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洞村發揮自身生態環境好、土地集中連片等優勢,引進企業打造田園綜合體。記者劉建威 攝
收割稻谷體驗、制作竹筏、農業無人機科普……暑假里,惠陽區良井鎮黃洞村的研學項目熱鬧起來了。作為水庫移民村,黃洞村近年來依托生態資源稟賦,以水庫移民后期扶持項目為重要抓手,從生態提升、鄉村治理、產業培育等維度多管齊下,入選廣東省首批“百千萬工程”典型村,2024年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超34萬元。
據悉,惠州是全省水庫移民安置重點市之一,移民村居住人口達22萬余人。近年來,市移民辦以“百千萬工程”為引領,大力推進移民美麗鄉村建設,并依托各地資源優勢發展了一批特色產業項目,持續推進移民村產業轉型升級。
改善人居環境,鄉村和美與共
黃洞村三面環山,一面靠水,風景優美。為打造宜居生態,該村以市級鄉村風貌提升試點村為契機,大力推進“一戶一宅”、農房簡約報建和風貌管控改革——惠陽區首份《農村宅基地批準書》在黃洞村“誕生”,高質量完成94棟農房外立面提升、35棟小披檐改造工作,進一步美化了村莊環境,提升了鄉村整體形象……
“我們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強化公共配套,改善人居環境,真正從‘移居’到‘宜居’,也讓大家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黃洞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葉國良介紹,依托良井鎮美麗家園項目,該村暢通5.6公里環湖道路,建設約1公里登山步道、親水步道,打造村落節點景觀,種植黃花風鈴木等625棵,實現全線綠美提升。
值得關注的是,黃洞村因地制宜提出了“撤組并村”模式。完成6個村民小組撤并后,小組事項直接由村委會管轄,村干部能夠直接掛點到片區,財、物資源也得到集中高效利用,執行更加到位,改變村集體經濟“單打獨斗”的局面,統籌資源資產使用更加順暢。
“實現管理扁平化、治理精細化、資源集約化,提升鄉村治理效能,助力‘百千萬工程’提質增效。”葉國良說,村“兩委”通過開展“圍爐夜訪”活動并入戶走訪村民,聚焦大家“急難愁盼”、村莊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提升、鄉村治理和公共服務等,現場宣傳解答相關政策問題,群眾參與度更高、獲得感更強,構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深化合作機制驅動產業蓬勃發展
每到假期,黃洞村成為鄉村游的熱門目的地之一。據介紹,黃洞村大力引入、培育特色產業,深化合作機制驅動產業發展。產業合作機制從“支部+企業+村民”到“支部+政府+企業+合作社+村民”,有力推動生態轉為業態、企業融于村莊,有效驅動產業蓬勃發展。例如,黃洞村發揮自身生態環境好、土地集中連片等優勢,引進惠州市佳禾陽光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打造2100畝田園綜合體,以田園歡歌吸引周邊城市游客紛至沓來。
“從2022年到2024年,文旅研學和農業帶來的人流總計達20萬人次,單次活動人流可達1.5萬人次。”惠州市佳禾陽光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源介紹,通過合力打造融生態農業種植、休閑文旅、鄉村研學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更好地帶動當地發展。據悉,該公司80%的員工來自當地村民,并通過租賃土地、房屋等形式提高當地經濟收入。
在村委會、鄉村驛站樓頂等閑置地域,黃洞村還通過建設“壓頂”光伏棚、發展“光儲充”一體化項目、新建文旅驛站等,想方設法增加村集體收入。
“我們將不斷完善聯農帶農機制,通過強村公司、村企合作等方式自主承接村內產業項目。”葉國良介紹,該村將通過市場化運營盤活村莊資源、發展特色產業、提升物業價值、吸引人才回流等,加快實現黃洞村“良田連片、村莊集中、產業集聚、生態優美”的發展目標。
黃洞村是我市移民村蝶變的生動實踐。“接下來將持續增強各移民村自身‘造血’功能,推動移民群眾收入增長。”市移民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市大力實施產業扶持項目,始終把產業作為移民村發展的重中之重。2023年~2025年,市移民辦積極爭取上級資金,通過參加全省“競爭比選”,獲評31宗3.86億元省級示范項目,其中美麗家園項目14宗1.7億元、產業轉型升級項目17宗2.16億元,收益率達到5%以上。
近3年來,全市共投入3.32億元安排117宗物業租賃、光伏發電、綜合文旅服務、產品展銷、田園綜合體、種苗培育現代農業等產業開發項目,占項目資金的35.55%,有效促進移民群眾增收致富,推動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在“百千萬工程”中落地見效。
記者劉建威 通訊員鄧志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