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視科技工程師正在核對設備參數。

高盛西湖智谷產業園于7月啟動“零租園區”。
近日,惠城高新區傳來消息: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高視科技位于高盛西湖智谷產業園的生產基地正式投產。這意味著,高視科技在華南區域布局邁出關鍵一步,也為惠城高端制造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作為工業視覺領域的領軍企業,高視科技長期深耕OLED、Mini/Micro LED等第三代顯示技術,其“納米級”檢測精度需求將自動光學檢測(AOI)推向新高度。公司現已覆蓋屏顯、新能源、半導體三大賽道,手握82項發明專利、45項軟件著作權,以“做事照流程,說話講數據”的風格持續為全球客戶創造價值。
高視科技落地投產是惠城推動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加速邁進的生動寫照。今年1~8月,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591.61億元,同比增長8.8%;其中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增長較快,增加值增長均達11.6%。
八成員工為研發人員
自2015年成立于惠州,高視科技始終貫穿“技術突破”的核心主線。2016年,其自主研發的半自動光電顯示AOI檢測系統成功落地,斬獲TCL體系千萬級批量訂單,實現市場化突破。
2018年,首批全自動手機顯示模組AOI檢測系統完成商用交貨,標志著企業從“半自動”向“全自動”檢測技術跨越。
隨著技術積累的不斷加深,高視科技的業務版圖持續拓展。2019年,公司進軍新能源領域,為行業頭部客戶定制開發AOI檢測設備;2021年,高視科技明確了屏顯、新能源、半導體三大戰略方向,為行業頭部客戶定制開發AOI檢測設備。
隨著第三代顯示屏對檢測精度的要求達到“納米級”,人工檢測已不現實。高視科技持續技術攻堅,2023年,從海外市場拿下MiniLED及MicroLED晶圓全自動AOI系統單筆超億元訂單。2024年,工業智能機器視覺技術平臺V3.0版本構建完成,技術實力再攀新高。
高視科技董事長姜涌指著運作中的檢測機器說:“現在AI機器大概5~8秒就能完成一個屏幕的檢測,大大降低了人工檢測的工作量。”
高視科技憑借持續的技術創新與突破,實現了AOI從2D檢測到3D檢測、柔性檢測、微觀檢測,從單一設備到“模塊+設備+軟件+器件”一體化解決方案的轉變。
作為典型研發驅動型企業,高視科技員工超400人,80%為研發人員,核心成員來自Google、百度、三星、佳能等國際企業,兼具創新與落地能力。高視科技目前已在蘇州、北京、惠州、南京等地設立研發中心,構建全球化研發網絡。
惠州產業集群區域性優勢吸引企業落戶
談及為何將鋰電池新能源事業部和生產基地落戶惠州,姜涌直言:“惠州云集德賽、贏合、億緯鋰能、勝宏、利元亨等頭部客戶,產業集群區域性優勢大,對電池與屏顯檢測需求大,為國產高端設備提供了最佳試驗田,更為本地企業光學檢測需求提供本土化、高精度的設備支持與技術服務。”
如今,高視科技在屏顯領域,其大視野亞微米級高速檢測AOI設備保持國內外領先地位;在新能源領域,鋰電池PACK及電芯外觀AOI檢測系統成為行業頭部供應商。
高視科技的客戶群體包括TCL、BOE(京東方)、華星光電、億緯鋰能、新能源科技(ATL)、三安光電等知名企業,形成了“頭部引領、生態共贏”的客戶合作格局。
姜涌說:“我們以后將持續扎根惠州,一是企業生于此、情系于此;二是眾多老員工與核心人員在此;三是與當地企業達成深度戰略合作;四是惠州成本優勢明顯,利于企業降本增效、穩健發展”。對于為何選擇惠城高新區高盛西湖智谷產業園,姜涌精辟總結道:一樓高標廠房可防震、園區形象上檔次、政府“軟服務”送人才。
“零租園區”吸引更多優質企業入駐
據悉,高盛西湖智谷產業園自2021年動工、2023年交付以來,已注冊企業137家,投產67家,其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3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1家、規上企業14家、“小巨人”企業1家,涵蓋了生產性服務業、電子信息、新能源、生物醫藥、智能制造等多個領域。2024年,高盛西湖智谷產業園實現總產值5.5億元,2025年總產值預計突破18億元。
就高視科技投產運營來看,一方面,其領先的檢測技術能有力助推電子產業發展,能精準“補鏈”電子與智造產業,提速產業高端升級;另一方面,高視科技投產有效強化產業聚集效應,其“小巨人”招牌能助力高盛西湖智谷產業園快速吸聚上下游企業,完善工業視覺產業鏈。
為吸引更多優質企業,今年7月,高盛西湖智谷產業園正式啟動“零租園區”,向軟件信息、人工智能、低空經濟、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敞開零租金大門,并疊加市、區兩級資金補貼。高視科技就是首批入駐高盛西湖智谷產業園“零租園區”的企業之一。
未來,高視科技有望與園區內其他企業在技術研發、市場拓展等方面開展廣泛合作,共同推動園區產業競爭力提升,助力園區向“千億級產業園區”目標邁進。
記者葉文青 通訊員馮雪輝 羅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