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上午,衛星海洋環境監測預警全國重點實驗室大亞灣觀測實驗基地(以下簡稱“大亞灣觀測實驗基地”)在大亞灣成立。
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長期關注大亞灣區海洋風險與災害修復工作。今年2月,由上海交通大學、海洋二所、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水產技術推廣站共同建設的自然資源部大亞灣海洋風險與災害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大亞灣野外站”)正式揭牌并召開第一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
據了解,大亞灣觀測實驗基地是衛星海洋環境監測預警全國重點實驗室瞄準大亞灣這一高強度城市化海灣,依托大亞灣野外站和大亞灣智慧海洋平臺建設的海洋觀測實驗基地,將聚焦臺風風暴潮、海洋生態失穩和溢油危化品泄漏等三大典型海洋風險與災害,開展天基、地基和海基相結合的新型海洋立體智能感知技術創新,深化典型海洋風險與災害過程機制認知,發展海洋風險與災害智能預測預警模型,使其成為衛星海洋環境監測預警全國重點實驗室的海洋觀測基地、技術示范基地、成果轉化基地、開放交流基地。
大亞灣開發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大亞灣觀測實驗基地是推進大亞灣與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進一步深度合作、提升海洋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能力的良機,也是促進大亞灣開發區海洋防災減災體系建設的重要科技支撐。期待大亞灣觀測實驗基地帶動產生一批海洋技術創新突破和多學科交叉融合成果,以完備的防災減災體系做好大亞灣石化區安全生產保障,筑牢海洋生態文明綠色基底,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記者匡湘鄂 通訊員翁妍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