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最后一天,不少市民帶孩子到東江沙公園游玩。記者鐘暢新 攝
騎行、漫步、野餐、玩沙子、滑滑梯、放風箏……5月5日是“五一”假期最后一天,記者走訪發現,許多市民抓住假期的尾巴,和家人、朋友等來到市民公園、東江沙公園等家門口的公園游玩,享受惠州初夏愜意舒適的慢生活。
近年來,惠州進一步加強中心城區公園規劃建設,提升公園綠地服務質量,推進既有公園提升改造及口袋公園建設,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暢享詩和遠方。
公園改造提升幸福感
5月5日上午,記者來到位于市區江北中心地段的市民公園,只見公園中央綠色的大草坪,宛如一塊巨大的翡翠地毯鋪展在陽光下。孩童們三五成群地奔跑著,五彩斑斕的風箏在天空中搖曳。歡快的笑聲此起彼伏,與不遠處滑梯上的嬉鬧聲、樹陰下野餐家庭的談笑聲交織在一起,讓整個公園洋溢著節日的活力與溫馨。
綠化是市民公園改造升級后的亮點之一。整個市民公園綠地面積近10萬平方米,讓市民感受到“綠美惠州”魅力。同時,公園還設置了景觀休閑區、健身區、兒童活動區、跑步道以及400多個停車位等,能更好地滿足市民休閑娛樂、親子互動、運動健身、停車的需求。
“我最喜歡這里的大草坪和兒童游樂設施,大人小孩都適合。”市民林子琴在草坪的樹陰下鋪上露營毯,喝著親手泡的紅茶,享受初夏的微風,一雙兒女則在兒童活動區玩蹺蹺板,甚是歡樂,“在繁華的鬧市區,能有這樣一個美麗寧靜的公園,真好。”
位于東江之畔的東江沙公園,也在改造升級之后更受歡迎。在廣場上,長者們隨著悠揚的音樂緩緩起勢,太極拳的一招一式如行云流水;沿江步道上,三三兩兩的市民悠閑漫步,江風徐徐而來;沙池里,孩子們專注地堆砌著想象中的城堡;秋千架上,歡樂的少年享受著自由飛翔的感覺……“家門口的公園變得更好了,我們的休閑生活也更有品質了。”市民李莉莉說。
近年來,惠州持續實施公園品質提升工程,不斷推動公園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贊不贊”轉變。經過升級改造后,東江沙公園、東江公園、下埔濱江公園等一批建成時間較長的公園不僅刷新了“顏值”,還完善了功能,公園的康樂性、舒適性、觀賞性、通透性、安全性大幅提升,群眾的幸福感也更強了。
口袋公園帶來“小確幸”
市政公園提升幸福感,口袋公園則帶來“小確幸”。
彩色的透水混凝土跑道、蜿蜒曲折的登山步道、寧靜的山頂休閑平臺……位于演達大道蓓惠路南側的香榭山公園,一部分建在山腳下,一部分建在半山腰,為忙碌的都市人提供了一處休憩之地。
整體呈現橙黃色調,園內植被錯落有致,充滿船運元素……位于市區水門橋頭的水門印象,以老船廠遺址為設計靈感,打造出兼具現代氣息與歷史文化韻味的口袋公園,是市民了解惠州船運文化的好去處。
以綠色為主基調的橢圓形地板,中間包裹著一個超大的沙池,仿佛一顆偌大的種子,充滿活力與希望。位于水口中心小學北側的種子樂園,是一個兒童友好型口袋公園,設有種植科普、種子沙坑、破土攀爬、種子滑梯、歡樂草坪等區域,孩子們可以在這里奔跑嬉戲,如種子般自然成長。
“家門口有個這么好的公園,我家的兩個孩子經常來這里玩,特別喜歡。”住在種子樂園附近的陳女士說。
漫步在惠州街頭,不經意就能邂逅口袋公園。近年來,惠州大力推進口袋公園建設,合理利用“社區邊角料”“城市邊角地”建設口袋公園。新建設的口袋公園不僅拓展了城市的綠色公共空間,更為附近居民提供了就近游園的便利場所。近3年來,惠州秉持“一園一策一特色”原則,累計在中心城區建設口袋公園34個,實現群眾“推窗見綠,出門入園”的美好愿景。
記者香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