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門縣第四中學學生在新教室里上課。記者黃宇翔 攝
4所新改擴建學校投用,增添大批優質學位;全縣中小學教室、宿舍實現空調全覆蓋;19所公辦初中理化生實驗室升級改造完成并投用;中山紀念中學托管龍門縣高級中學成效顯著……
教育是國之大計,也是民生之基。今年開學季,龍門縣從硬件設施提檔升級,到辦學模式創新優化,再到教育資源整合共享,讓孩子們收到多份教育“大禮包”。一系列教育惠民舉措落地,離不開近年來龍門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將教育當作事關民生的大事來抓,持續加大對教育事業的投入。當前,龍門縣正以一系列務實舉措推動全縣教育事業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邁出堅實步伐,盡顯龍門教育的民生溫度與發展速度。
2.7億元改擴建4所學校,新增學位4200個
“教室亮堂、設施齊全,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上好學,我們家長太安心了!”9月開學季,走進新投用的龍門縣第四中學,嶄新的課桌椅整齊排列,空調、多媒體教學設備配備到位,地理室、美術室、理化生實驗室等功能場室一應俱全,家長們的贊嘆道出了周邊群眾的心聲。這所填補青溪片區中學空白的新學校,正是龍門縣今年推進教育民生工程的生動縮影。
近年來,隨著惠州龍門產業園區快速發展,青溪片區人口持續增長,義務教育學位供需矛盾日益凸顯。此前,該片區學生需分流至縣城其他學校,即便到最近的甘香片區學校,騎車也需半小時。為破解“入學遠”難題,龍門縣一方面在青溪片區設立龍門縣第一中學東校區,借用縣第六小學課室臨時提供400個學位;另一方面,于2023年啟動龍門縣第四中學建設,總投入納入全縣教育改擴建項目大盤子。
今年9月1日,龍門縣第四中學新校區如期投用,首年開設初中3個年級14個班,招收學生約700人。“學校分兩期建設,總用地71畝。”校長鄭志強介紹,一期建成教學樓、功能樓、宿舍食堂綜合樓等,其中教學樓可容納1400名學生,食堂首二層能同時供1200人就餐,3樓以上宿舍可滿足672人住宿;二期將增設高中部,進一步完善教學樓、宿舍樓及運動場所。“學校的建成不僅惠及周邊群眾,也為園區企業員工子女入學提供了便利,這一重點民心工程深受社會各界好評。”鄭志強說。
不止縣第四中學,今年龍門縣教育民生項目多點開花:縣第三幼兒園、第四幼兒園順利建成,縣第三中學完成升級改造。上述項目總投入2.7億元,全部完工后共可新增學位4200個,滿足群眾對優質教育的期盼。此外,投資2.2億元的縣職業技術學校擴建(新建)項目正加快推進,完工后辦學規模將達4000人,也將為縣域產業發展培育更多技能人才。
在擴大教育資源供給的同時,龍門縣以優質均衡為目標,持續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全縣已成立15個教育集團(含1個縣級幼教集團),搭建優質課程共享平臺,完善城鄉教師交流機制,通過結對幫扶、集團教研等舉措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同時,推行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幼兒園)學區主任負責制,將全縣公辦學校劃分為龍東、龍南、龍西、龍北、龍中5個學區,每個學區涵蓋學前、小學、初中3個學段,配備1名學區主任及3~4名副主任。此舉將有效統籌推進學區內教育質量整體提升,讓更多孩子享受到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空調全覆蓋實驗室升級,硬件提檔讓學習更舒心
近日,記者走進龍門縣第三中學看到,嶄新的教學樓內書聲瑯瑯,學生們在明亮的教室里專注學習。這所由原平陵實驗學校升級改建的學校,如今已從九年一貫制學校變身為涵蓋初、高中學段的完全中學,成為龍門縣優化辦學條件的生動縮影。
