荔枝酒莊的生產線。
為了以酒留住那抹獨特的荔枝香,公司投入千萬資金,采用十萬級無塵車間內的專利蒸餾器、去皮脫核設備、超級過濾系統等,通過無菌生產技術,最大程度保留荔枝原香。該公司生產的發酵型荔枝干酒等4款酒產品,在2024第三屆CFWA中國果酒挑戰大獎賽中獲評金獎。
荔枝酒的芬芳香氣,不僅讓清香味美的嶺南佳果不再被保鮮問題所困擾,還進一步拓寬了荔枝產業的深加工路徑。當前正值廣東荔枝上市的季節。該公司今年計劃收購鮮荔約1000噸進行深加工。目前,該公司已經與惠州的部分果園簽訂了收購協議,將依托酒類、果汁飲料、氣泡水等9條生產線,讓荔枝實現從枝頭到酒杯的價值躍遷。
作為觀音閣鎮重要的三產融合示范項目,荔枝莊園未來將規劃打造“千年荔園”體驗館,發展包含工業旅游、度假休閑在內的農文旅融合路線。觀音閣鎮也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延長荔枝整個產業鏈的長度和附加值,將農業、文化和旅游業緊密結合起來,實現荔枝產業的融合發展。
花生產業的地標覺醒:從“土特產”到“金豆子”的品牌進階
每逢中秋前后,觀音閣鎮的大街小巷常能聞到炒花生的香味。地處東江中游西北岸的觀音閣鎮,擁有優質的沙質土壤,為花生種植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觀音閣花生種植歷史悠久,其品種多為小粒種,殼薄肉實,色香味美。2015年,觀音閣花生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認定。
這一“國字號”的榮譽,讓觀音閣花生的名氣更響了,也激發了村民的種植積極性。據統計,2015年之前,觀音閣全鎮全年的花生種植面積為5000多畝,10年來種植面積穩步擴大。2024年,全鎮全年種植面積超過1萬畝,畝產值4000多元,不少村民通過種植、加工花生實現增收。隨著花生種植面積的擴大、產量提升,鎮內的花生加工作坊也多了起來。初步統計,目前全鎮有花生加工作坊28家,主要提供炒花生、煮花生和榨油等服務。
近年來,觀音閣鎮緊扣食品加工為主的大健康產業,通過推廣新技術、統一和規范地理標志專用標志使用、引進上規模的加工企業等方式,著力提高觀音閣花生產量、質量和產值。“駐觀音閣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還為觀音閣花生包裝重新設計,對土特產包裝進行提檔升級。”觀音閣鎮相關負責人介紹,后續將通過規范管理、統一商標等方式,不斷提升觀音閣花生的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
農文旅融合興業
生態資源轉化為體驗經濟的古鎮探索
在筑牢食品產業基礎的同時,觀音閣鎮進一步挖掘東江生態與古鎮文化的潛在價值,將產業觸角從加工制造延伸至體驗服務領域。
這種從“賣產品”到“賣場景”的跨越,既是對食品產業的價值補充,更是對鄉村資源的系統激活——當順南食品的烘焙香氣吸引游客走進古鎮,當荔枝莊園的酒香成為文旅體驗的重要注腳,農文旅融合正以獨特的方式,讓觀音閣的產業版圖從“平面布局”升級為“立體生態”。
“山里院子”:舊校舍改造激活一片文旅資源
地處觀音閣鎮南坑村的惠云希·山里院子里,恒溫泳池倒映著藍天白云和鄉村美景。走出這座別致的小院,推門見東江碧波,修竹搖曳,白云悠然,與附近的荔枝林、古樹古橋連成一體。每到周末或者節假日,這個靜謐的精品院落民宿便熱鬧起來,來自大灣區的游客在這里駐足,品味時光悠然。
“節假日和周末基本滿房,客源主要來自深圳、廣州、東莞等城市。”惠云希·山里院子主理人朱珍一邊整理著入住登記冊一邊介紹,該民宿以美學生活為主題,占地面積約8畝,由原村小學改建而成,設有客房12間,配備有KTV、餐廳、恒溫泳池等設施,能為25~30名游客提供住宿。
山里院子主體區域通過大塊白色、橙色干凈簡約的方塊建筑,在青山綠水之間構筑出別樣洞天。一方院落里有小橋流水、木桌石臺有序散落,拾級而上,就是恒溫泳池,抬眼就是奔流的東江、青翠的竹林和逶迤的遠山。
近年來,該民宿依托“文化+生態+體驗”的模式,吸引了源源不斷的客流到訪觀音閣,讓周邊群眾吃上了旅游飯:民宿每年向南坑村支付20萬元租金、帶動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助力當地蔬菜家禽等農特產品銷售。游人在此居住的同時,還可到居民家中體驗田園采摘、柴火煮菜等農家生活,進一步推動了聯農帶農的發展。
與此同時,民宿的發展還進一步激活了周邊的生態與文化資源,通過體驗場景實現價值變現。從空中俯瞰,該民宿背靠著有“小丹霞山”之稱的馬鞍山,清澈的東江環繞,旁邊古樹公園內有一棵四百多年的鴛鴦古榕樹和三百多年的通濟橋。通過民宿的場景設計,這些特色資源接連變身為大灣區游客的“網紅打卡地”。
惠州古石龍休閑度假村有限公司:農文旅融合的“聯農帶農”樣本
在惠州古石龍休閑度假村有限公司里,一群小學生正彎腰體驗農耕勞作。“這是我們的‘農耕第一課’,讓孩子們知道糧食來之不易。”研學導師舉著手機記錄下孩子們的“萌態”。作為集特色餐飲、民宿、休閑娛樂、研學、農產品銷售于一體的新型田園綜合體,該景區2024年接待游客28萬人次,成為推動當地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強勁引擎。
學生在惠州古石龍休閑度假村研學。
