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元亨打造智造中樞——數字孿生平臺。
近年來,我市積極推進知識產權強市建設,2024年全市專利授權22934件,其中發明專利3074件,比增23.11%。截至2024年底,惠州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26.66件。
在我市持續不斷開創知識產權工作新局面中,惠州智能裝備強企——廣東利元亨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從成立之初就明確了“知識產權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生命線”。企業通過持續提升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能力,確保在智能裝備這個技術密集型的賽道中保持行業領先優勢。
2024年,利元亨研發投入達3.36億元,占營收的13.55%,研發投入強度在行業內處于較高水平。高強度的研發投入為企業帶來了豐碩的創新成果:截至2024年底,公司知識產權布局超過4000項,構建了覆蓋全產業鏈的知識產權體系,商標覆蓋全球主要市場。
利元亨通過一系列創新實踐,將無形的專利與技術積淀,轉化為支撐產業升級的硬實力,持續擦亮“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金字招牌。
創新驅動
技能進階,實現數智整廠全鏈條定制
在利元亨產業園二期一樓展廳里,一面“專利墻”引人注目,記錄著企業23年的創新技術奮斗史——積累了超過4000項專利技術,其中發明專利就有460項;“技術立業、苦練內功”的企業座右銘,最終落腳于“全球前三鋰電裝備市場占有率”的產業成果……
“在創業初期,雖然面臨著資金短缺、技術薄弱等諸多困難,但我們始終堅持自主創新,不斷攻克技術難關。”利元亨副董事長盧家紅說,利元亨從七八個人的小團隊起步,如今已打造出一支1600余人的高水平研發團隊,為行業頭部客戶提供全流程裝備。
高質量發展的背后,知識產權的持續創新是關鍵。2022年,利元亨憑借自動點焊設備獲得“中國專利優秀獎”,激光焊接技術持續迭代。
時間來到2025年,結合人工智能發展,利元亨的激光焊接技術持續“上新”,新型激光飛行焊接機械臂在車間“大展身手”——在高精度機器人和高速激光振鏡系統結合下,“光刀”仿佛一個“無影手”,在動力電池模組裝配中進行高速飛行焊接,從而降低重復定位時間,較傳統生產減少了一半以上的時間。
上個月,利元亨激光實驗室又出“新品”,推出了最新的激光切割技術,能夠在保證切割精度的同時,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可以說,持續的自主創新,不斷引發產業技能卡位式進階。
“我們始終關注核心技術的研發,有了包括智能感知、激光應用、數字化等七大底層技術模塊做‘地基’,我們既可以生產行業最前沿的固態電池核心設備,也可以滿足各行各業數智整廠全鏈條定制需求。”利元亨有關負責人說,在裝備制造領域,利元亨自身創新技術要“做極限”,但對客戶的需求供應“不設限”。
在創新驅動下,利元亨的業務覆蓋了從電池制造設備到數智整廠的全鏈條,成為全球第一梯隊的高端智能裝備制造商,服務頭部企業客戶超40家,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新能源、鋰電池、汽車零部件、精密電子等行業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并在今年初廣東省智能制造高質量發展大會上獲“2024年度廣東省智能裝備行業杰出貢獻企業”稱號。
全鏈守護
布局國際專利,護航惠州智造出海
知識產權的產生,需要持之以恒的投入和經年累月的奮斗,是為“攻”;知識產權的保護,也需要未雨綢繆的布局和強勢出擊的捍衛,是為“守”。
近日,經廣州知識產權法院裁定,國內某企業撤回對利元亨專利糾紛案中的全部訴訟請求,相關法律措施同步解除。在這起糾紛中,利元亨迅速組建專業團隊,從專利技術的核心原理、產品研發的自主創新路徑等多維度展開舉證與抗辯,是利元亨以“硬核”技術實力贏得的關鍵法律勝利,成功捍衛了企業的自主知識產權與市場聲譽。
捍衛創新,守土有責。在當前全球新能源產業競爭加劇、知識產權保護日益重要的背景下,中國高端裝備制造企業該如何有效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創新成果、捍衛技術話語權?
