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陽通用生產車間。 惠州東江圖片社供圖
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2%,保持兩位數增長;“2+1”產業中,電子行業增長15.7%,石化能源新材料行業增長5.4%,生命健康制造業增長13.6%……日前,惠州上半年經濟數據出爐,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惠州工業生產快速增長,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領跑全省,展現出較強的韌性和核心競爭力。
規上工業增加值兩位數增長,高于全國全省增速
大亞灣畔,石化區塔罐林立、管道縱橫,煉化一體化規模位居全國前列,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新近投產;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視爵光旭惠州產業園一樓挑高的車間內,工人們正在測試最新生產的超高清顯示屏,不久之后,這些高品質的“惠州智造”將漂洋過海,出現在海外客戶面前……
規上工業增加值是工業生產規模、速度和結構變化的核心指標,直接反映工業企業的生產活躍度和工業經濟的整體冷暖。上半年,惠州工業生產快速增長,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2%,保持兩位數增長,“壓艙石”作用依舊給力。
關鍵性數據有指向性意義,進一步分析可以看出,惠州生產性指標持續向好。今年上半年,惠州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2%,與去年同期的9.2%相比,高出2個百分點。
從全省、全國范圍來看,今年上半年,全國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4%,廣東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0%。惠州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2%,這一增速領跑全省,高于全省全國增速。
“高于去年同期,高于全省全國增速,兩個‘高于’充分說明惠州的產業鏈具有較強的韌性和根植性,有自身強大的核心競爭力作為底氣來面對風險挑戰。”惠州城市職業學院經濟學教授梁乃鋒認為,在當前外貿受到美國關稅政策不確定性干擾、國內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惠州規上工業增加值保持兩位數增長來之不易。
兩大支柱產業展現較強韌性,電子行業增長15.7%
在新近發布的小米汽車YU7、樂道L90等新能源汽車上,背后都有惠州企業華陽集團的身影。該公司為小米汽車YU7打造天際屏全景顯示,為樂道L90提供35英寸AR-HUD顯示系統。
相關市場調研機構數據顯示,2025年1~5月,華陽集團HUD產品國內市場份額為22.2%,AR-HUD產品市場份額為24.9%,均排名第一。
華陽集團是惠州企業積極開拓市場迅速發展的一個縮影。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惠州“2+1”產業中,電子行業增長15.7%;石化能源新材料行業增長5.4%,其中石化產業增長4.5%、能源產業增長6.9%、新材料制造業增長6.4%;生命健康制造業增長13.6%。
從TCL科技等6家公司已經發布的2025年半年度業績預告中可以看到,6家公司均實現盈利,其中4家公司預計實現凈利潤增長。從原因看,產品、客戶結構優化,高附加值產品占比提升,是這些公司業績預增的主要因素。
與此同時,隨著人工智能、機器人等新技術、新業態涌現,勝宏科技等惠州企業積極搶抓機遇,在手訂單飽滿,業務進展順利,企業營收水漲船高。
在此前回復投資者提問時,勝宏科技表示該公司精準把握AI算力技術革新與數據中心升級浪潮帶來的歷史新機遇,今年一季度,AI算力、數據中心相關PCB產品收入占比超過40%。公司在AI算力卡等領域PCB市場份額居全球第一。
用電量是經濟運行的“風向標”“晴雨表”,也是反映經濟走勢持續向上向好的重要前瞻性指標。今年1~5月,惠州市全社會用電量235.8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86%,增速居珠三角第一。
產業結構持續優化,規上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占比超六成
走進博羅智能裝備產業園,道路兩邊塔吊林立,車輛穿梭忙碌,到處是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一個現代化的產業園區已具雛形。早前引進落地的惠州市天倬科技有限公司、廣東江豐精密制造有限公司已經相繼投產,成為工業經濟發展的新增量。
今年上半年,惠州新動能產業增勢良好,規上先進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1.2%、15.3%,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為61.8%、42.5%。
工業經濟數據的背后,不僅要盤點成績的“形”,更要從數據中看到“勢”。規上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占比超六成,凸顯惠州的產業結構正在持續優化升級。
近年來,惠州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集中資源力量建設“3+7”產業園區,打造更具競爭力的“2+1”現代化產業體系,產業集聚度持續增強。
不久前,博羅縣表面處理產業集群入選2025年廣東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加上此前惠州已經入選的惠城區智能家電產業集群等4個產業集群,惠州已有5個產業集群獲評廣東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園區平臺能級不斷提升。“3+7”產業園區貢獻全市71%的規上工業總產值和67%的工業投資。惠州新材料產業園獲認定為省級化工園區,平臺含金量在持續躍升,將為園區產業打開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科研實力持續增強。中國科學院“兩大科學裝置”強流重離子加速器(HIAF)預計今年建成,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CiADS)正在進行設備安裝,吸引聚集一大批科學家到惠州從事科研工作;先進能源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東江實驗室)建設11個高水平科研平臺,突破30余項國內國際領先的科技成果;埃克森美孚大亞灣實驗室、香港理工大學大亞灣技術創新研究院、惠州化工產業研發中試基地等一批研發機構的建設持續推進。
記者謝寶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