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亞灣淡澳河生態廊道。
大亞灣淡澳河生態廊道全線貫通;一批連接惠陽、大亞灣的道路加速拉通;大亞灣石化區與惠陽新材料產業園加大公用工程和聯合宣傳合作……今年1月,惠州市委十二屆九次全會提出“推動淡水—澳頭組團式發展,打造城市副中心”。大亞灣和惠陽積極發揮各自優勢,從打破行政壁壘,加強規劃統籌、產業協同、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及公共服務一體化等方面發力,力求將淡澳地區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具有影響力的現代化城市區域。
兩大園區加強公用工程聯合配建
當前,惠州正全力建設全球石化產業高地。作為惠州石化能源新材料產業主陣地,大亞灣石化區在全面提升園區公用工程建設管理標準同時,大力協助惠陽新材料產業園配套工程建設。
大亞灣石化投資集團牽頭設立合力正通新能源公司,自2023年以來安全穩定為惠陽新材料產業園供熱,建成運營集中供熱管網7.5公里,基本覆蓋園區內已有用熱企業;炭汽聯產項目預計2026年初試生產,將進一步優化供熱保障。
同時,在招商推介中,大亞灣石化區與惠陽新材料產業園加大聯動宣傳。“我們在招商和對外推介時,宣傳惠陽新材料產業園,形成聯動宣傳的良好效果。”大亞灣開發區經濟發展和統計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深圳都市圈發展規劃》提出“共建龍崗—坪山—大亞灣—惠陽高端制造產業組團等跨區域產業組團”。2024年12月11日召開的坪山—惠陽—大亞灣黨政代表團交流座談會也明確:圍繞重點產業集群,依托深惠協同發展區、大亞灣坪山河科技創新走廊、深圳高新區坪山園區等重大平臺,共同開展關鍵技術研發攻關,共享科研成果,推動產業技術創新升級。
2024年2月,大亞灣啟動大亞灣坪山河科技創新走廊的規劃建設。經過一年多,這條創新走廊已邁出堅實步伐,現代化產業園區鱗次櫛比,一個個新興產業項目接續落戶,科技創新氛圍越來越濃厚。目前,大亞灣坪山河科技創新走廊總體規劃已完成初稿,擬涵蓋坪山區、惠陽區,打造三區聯動發展格局,實現創新要素跨區域高效配置和產業鏈深度協同。
淡澳河兩岸步道全線貫通
“從淡水沿著淡澳河徒步或騎行,一直到大亞灣中心區,一路風光無限!”隨著大亞灣淡澳河生態廊道的全線貫通,市民游客爭相前來打卡。
淡澳河貫穿惠陽和大亞灣核心區域,全長17公里,惠陽區段起于淡水河分洪口,終點至惠陽—大亞灣交界,河道總長約5公里;大亞灣段起于惠陽—大亞灣交界,終點至白壽灣出海口,河道總長約12公里。淡澳河是兩地生態空間與城市發展互聯互通的重要聯系紐帶。2024年7月,惠陽—大亞灣首次區域協作聯席會明確將淡澳河跨界整治作為重點,一場跨區域生態共建行動全面啟動。
其中,大亞灣開發區以“生態優先、人水和諧”為目標,打造大亞灣淡澳河生態廊道,將其建設成為淡澳組團式發展、打造惠州城市副中心的重要節點工程。今年9月30日,經過近兩年的建設,淡澳河生態廊道全線貫通。惠陽區同步推進5.15公里通海碧道建設,計劃分3段實施,其中陽光橋至大亞灣交界段景觀提升工程已與大亞灣淡澳河生態廊道實現了貫通。
如今,淡澳河兩岸步道全線貫通,“一條碧道通大海”成為現實,構建起兩地生態資源共享的綠色紐帶,也讓市民真切感受到“雙城生活”的愜意。
同時,兩區建立淡澳河、坪山河跨區域防汛減災聯防聯控機制。今年以來,淡澳河、坪山河水質均達Ⅳ類以上,淡水河水質達Ⅲ類標準,全部達到水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要求。
攜手共建特殊教育學校和職業技術學校
近年來,大亞灣人民對建設特殊教育學校和職業技術學校的呼聲越來越高。結合實際,大亞灣和惠陽攜手共建特殊教育學校和職業技術學校。目前,特殊教育學校已招收30名大亞灣戶籍特殊學生,惠陽職業技術學校今年秋季學期在大亞灣招收了124名初中畢業生。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兩地攜手織密區域交通網絡,持續提升基礎設施一體化水平。據介紹,兩地已開展8條道路建設合作,其中南湖路(惠陽)已建成通車、坪山河濱河路(大亞灣)已完成項目總投資92%、興湖路(惠陽)已建成通車。隨著這些道路的修通,兩地居民出行將更加便捷高效。
在區域規劃方面,大亞灣已將淡澳地區組團式發展一體化規劃納入區“十五五”區域規劃目錄,目前正在推進規劃編制工作。兩地在科創走廊、深惠協同發展區兩個產業平臺規劃上緊密銜接,大亞灣坪山河科技創新走廊總體規劃已完成初稿,深惠協同發展區規劃已形成中期成果。簽訂區域合作框架協議上,深圳市坪山區、惠州市惠陽區、惠州市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已完成區域合作框架協議的征求意見、法制審查等程序。
同時,兩地多次召開區域協作社會治理工作推進會,協調解決跨區域社會治理難題;積極開展聯合執法,兩地交界處環境規整,井然有序。
記者觀察
一衣帶水 “雙城”變“同城”
大亞灣澳頭與惠陽淡水,一衣帶水、一脈相承、血緣相親。如今,隨著“推動淡水—澳頭組團式發展,打造城市副中心”的推進,這份天然的羈絆化作融合發展、協同共進的強大動力。
從大亞灣淡澳河碧道的貫通,到石化新材料產業聯動發展,再到教育、治理等公共服務共享,兩地打破壁壘、各揚所長,讓“雙城”變“同城”。這不僅是對歷史淵源的傳承延續,更是加速融深融灣的重要舉措。隨著淡澳一體化發展的各項舉措落地,大亞灣和惠陽將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深圳都市圈發展的宏偉藍圖中,書寫惠陽與大亞灣合作共贏的新篇章。
本組文/圖 記者匡湘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