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上風電?;葜萑請笥浾呶槔?通訊員廖金燕 攝
廣東能源集團在惠天然氣產業鏈一體化項目船舶正在卸天然氣?;葜萑請笥浾呃钏蓹?攝

惠城汝湖上圍村光伏發電項目?;葜輺|江圖片社供圖

太平嶺核電項目核島主體結構澆筑作業有條不紊地進行?;葜萑請笥浾吆轾o兒 攝

國能惠州電廠是大亞灣石化區核心熱源點?;葜萑請笥浾咴o妍 通訊員張超 攝

觀音山風力發電項目。 惠州日報記者李松權 攝

刁龍在太平嶺核電站廠區。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近日,一則喜訊傳來。廣東能源集團自主投資建設并運營的惠州LNG接收站外輸管道,輸氣量累計突破20億立方米。
發展海洋經濟,清潔能源是重要支撐。紅海灣畔,太平嶺核電基地的巨型塔吊揮舞長臂,核島主體結構澆筑作業有條不紊地進行;數十公里外的惠州港口南部海域,百余米高的海上風機葉片迎風轉動,將海風轉化為源源不斷的清潔電能;大亞灣石化區旁,惠州LNG接收站外輸管道的巡檢人員仔細核查設備,確保這條“能源動脈”穩定輸送……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惠州立足石化能源新材料、新型儲能等產業基礎,依托國家兩大科學裝置、先進能源省實驗室等重大平臺的科研優勢,大力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清潔能源中心,打造綠色低碳安全發展標桿。
多能互補
能源安全與經濟發展雙向奔赴
接收站儲罐內的液化天然氣,通過特定工藝流程升溫,變成氣體后再經管道輸送至千家萬戶,滿足企業生產與家庭日常生活的用氣需求……
作為廣東能源集團打造“惠州天然氣產業鏈一體化清潔能源基地”的核心樞紐工程之一,惠州LNG接收站外輸管道全長116公里,總投資超20億元,起于惠州LNG接收站,途經亞婆角分輸清管站,終至大亞灣石化區與惠州新材料產業園。
自2024年1月、9月分段投產以來,該管道日均輸氣量超300萬立方米,為管道沿線地區城鄉居民及工商用戶提供穩定清潔能源,有力支撐區域能源安全,助推城鄉區域協調發展邁向更高質量。
對惠州這座“萬億級工業大市”而言,布局和應用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無疑是踐行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舉措。
惠州市能源和重點項目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惠州接連布局了一系列天然氣項目,如惠州LNG接收站一期項目于2024年9月29日首船國際LNG外輪進港靠岸,標志著天然氣國際貿易正式開展,進入全面投產運營階段。繼2024年國能惠州電廠二期、大亞灣石化區綜合能源站投產后,2025年大唐博羅、華電東江熱電聯產項目全面投產,惠州新材料產業園熱電冷聯產項目也于8月28日全面開工。
此外,清潔能源的“惠州力量”,體現在一個個重大項目的突破上。
——水電方面,中洞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全面開展施工建設,項目地下廠房、主變室、尾閘室開挖支護已全部完成,轉入機電安裝階段。
——海上風電方面,中廣核惠州港口100萬千瓦海上風電場項目已于2023年全容量并網,標志著粵港澳大灣區首個百萬千瓦級海上風電項目全面建成投產。
——光伏方面,截至2025年9月底,惠州建成集中式光伏103.6萬千瓦、分布式光伏342.9萬千瓦。分布式光伏全面覆蓋各縣(區)。
值得關注的是,在核電方面,惠州還將迎來千億級的清潔能源“國之重器”——太平嶺核電廠一期工程的投產。
太平嶺核電廠項目共規劃建設6臺華龍融合三代核電技術機組,總投資1200多億元。項目方透露,預計今明兩年將迎來一期工程兩臺機組的投產,二期工程將全面進入施工建設階段。
6臺機組全部建成后,每年可外輸清潔電力超500億千瓦時,每年產生的環保效益相當于造林近11.3萬公頃,將為落實國家“雙碳”目標、優化粵港澳大灣區能源結構、服務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政策護航
頂層設計與精準服務雙向發力
今年7月,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投產儀式順利舉行。這是國家重大外資項目,惠州為項目提供了穩定可靠的清潔能源供應。
大亞灣石化區綜合能源站肩負著為美孚項目吹掃試車及投產供應超高壓蒸汽的關鍵使命,惠州市能源和重點項目局按照匹配美孚項目建設進度的要求,將綜合能源站的建設放在首位,全方位協調推進。
面對原供氣方案中惠州LNG接收站投產時間無法匹配的難題,惠州創新提出將惠州LNG接收站外輸管道與國家管網集團廣東省管網惠州—海豐干線在惠東縣白花鎮接駁的解決方案,開辟供氣新通道,并以“惠州速度”兌現能源保供承諾,為美孚項目提供堅實能源保障。