據了解,該景區通過保底收購加利潤分成模式壯大村集體收入,每年為當地村集體創收43萬元。在就業帶動方面,景區秉持優先聘用周邊村民原則,為當地村民提供70個相對穩定的就業崗位。
與此同時,該景區還通過搭建農產品展示展銷平臺等方式,帶動農產品種植加工等相關產業發展,形成從田間到市場的完整產業鏈條,進一步激發鄉村經濟活力。
天藝藍莓莊園:“深加工+農文旅”共繪“莓”好圖景
地處觀音閣鎮南村的天藝藍莓莊園內,沉甸甸的藍紫色果實如繁星般綴滿枝頭。“五一”假期期間,該藍莓園客流量約2000人。
“今年鮮果的預產量預計在8萬至9萬斤之間。”天藝藍莓莊園負責人周贏介紹,該莊園2024年藍莓鮮果產量約6萬斤,銷售收入200萬元,主要供應深圳等城市,得到廣大消費者的好評。除采收鮮果外,天藝藍莓莊園還在持續布局深加工產業,陸續研發出了藍莓紅酒產品。
“三產融合發展,是我們公司未來的發展路線。”周贏介紹,藍莓莊園分三期建設,圍繞“百千萬工程”與觀音閣鎮大健康產業發展格局,走產業化、現代化、深加工路線,將基地打造成集苗圃培育、種植、農業科普、研學、觀光旅游及藍莓深加工于一體的綜合性生態農業基地。在此基礎上,莊園二期計劃投資建設藍莓生產線,專注于藍莓果醬和藍莓濃縮汁的深加工,不斷豐富藍莓深加工產業的內涵。
古鎮蝶變
從單點突破到生態共生的“百千萬工程”答卷
夕陽西下時,禮郡烘焙店的店員正在打包當天最后一批訂單;荔枝莊園的生產線仍在運轉,新一批荔枝果汁飲料即將完成灌裝;山里院子的負責人朱珍,正為從廣州來的游客介紹古榕樹的歷史,推薦他們次日前往天藝藍莓莊園體驗采摘;古石龍農場的研學基地里,孩子們正在品嘗當地的黑糖,了解觀音閣花生的炒制工藝。
這幅產業共生的畫面,正是“百千萬工程”在觀音閣鎮走深走實的生動注腳。自“百千萬工程”啟動以來,觀音閣鎮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切切實實將“美麗資源”轉化為“美麗經濟”,實現鎮域高質量發展的新突破。
推進“光伏+建筑”應用,打造“零碳示范村”
觀音閣鎮不斷深化“項目為王”理念,主攻項目建設、招商選資、產業發展,先后引進一批工業、文旅等項目落戶,經濟發展的步伐明顯加快。2024年初,食品加工廠升級改造項目、LNG氣化站項目、山里院子升級改造項目、荔枝酒莊飲用水生產線項目、伍塘村新建黨群服務中心及甲天下新材料建設項目等6宗項目集中動工,涉及產業發展、民生保障、鄉村振興等多個重點領域,推動食品產業、農文旅產業發展持續向前。
項目動工后,觀音閣鎮奮力掀起新一輪“大抓項目、抓大項目”建設熱潮,確保項目早建成、早投產、早見效。在觀音閣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推動下,2024年這些項目均超額完成年度投資計劃,讓該鎮的食品加工產業規模進一步壯大。
今年,觀音閣鎮將大力實施綠色產業集群培育行動,在順南即食產品、荔枝果酒產業基礎上,新增牛肉加工和龜苓膏產業,推動甲天下竣工投產,助力荔枝酒莊、振發新材料上規納統,支持食品加工廠增資擴產,實現產業集聚發展;以塘角村市級光伏試點為依托,推進“光伏+建筑”應用,統籌農房風貌與人居環境整治,打造“零碳示范村”。
全鎮14個行政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均達到“20萬+”
觀音閣鎮地處東江北岸,依山傍水,環境優美。在“百千萬工程”中,觀音閣鎮依托東江美景、鄉村資源,把當地的田園風光、自然山水等美麗資源,經過合理科學的規劃、打造“美麗經濟”。近年來,觀音閣鎮成功引進了伍號營地、中花航空飛行營地等文旅項目,有效推進了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發展。
接下來,觀音閣鎮將持續整合文旅項目資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農文旅資源向文旅產品轉化,形成多點支撐、多業共生、多元融合的大旅游產業,以豐富的文旅產品供給、多樣的文旅融合業態、高標準的文旅項目支持鄉村發展,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2025年是“百千萬工程”實現“三年初見成效”目標的關鍵之年。目前,全鎮14個行政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均達到“20萬+”,其中十字路村和菱湖村集體收入實現越級提升,分別達到“300萬+”和“200萬+”。
觀音閣鎮還將聚力實施鄉村振興提質增效行動,聚焦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壯大村集體經濟收入兩大重點,抓實抓好萬畝方觀音閣農用地整理項目,盤活項目周邊閑置土地,布局綠色農產品種植基地與農文旅項目,促進土地增效。深化“黨建引領+村集體+企業+農戶”模式,拓寬花生、荔枝、藍莓等農產品加工渠道,發展鄉村旅游、果園采摘等富民產業,帶動村民增收。
觀音閣鎮有關負責人介紹,觀音閣鎮將錨定典型鎮創建目標,加快構建“食品加工+清潔能源”雙輪驅動格局,推動農文旅產業鏈條不斷延伸,全力推動“百千萬工程”見實效、出亮點,不斷書寫產業興、鄉村美、農民富的答卷。
記者李燕文 盧泓宇 李燕文 通訊員王富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