“利元亨探索出一條保護自身創新成果、捍衛技術話語權的有效路徑。”盧家紅介紹,利元亨從2011年開始走向海外市場,目前,已經在歐洲、北美和亞太地區完成布局,并先后在德國、波蘭、瑞士、英國等國家成立子公司或辦事處,拓展建立了研發中心、服務中心、生產基地,能夠滿足客戶本土化研發、生產、銷售及售后服務需求。在這個背景下,利元亨對知識產權的守護貫穿始終,通過風險防控前置和主動出擊維權等形成全鏈條機制,從各個項目立項之初便將專利分析與布局嵌入其中,確保研發方向的前瞻性和成果的可保護性。同時,積極通過PCT(專利合作條約)途徑進行國際專利布局,為產品出海保駕護航,在歐美、日韓等目標市場筑起知識產權堡壘。
保護知識產權,也離不開惠州本地法治環境的持續優化。今年,我市提出要加強海外知識產權保護,支持企業加強知識產權國際合規建設,為企業“走出去”提供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服務。惠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送法進企業”活動走進利元亨,市、區兩級市場監督管理局為企業提供了精準的知識產權保護服務,不斷增強了本土企業的法律風險應對能力。
“這種‘政府+司法’的雙重保障,極大提升了我們企業的安全感和競爭力,利元亨作為‘惠州智造’出海拼搏更有底氣和力量。”利元亨有關負責人稱。
有尊法重企的營商環境加持,智造型企業可以“放膽”出海闖。目前,利元亨結合智慧物流、智慧倉儲技術,向海外出口智慧物流工廠整體解決方案。
“我們在北美地區做從原材料到化工車間的智慧物流工廠,在匈牙利給汽車行業頭部企業做汽車物流整廠的解決方案,包括零部件存儲、物流轉運等,中國智造出海反響不錯。”利元亨子公司舜儲智能總經理段亞杰說,目前企業的智慧物流工廠出海速度越來越快,截至今年5月,整體智慧工廠解決方案出口訂單額占子公司40%以上,訂單來自美國、匈牙利、巴西、印尼等。
強化自主創新、保護創新成果,利元亨“攻”“守”兼備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清晰地表明,唯有立足于自主創新與堅實的技術護城河,企業才能在競爭中尤其是國際競爭中,贏得尊重與長遠發展空間。
◎對話
前瞻性布局,構建多層次保護網
記者:近年來,企業在知識產權申請、維護和管理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利元亨:公司始終將知識產權視為核心戰略資產,建立了“前瞻布局-動態維護-系統管理”三位一體的管理體系。
前瞻性布局,構建多層次保護網。實施“核心專利+外圍專利”組合策略,圍繞智能裝備的機電軟控技術形成立體保護;建立全球化申請通道,通過PCT等國際條約覆蓋重點市場,同步通過多元保護形式布局外觀專利、軟件著作權等。
動態化維護,實現價值最大化。建立專利評估機制,結合技術價值和市場應用等定期優化專利組合;構建全流程風控機制;通過專利地圖規避侵權風險,避免重復研發。
系統化管理,強化創新保障。設立專職IP部門全程嵌入研發流程,實現“技術突破即專利布局”;搭建數字化管理平臺,貫通專利申請、時效監控、文檔管理等全生命周期;通過知識產權貫標認證,建立標準化管理體系。
建立多國專利矩陣,開展“技術模塊化保護”
記者:在全球化競爭背景下,企業采取怎樣的措施保護知識產權核心技術?
利元亨:在智能制造全球化競爭中,利元亨始終將知識產權保護作為技術創新的戰略支撐,通過“攻防結合”的體系化建設,支撐利元亨在各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的同時,始終保持技術自主可控。
技術壁壘構建方面,實施“市場+技術”雙維度布局策略,重點覆蓋中國、歐盟、東南亞等核心市場,依托PCT國際專利體系建立多國專利矩陣;開展“技術模塊化保護”,將智能裝備核心技術解構為機械傳動、視覺算法、運動控制等專利集群,形成立體化保護網絡。
風險防控體系方面,建立全球化合規管理機制,適配不同區域的法律要求;構建供應鏈技術保護體系,確保全鏈條信息安全;建立防御性技術公開機制,通過技術的主動公開輔助創新成果,有效防范專利狙擊。
記者謝菁菁 通訊員陳麗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