“以前學校硬件設施薄弱,生源流失問題突出。”校長林園芬介紹,學校建設分兩期推進,一期新建兩棟學生宿舍食堂樓、一棟教學樓和一棟綜合樓,均嚴格對標市級學校標準打造。硬件升級帶動教學實力全面提升,如今學校已成為周邊適齡學生的入學首選。今年轉型為完全中學后,新增300個優質高中學位,有效補充了縣域高中教育資源。為保障教學質量,學校提前布局師資建設,通過“引進+培養”模式組建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教師隊伍,滿足多樣化教學需求。待二期工程完工后,學校辦學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可容納2400名學生就讀。
龍門縣第三中學的蝶變,是全縣推進辦學條件提升的一個亮點。2024年,龍門縣委、縣政府將中小學空調配套項目納入民生實事,廣泛動員愛心企業、社會團體及人士參與教育公益捐贈。截至目前,全縣68所中小學校(含教學點)新增空調2133臺,實現教室、宿舍空調全覆蓋,讓師生在舒適環境中教學和學習。這一舉措既是該縣改善民生、促進教育發展的重要實踐,也是落實“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要求、加力推進“百千萬工程”的具體行動。
聚焦教育教學質量提升,今年初龍門縣再出實招——完成19所公辦初中理化生實驗室升級改造并投入使用。新實驗室配備完善、安全規范,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優質實踐平臺,更助力其提前適應中考實驗操作考試環境,對提升動手能力具有重要意義。“面對理化生實驗操作納入中考的新要求,我們將持續優化教育資源配置。”龍門縣教育局副局長何旭恒表示,教育部門將督導學校充分利用升級后的實驗室,同時加強理化生教師隊伍建設,結合課程改革和中高考改革需求,通過多種舉措提升教師實驗教學水平與學生操作能力,助力學生從容應對中考新形勢,推動全縣初中教育教學質量邁上新臺階。
900萬元改造食堂,“明廚亮灶”守護師生“舌尖安全”
校園食品安全事關師生健康,牽動社會關切。近年來,龍門縣以升級改造、嚴格監督、聯防聯控三項舉措為抓手,全力守護師生“舌尖安全”,實現校園食堂公益性與安全性雙提升,讓家長放心、師生滿意。
此前,龍門部分學校食堂存在設施陳舊、設備短缺等問題。在惠州市委、市政府支持下,龍門縣委、縣政府籌措902.82萬元專項資金,推進公辦學校食堂標準化改造,同時督促民辦學校對標提升。縣財政還將公辦中小學(幼兒園)食堂人員工資、水電氣等運營費用納入預算,確保學生餐費100%用于食材采購,堅守公益底線。
截至去年,全縣65所學校(幼兒園)食堂完成改造,天花板、地板等基礎設施全面更新,“三防”及清洗消毒設備配齊,惠及2萬余名師生。膳食保障上,龍門縣按學生成長需求與季節特點制定統一營養菜譜,每日兩葷一素、兩周不重樣,還增設“心愿菜單”吸納師生意見,兼顧營養與口味。
為筑牢安全屏障,龍門縣教育局組建膳食家長監督委員會,邀請家長深度參與食材采購、驗收、制作全流程,其評價結果直接關聯供應商、服務商退出機制。同時,全面建成“互聯網+明廚亮灶”智慧系統,實現全縣學校100%覆蓋,通過數據互通、視頻共享實現閉環管理,讓校園餐制作全程接受公眾監督,倒逼安全管理提質。
當地構建多部門協同機制,縣教育局聯合市場監督管理局對學校食堂、食材配送企業開展拉網式排查,重點檢查進貨記錄、人員健康、餐具消毒等,發現問題即通報約談、督促整改;縣紀委監委推動成立校園食品安全與膳食經費管理專班,縣教育局制定實施方案并召開專題會議,明確各方責任,確保工作有序推進。
“守護校園餐就是守護孩子健康。”龍門縣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鞏固整治成果,持續壓緊壓實責任,消除安全隱患,推動校園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再提升,讓學生吃上“安全餐、營養餐、美味餐”,用心守護師生美好“食”光。
記者黃宇翔 通訊員黃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