重大項目的順利推進,離不開政策體系的“頂層設計”與協調機制的“精準護航”。
2024年出臺的《關于支持惠州加快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的意見》,是省委、省政府為惠州“量身定制”的政策大禮包,明確賦予惠州綠色低碳安全發展標桿等四大戰略定位。
《惠州市打造全球石化產業高地實施方案》《惠州市打造綠色低碳安全發展標桿實施方案》等系列“施工圖”隨即出臺,明確提出,到2027年,惠州將打造行業領先水平的石化產業基地,建成省內集聚效應明顯的新材料產業基地,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清潔能源中心。
作為推動打造綠色低碳安全發展標桿的行動綱領,《惠州市打造綠色低碳安全發展標桿實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
比如,打造多元、有韌性的低碳能源供給體系,全市清潔能源供應規模達1990萬千瓦,占全市能源供應總規模的88%以上。新型儲能產業集群產值力爭達3500億元,儲能電池總產能力爭達到160GWh,推動新型儲能產業發展挺進全國第一方陣。
在機制保障上,惠州大力完善市級重大項目建設協調機制,由市領導牽頭成立服務專班,常態化加強協調調度,推動重大項目加快建設。專班按照“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個機制、一抓到底”模式,每個專班安排1名分管市領導擔任組長。同時,實施重大工程建設指揮調度機制,始終堅持以項目為抓手、以問題為導向,嚴格落實“日會商、周協調、月分析”工作機制,確保我市重大項目穩步推進。
面朝大海,在政策與機制的雙重發力下,惠州清潔能源重大項目紛至沓來,清潔能源供應能力持續增強。
綠色轉型
能源發展與產業升級雙向賦能
10月28日,位于惠東縣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強流重離子加速器裝置(HIAF)調試成功,實現束流全線貫通,預計今年年底開展首批科學實驗并完成裝置工藝驗收。這是目前國際上規模最大、指標領先的全離子加速器。
這背后,源于惠州近年來對清潔能源的布局:不僅推動單個項目落地,更促進海洋新能源產業的“全鏈條協同”。
在國家能源結構綠色轉型大背景下,惠州立足核電、氣電、光伏、風電、抽水蓄能等多種能源的資源稟賦,持續優化調整能源結構,從“項目集聚”邁向“體系成型”。
數據顯示,2024年全市清潔能源裝機規模達1345萬千瓦。截至今年9月底,惠州清潔能源裝機規模達1686.76萬千瓦,占電源總裝機規模比例由“十四五”開局的70%提高至85%。已建成新型儲能項目數量約占全省的18%,已建成的用戶側儲能功率和容量約占全省建成用戶側儲能項目的21%。
在廣東萬億級新能源產業里,“含惠量”正不斷提升?;葜菁缲撝蛟旎浉郯拇鬄硡^清潔能源中心的重任,一方面,中國科學院“兩大科學裝置”、先進能源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東江實驗室)將為技術攻關提供智力支持;另一方面,大亞灣石化區、惠州新材料產業園等產業平臺為新能源項目提供配套支撐,助力先進核能、海上風電、海洋儲能等領域核心技術突破。
“我市統籌推進‘風光核氣(儲)一體化’多能互補綜合能源發展體系建設,以清潔電力替代傳統化石能源,將直接減少大灣區范圍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效助力‘雙碳’目標實現。”惠州市能源和重點項目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惠州清潔能源項目的持續推進,將有力支撐產業優化升級。
當前,惠州正堅定打造更具核心競爭力的電子信息、石化能源新材料兩大萬億級產業集群,進一步擴大了清潔能源需求,形成“產業升級—能源需求加大—清潔能源發展”的良性循環。隨著LNG接收站、太平嶺核電等項目的推進,清潔電力與能源原料正持續供應給石化、電子信息等支柱產業,推動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
惠州正以海洋為紐帶,將4520平方公里海域的資源稟賦,轉化為綠色發展的競爭優勢??梢灶A見,這座“能源大市”將持續為大灣區綠色低碳發展注入新動能,在“向海而興、向綠而行”的道路上,書寫更多關于清潔能源與海洋經濟的新篇章。
14年核電人化身業務與技術“翻譯官”
研發“AI哨兵” 筑牢數字化防線
紅海灣畔,陽光不燥,秋風微涼。站在辦公樓上,刁龍觀望著太平嶺核電項目的進展,這是他來到項目工作的第5個年頭。這位來自梅州的工程師,與大海、核能的緣分早早就埋下了種子。
