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漁家文化特色節目。

颯爽的英歌舞表演。
充滿鄉土特色的漁隊巡游引得游客爭相拍照,英姿颯爽的英歌舞表演跳出漁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優秀鄉土人才、愛心企業代表登臺接受表彰,更有相關部門送上民生政策“大禮包”,特色農產品展銷區游客絡繹不絕……日前,以“慶農業豐收 享美好生活”為主題的惠城區農民豐收節在江南街道七聯村津頭湖村民小組舉行。
活動緊扣農業主線、立足農村主場、突出農民主體,通過文藝表演、互動體驗、表彰儀式等環節,全方位展現惠城區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豐碩成果,讓廣大群眾共享豐收喜悅,共話鄉村振興嶄新畫卷。
本次活動由惠城區農業農村和水利局、江南街道辦事處聯合主辦。
精彩節目生動呈現豐收圖景
秋風送爽慶豐收。活動以“回鄉創業本地網紅小滿直播探班”形式展開。一開場,津頭湖村民小組村民帶來的特色節目——漁隊環村巡游便吸引了眾多游客關注。身著特色漁家服飾的村民手持大魚模型、麥穗、農具沿村道巡游至江邊主會場,營造出濃厚的豐收氛圍。
“我是津頭湖漁后代,如今回鄉當‘新農人’,今天帶大家一同感受豐收!”隨著主播小滿的熱情介紹,巡游隊伍登上舞臺為大家獻上精彩的舞龍表演。隨后,歡快的舞蹈、動人的歌曲、颯爽的英歌舞接連上演,現場掌聲不斷。
其中,小滿和專業演員及村民共同演繹的情景劇《豐收滿江南》融合走秀、勞作展示與趣味互動環節,用“地里的梗、塘里的樂”向觀眾講述豐收故事;原創歌曲《江南是我心中的歌》以東江為引,唱出江南百姓幸福畫卷;江南街道梅子舞蹈隊的《江南漁鼓慶豐收》以傳統鼓樂傳播農耕豐收的喜悅;文星小學英歌隊帶來《童心英歌躍龍門》表演,呈現鄉村活力……最后,活動在壓軸節目《在希望的田野上》歌舞表演中落幕。
據悉,豐收節現場設置了非遺漆扇、定制徽章、糧食手工畫等互動體驗項目,讓游客沉浸式體驗漁家文化魅力。江南街道辦還設立了政策政務宣傳攤位,過往村民、游客開展民生政策以及禁毒、森林防火、網絡安全等法律知識宣傳,進一步豐富活動內涵。
優秀鄉土人才和愛心企業獲表彰
近年來,惠城區堅持以“百千萬工程”為引領,扎實推進鄉村振興各項工作,農業農村發展不斷取得新突破。
為表彰先進、激發干勁,現場還舉行了2025年惠城區優秀鄉土人才表彰儀式和江南街道“6·30”助力鄉村振興愛心企業代表授匾儀式,對在鄉村建設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和企業予以充分肯定。
獲得今年惠城區優秀鄉土人才稱號的余東笑在現場分享了她的創業故事。“在市、區政府的政策扶持下,我們企業在蘆洲鎮已經復耕了近800畝連片撂荒地,主要種植辣椒、梅菜等作物。”據了解,余東笑創辦的惠州市鴻茂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扎根蘆洲鎮,專注農產品種植與農田規劃,帶領團隊及周邊農戶種植水稻、玉米、香芋、紅薯等多種農作物,將“沉睡”的撂荒地變成產出頗豐的“金土地”。不僅如此,通過聯農帶農,在農忙高峰期帶動當地100多名村民就業。
“這些年我深切感受到區委、區政府對農業發展的大力支持,讓我們做農業的更有盼頭。在區農業農村和水利局的扶持下,我們做了水肥一體化設施,耕作起來更方便,農業增產增收更有希望。”余東笑說。
值得一提的是,活動現場還設置了特色農產品展銷區,匯聚惠州市多家農業企業及貴州省黔西南州冊亨縣企業的優質農特產品。蘆州玄脂米、汝湖甜玉米、橫瀝梅菜餅、馬安陽光玫瑰葡萄、冊亨山茶油……琳瑯滿目的特產吸引了不少游客踴躍購買。
連續四年舉辦農民豐收節
豐收節是展示“三農”成果、促進城鄉互動、傳承農耕文化的重要平臺。作為今年惠城區農民豐收節的主會場,江南街道已經連續四年舉辦該活動。活動中,街道通過線上線下聯動,讓更多人感受到鄉村振興的勃勃生機。
作為廣東省首批“百千萬工程”典型村,近年來,江南街道七聯村乘著“百千萬工程”的東風,以津頭湖村民小組為主陣地,大力實施基礎設施建設,引進產業項目,打造漁家文化品牌,發展鄉村旅游,通過多點突破,在經濟發展、鄉村建設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比如,通過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津頭湖村民小組完成村入口標識、14棟房屋外立面改造和村道升級改造,美化漁家文化館及周邊景觀,建成7500平方米停車場,便利村民生活,人居環境持續優化。依托津頭湖的漁村資源,每年舉辦開漁、豐收等漁家文化活動,吸引大批游客參與,帶動農產品銷售以及農家樂、民宿、露營等鄉村旅游發展,漁家文化品牌成為鄉村振興的一張響亮名片。不僅如此,該村還凝聚合力加強綠美生態建設,累計投入37.73萬元,種植苗木1951棵,帶動950名群眾參與鄉村綠化,生態底色更濃更綠。
如今,漫步在七聯村津頭湖村民小組,整潔的村道、美麗的庭院、安居樂業的村民,構成一幅生動的鄉村振興圖景。如今,“惠城區和美鄉村”“廣東省鄉村治理示范村”等榮譽加身,七聯村已然成為惠城區全面推進“百千萬工程”實施的生動范例。
文/圖 記者彭紅霞 特約通訊員周文媚 通訊員呂嘉琪 彭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