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調研組在市公安局惠陽區分局交管大隊指揮室觀摩圖像視頻綜合應用平臺實時運行情況。
日前,惠陽區人大常委會調研組對惠陽區道路交通智慧化管理工作情況進行集中調研,實地察看葉挺大道的道路通行狀況,并重點檢查葉挺大道三和段龍光玖龍山小區周邊人行橫道燈控路口的交通安全隱患治理情況。
座談會上,調研組建議惠陽區智慧交通建設以“十五五”規劃為引領,銜接國家省市戰略,聚焦三大抓手——頂層設計上統籌AI、5G等技術構建智能感知網絡,升級電子警察、地下感應等設施,實現全域監測管控;精準治理方面要搭建信號統一調控平臺,閉環優化重點路段(醫院、學校周邊)通行效率,2025年啟動主干道“綠波帶”全覆蓋;科技賦能上要試點高清監控+AI識別,實時抓拍違法,提升執法精度。通過“規劃—建設—運維”一體化,打造安全高效的區域交通中樞。
現場
警用無人機高空“喊話”違停車主
葉挺大道是一條連接惠陽區與惠城區的主干道,采用雙向六車道一級公路標準建設,設計時速80公里。隨著眾多優質企業落戶,三和街道人口、車輛也逐漸增多,葉挺大道三和段在早晚高峰期時常出現交通堵塞,帶來道路安全隱患。
當天,調研組來到葉挺大道三和段龍光玖龍山小區路段。這里聚集了伯恩高新、奧科偉業、名商科技等知名企業,以及惠陽區兒童醫院、三和街道衛生服務中心等公共服務機構,每天有不少產業工人、村民需要橫穿葉挺大道。現場看到,除了設置了紅綠燈,路口車道上還安裝了反光彈性警示柱,提醒過往車輛減速通行。
代表們仔細詢問了該路段車流量、信號燈配時優化、行人過街安全保障措施以及此前排查發現的隱患整改落實效果,要求相關部門持續優化人流車流密集區域的交通組織,確保市民出行安全。
在市公安局惠陽區分局交管大隊指揮室,調研組觀摩了圖像視頻綜合應用平臺和大疆機場自動化無人機作業平臺實時運行情況。大屏上清晰顯示各主要道路的交通流量、車輛通行狀況和突發事件處置流程,展現了智慧交通系統在指揮調度、疏堵保暢中的核心支撐作用。
現場進行了無人機作業平臺演示,一架警用無人機從新圩鎮約場升空“上崗”,沿著深莞惠干線進行高空巡邏。機身搭載了高倍廣角鏡頭和高音喊話器,能在高空覆蓋更廣的路面,拓寬路面執法管理覆蓋面,為道路交通安全暢通保駕護航。
“深莞惠紅色干線時常有一些大貨車停放在路面,我們通過無人機高空喊話,提醒違停車主盡快駛離,若是靠民警駕車過去,快的也要20分鐘,運用無人機巡邏覆蓋范圍更廣、響應也更及時。”市公安局惠陽區分局交管大隊大隊長宋國兵介紹,未來將增加無人機數量開展空中巡邏巡航,保障交通安全。
問題
分流道路缺失,人車路矛盾突出
2023年至今,惠陽區機動車保有量新增5萬余輛,交通信號燈和交通安全設施建設穩步推進,各鎮街道路通行總體順暢有序,未發生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
惠陽區共在164處道路交叉口或路段設置了交通信號燈,聯網率86.6%,已聯網信號燈具備中心聯網、人工控制、單點優化等功能。同時,建立健全重點運輸企業分級監管機制,已將全區“兩客一危”企業納入風險等級管理體系,嚴格將企業交通安全主體責任落實情況與運營資質審批、車輛定期審驗等環節掛鉤。對1100余輛重點營運車輛實施全過程動態監管,及時預警并處置“三超一疲勞”等嚴重違法行為。
今年以來,惠陽區建立“每周一條路”道路安全隱患排查機制,累計滾動排查道路安全隱患105處,采取“降速”“封口”“隔右”“控線”等短周期、高效率治理措施,及時修復道路中間護欄缺口20處,有效提升安全防護等級。
結合校園安全排查和高峰勤務“護學崗”,針對學校周邊、平交路口等重點區域開展專項排查,整改視距不良、標線磨損等問題8項,校園周邊道路安全防護水平有效提升。
另外,惠陽區已建成區級交通指揮中心、數字警務室,新增接入交通信號控制設備及視頻監控100余路,電子警察覆蓋全區主要路口。
調研組發現,惠陽區路網結構及交通安全設施歷史欠賬較多,隨著機動車、摩托車及電動自行車保有量持續增長,人、車、路的矛盾日益突出,安全基礎仍然薄弱,風險隱患不容忽視。
如基礎設施承載能力不足,區域路網結構不合理,分流道路缺失,高峰時段不同大小和速率的交通工具混行、互相搶道,極易出現擁堵甚至發生交通事故。惠陽城區機動車泊位僅4702個,商業中心、老舊小區、大型企業周邊“停車難”問題導致違停占道現象普遍。交通管理智能化水平不高,信號燈之間存在“聯網不聯控”問題,只能通過“固定配時+人工干預”方式,手動對信號燈進行綠波控制,無法實現自適應配時調優功能。
建議
錨定“十五五”規劃,科技賦能智慧交通
調研組對交通管理部門在提升道路交通管理水平、推動智慧化建設、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等方面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階段性成果給予了肯定。調研組建議,要將智慧交通建設納入惠陽區交通建設“十五五”規劃,與國家、省、市相關上位規劃目標做好銜接,明確惠陽區發展重點。調研組建議,區交管部門要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5G、物聯網等前沿技術,建設智慧交通體系。要進一步織密道路交通監控感知網絡,科學合理增設多功能電子警察、視頻監控、超速抓拍、智能卡口、地下感應器等新型智能化基礎設施,升級改造現有老舊電子設備,實現對交通檢測、信號控制、視頻監控等集中管控目標。要進一步搭建交通信號統一管控平臺,形成“監測-預警-診斷-優化-評價”的閉環業務流程,持續優化交通信號控制。
建議加強對醫院、學校、商場周邊等重點場所、重要路段綜合管理,在保障群眾生命安全的基礎上,減少車輛等待時間,提高惠陽區交通運行能力。
此外,要加快推進“綠波帶”建設。目前,惠陽區交管部門已在葉挺大道開展“綠波帶”建設試點前期工作,人民路、白云路、東華大道等均為城市的主要干道,后續將抓緊推動“綠波帶”實現主干道全覆蓋。區交管部門也將加快推進高清視頻監控系統建設,探索通過“AI人臉識別+大數據建模”技術,提升對違法駕駛行為的實時監測和自動識別能力,及時對違法行為人作出警告、處罰,不斷提高交通管理的效率和精度。
新聞科普
綠波帶
綠波帶,別名綠波路段,是一種信號燈多點控制技術,依托智能信號控制系統,在指定的交通線路上,規定好路段的車速后,信號控制機根據路段距離,把該車流所經過的各路口綠燈起始時間做相應調整,確保該車流到達每個路口時正好遇到綠燈。
綠波帶是城市交通優化的一次技術創新,更是智慧城市理念在城市管理、環境保護和提升市民生活質量等方面的生動體現。綠波帶技術的推廣和應用,是智慧交通發展的縮影,實現對交通信號的智能化管理與優化。
記者黃尉宏 通訊員鐘飛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