前不久,由刁龍牽頭研發的“基于人工智能的質量證書自動化真偽核查系統”項目再次獲獎。目前,該項目已獲得中國能源研究會AI+核能創新應用推薦場景、惠州市工會職工“五小”創新成果競賽優勝獎、惠州核電數智化轉型大賽一等獎等多項榮譽。與此同時,他主導的新項目“AI文件審查智能體”也在穩步推進,并在中廣核集團數字化轉型技能競賽(AI賽道)中斬獲好成績。
刁龍從小就對大海有濃厚興趣,最喜歡看到海天一色的壯觀場景。通過高考,他如愿考上中南大學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攻讀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2011年大學畢業后,進入核電領域工作。他先后在深圳大亞灣核電站、汕尾陸豐核電站、惠州太平嶺核電站累計工作14年,成為名副其實的“老核電人”。如今,他任職于中廣核惠州核電有限公司工程質保副主任工程師。
“榮譽屬于團隊?!钡簖堈f,為了兩個AI項目的研發,自己和團隊付出了許多心血。提及開發該系統的靈感來源,他在質保監督期間發現,現場工程師每天都要處理大量證書和文件,用肉眼核對既耗時,又容易出錯?!艾F在AI發展越來越快,核電行業也應該擁抱高科技。所以,我就想到編個程序,讓電腦來代替人工參與管理。”刁龍說道。
“一名業務和技術的‘翻譯官’?!边@是刁龍對自己工作崗位的定位。他在一線工作9年,深知核安全的紅線在哪里;又在質保崗位工作5年,廣泛接觸核電各崗位人員,知道業務流程的痛點在哪里。他表示,“我的價值就是架起一座橋,力爭研發出可落地執行的數智化解決方案,讓一線的業務需求能夠被新技術快速響應和解決,既保證核安全的嚴謹要求,又實現數智化的高效率。”
經過一日日的技術攻堅,一次次的方案調試,刁龍團隊成功研發推出“基于人工智能的質量證書自動化真偽核查系統”,并在具體應用中實現了AI識別率99%以上。
公司領導評價道:“這個項目具備很強的實用性。在安全保障層面,它實現了對關鍵證書的自動化、批量化核查,系統性地排除了傳統人工審核可能存在的疏漏風險。這是一種管理模式的升級,為核安全質量保證體系筑起了一道堅實的‘數字化防線’?!?/p>
據悉,惠州核電高數智化轉型工作早在今年6月份就發布了“數智惠核”規劃方案。在該規劃指導下,公司全力推進數智化新技術嘗試和應用,在日常辦公、移交接產、設備性能預測、程序文件體系管理、經驗反饋、知識管理等領域開展智能體測試和應用。其中刁龍團隊所研發的“基于人工智能的質量證書自動化真偽核查系統”表現尤為突出。這套智能化系統對于質保程序文件的一致性、符合性審查,實現AI自動化批量審查,將單份文件審查時間從數小時縮短至分鐘級,并自動生成包含問題定位和說明的審查報告。
核電與海洋素來密不可分。在刁龍眼里,海洋就像是核電站的天然“恒溫器”,它以其強大的熱交換能力,源源不斷地帶走余熱,保障著核電站平穩安全運行。
未來,惠州該如何更好地經略海洋,利用好海洋能源?“科技賦能是關鍵,比如我們做的AI證書核查系統,就是守護海洋能源安全的‘AI哨兵’,它能7×24小時不間斷地工作,確保每一個進入核電廠的設備100%合規。”刁龍建議,可以更廣泛地應用人工智能和數字化技術,構建更智能、更可靠的海洋資源開發與保護體系,推動惠州海洋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
專家建議
中國城市專家網研究院院長、國家高端智庫CDI資深研究員宋丁:
用好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 進一步優化空間布局
惠州海洋新能源發展的核心競爭力,首先源于優越的自然資源條件?;葜輷碛?520平方公里海域,為規?;l展海上風電、核電等清潔能源產業及配套產業提供了天然基礎。
中國城市專家網研究院院長、國家高端智庫CDI資深研究員宋丁建議,堅持陸海并進、陸海統籌理念,用好自身優越的自然資源稟賦,進一步優化空間布局。比如,以惠東縣稔平半島為核心區域,發展沿海清潔能源經濟帶,構建集研發、制造、銷售于一體的全產業鏈空間格局。通過“豐”字交通主框架串聯沿線產業節點,推動沿海經濟帶清潔能源產業集群化、鏈條化發展。
作為“萬億工業大市”,惠州擁有大亞灣石化區、惠州新材料產業園等產業平臺,為海洋新能源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產業配套。
宋丁認為,惠州發展海洋新能源產業,要立足粵港澳大灣區的區位優勢和能源市場需求,與現有產業基礎形成協同效應,深化產業跨界融合,延伸高附加值鏈條,實現發展能級躍升。同時,依托中國科學院“兩大科學裝置”與先進能源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東江實驗室),攻關先進核能、海上風電、海洋儲能等領域,積極搶占技術制高點,形成核心技術優勢。
文字采寫 劉煒煒、謝寶樹、劉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