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泰一高新技術發展有限公司展廳內的無人機。惠州東江圖片社供圖
7月8日,每日經濟新聞·每經智庫、城市進化論聯合火石創造發布《城市低空經濟“鏈接力”指數(2025)》,并發布低空經濟“鏈接力”指數50強及企業聚集度、資本活躍度、創新聚集度和環境友好度四大細分指數50強的評價結果。惠州入選城市低空經濟50強,排名第32位。
低空經濟正在加速走向規模化和規范化。低空經濟加速從政策規劃走向產業實景,也成為地方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驅動力。作為未來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低空經濟不僅是大城市爭相競逐的新賽道,也是中小城市脫穎而出的新機遇。除了萬億城市蘇州躋身前十外,珠海、紹興、蕪湖、惠州、安陽等13座地級市亦殺入榜單前50,以差異化實現“突圍”。除惠州外,廣東省還有深圳、廣州、珠海、東莞、中山等5個城市入選。
根據最新的產業鏈圖譜,低空經濟分為低空基礎設施、低空生產制造、低空運營服務及低空飛行保障,四大環節相互支撐、跨界融合,共同構成完整的低空經濟產業體系。過去一年中,低空經濟新增企業數量達2427家,增量規模接近前三年總和,直觀反映出行業進入規模化發展新階段。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有30個省份將低空經濟寫入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250多座城市提出發展低空經濟。從全國來看,大灣區、長三角、京津冀、成渝地區是中國區域發展的四大增長極,在低空經濟研發制造、場景探索、運營服務等方面走在全國前列。
惠州積極發展低空經濟,聚焦低空飛行器整機和關鍵零部件研發制造,加快形成低空制造產業鏈,發力低空制造業,助力低空經濟騰飛。此前,惠州出臺《惠州市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年)》,提出大力發展低空制造業,加快形成低空制造產業鏈。惠州正聚焦低空飛行器整機和關鍵零部件研發制造,繪制產業鏈圖譜,開展精準招商,集聚一批競爭力強、成長性好的專精特新企業,支持本土低空經濟重點企業做大做強。
惠州制造的無人穿越機深受飛手喜愛,高倍率電池助力無人機一飛沖天,PCB、新能源電池等核心基礎元器件廣泛應用在無人機、eVTOL領域……從翼飛智能科技等無人機整機制造企業,到以億緯鋰能、賽能電池等電池龍頭生產企業為代表的無人機電池制造企業;從中京電子等無人機用PCB生產企業,再到泰一科技、蜻蜓植保科技等無人機運營應用企業,惠州低空經濟產業鏈條日益完善,惠州企業紛紛布局低空制造產業鏈。其中,新能源電池作為惠州電子信息產業的優勢產業,一直是惠州企業的強項,億緯鋰能等一批惠州新能源電池企業紛紛布局無人機、eVTOL電池領域。
記者謝寶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