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拍惠州惠東產業園區。
記者日前從惠東縣有關部門了解到,截至今年8月底,該縣共計核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51宗,審查通過《建設工程設計方案》78宗,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224宗、《建設工程規劃條件核實合格證》141宗。
今年以來,惠東縣積極推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持續做好工業項目“拿地即開工”審查,主動上門服務解決企業困難,打造高效便捷精準規劃審批服務。同時,年初該縣已經定下目標,將加快新政務服務中心遷建工作,推進“一站式服務”,拓展“高效辦成一件事”范圍。持續優化“惠幫辦”“免證辦”,完善惠企政策兌現專窗服務,助力企業群眾“少跑快辦”。辦好企業服務“直通車”,完善縣領導掛鉤服務企業機制,持續優化企業訴求響應和跟蹤服務機制。嚴格落實“綜合查一次”工作機制,減少多頭多層重復檢查,減輕企業負擔。
“信用快審”最大限度加快審批
優化營商環境是提升地區吸引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惠東縣今年以來深化“放管服”的重要一環。惠東縣自然資源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惠東縣認真貫徹落實有關文件精神,推動惠東縣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不斷規范行政審批行為,提高審批效率,優化審批服務,并做好批后公告,點燃項目引擎。
走進惠州新材料產業園,原本一片荒蕪的草地如今大樓林立、道路縱橫。在短短幾年內,一個新興的產業園區工廠拔地而起,初具規模。惠東縣自然資源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惠東縣開展房屋建筑和城市基礎設施等工程建設項目(不包括特殊工程和交通、水利、能源等領域的重大工程)審批制度全流程、全覆蓋改革,包括從項目立項到竣工驗收和公共設施接入服務全過程,實現統一審批流程、統一信息數據平臺、統一審批管理體系、統一監管方式,構建科學、便捷、高效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和管理體系。
通過行政審批事項前置材料替代和容缺辦理等改革措施,最大限度地加快審批,構建科學高效的“信用快審”承諾制工作體系。在建設單位或個人申辦自建房等項目的建設工程規劃許可方面,推行“不見面審批”,采用“材料線上交、審核網上辦、證照郵寄達”的方式,實現“零見面零跑路”。
截至今年8月底,惠東縣共核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51宗,審查通過《建設工程設計方案》78宗,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224宗/《建設工程規劃條件核實合格證》141宗。
“拿地即開工”為產業發展筑好巢
6月19日,惠州市永莉產業園管理有限公司項目開工儀式在惠州惠東產業園區舉行。項目總投資2億元,計劃打造全新的標準化現代廠房,建筑面積約2萬平方米,將涵蓋鞋盒廠、加工廠、鞋底廠等多個生產部門,實現從原材料加工到成品組裝的一體化生產流程。據介紹,該項目全面建成投產后,預計年銷售額達3億元,可創造稅收約1000萬元,為惠東縣創造約800個就業崗位,有力帶動惠東鞋業產業發展。
該項目的開工是惠東縣加快項目審批效率全力推動項目落地開工的具體體現。惠東縣針對該縣工業項目,特別是惠州新材料產業園、惠州惠東產業園區內的工業項目,全面推行規劃審查“綠色通道”,推進“帶方案”“帶項目”出讓,實現“拿地即開工”,真正把審批改革的制度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治理效能。
縣自然資源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對于擬掛牌出讓的工業項目,在土地出讓環節前,意向競拍土地的企業均可依據規劃條件的主要控制指標編制符合深度要求的規劃設計方案,申請開展“拿地即開工”審查。縣自然資源局在收到申請后無條件進行設計方案審查并及時出具預審查意見。企業競拍成功后,該局將在5個工作日內正式確認對應的建設工程設計方案,并告知下一步辦理事項。在辦理項目規劃建設許可階段,允許采用“容缺承諾制”,優化壓縮規劃報建時限,全力推動和保障產業園區工業項目快速落地,徹底扭轉工業項目“落地難”“落地慢”的局面。今年截至8月底,開展“拿地即開工”審查7宗。
駐點服務接地氣,企業發展無顧慮
“服務項目就是服務高質量發展。”該縣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為更好地服務落戶惠州惠東產業園區的企業,惠東縣延續“主動上門服務,解決企業困難”宗旨,構建“內聯企業、外通部門”服務格局,真正做到急企業之所急、紓企業之所困、解企業之所難。
深入企業一線,精準對接需求。惠東縣安排工程技術人員輪流到惠州新材料產業園和惠州惠東產業園區開展“服務企業、服務項目”駐點服務,現場提供規劃建設方面的咨詢、指導及協調服務,解決規劃報建等各項技術問題。
同時,加強部門合力,建立協同機制。會同惠州新材料產業園指揮部和惠州惠東產業園區管委會,通過不定期現場走訪、組織座談等方式,了解各企業在規劃報建方面的實際需求,針對實際問題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案。
文/圖 記者蔡偉健 賴金朗 通訊員張曉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