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源普查是重大的國情調查,是環境保護的基礎性工作,每10年開展一次。記者從市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獲悉,3月25日,我市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順利完成省級驗收。接下來,市普查辦將全面落實省驗收反饋意見,按要求編制惠州市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公報及時發布,并做好普查工作評比表彰和成果開發相關工作。
在全省率先完成產排污核算
“我市高度重視污染源普查工作,已按要求高質量完成各階段工作任務。”市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有關負責人說,全市錄入生態環境部環保專網普查對象共28144家(其中工業源24253家,農業源402家,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993家,移動源378家,生活源鍋爐35家,入河、入海排污口1023個,行政村1060家)。
記者了解到,為了做好污染源普查,我市建立調度督辦機制,在污普各階段前期實施每周調度,后期實施每天調度。特別是2019年5月16日~24日期間,通過加人加班、每日督辦、錯峰核算等方式,集中精力,攻堅克難,于2019年5月24日完成了全市產排污核算工作,是全省率先完成核算的地市之一。同時,構建“一把手”調度工程,全市各縣(區)環保部門“一把手”參與污普調度,除報表定期調度外,每天還通過“一把手”微信群調度普查工作,并進行進度排名,對進度較慢的3個縣(區)標黃提醒,督促加快工作進度。對工作推進不力、進展滯后的縣(區)約談、預警,保證普查各階段工作任務的完成。
數據質量直接關系污染源普查的質量。我市全面建立普查質量控制制度、普查數據質量溯源和責任追究制度,完善普查質控責任體系,明確數據主體責任,積極開展普查數據質量控制管理工作,明確各階段數據審核的重點和要求,并成立質控小組,組織開展數據質量控制工作。
為方便普查資料的查閱和體現各階段普查工作進展,市普查辦制作了惠州市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攻堅作戰圖,根據普查時間節點和任務要求,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完成了《惠州市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數據分析報告》和《惠州市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總結報告》的編制,并結合惠州實際單獨編制了工業源、農業源、生活源、集中式和移動源等五大源普查數據分析專題報告,編制了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文件和工作圖集匯編,對我市普查工作的梳理和經驗總結起到重要作用。
委托專業第三方機構整理普查工作檔案
檔案整理是污染源普查的重要環節。我市高度重視普查檔案管理工作,在市檔案局、檔案館專家和市生態環境局檔案室的指導下,嚴格按照有關規定要求,完成了市級普查檔案的整理工作,普查檔案整理符合完整、準確、系統、安全要求。
截至目前,市級污染源普查檔案總計465件,其中2017年:管理類29件;2018年:管理類223件、污染源類6件、聲像實物類7件;2019年:管理類166件、污染源類21件、聲像實物類5件,其他類8件。
記者了解到,市普查辦成立了專門的檔案整理小組,安排3名專職污普人員負責污染源普查檔案整理工作,各縣(區)也都成立了專門的檔案整理小組,對各自普查檔案進行歸檔整理。按照普查檔案管理與普查工作同部署、同管理、同驗收的要求,認真做好普查日常工作檔案收集、整理和匯總。
同時,積極落實普查檔案整理經費。全市各級普查機構積極落實檔案整理工作經費,共申請普查檔案管理工作經費98.72萬元,主要用于購買檔案盒、文件打印和檔案整理歸檔等相關工作,工作經費全部納入財政預算,專款專用,撥付及時,保障了普查檔案整理工作順利開展。為確保污染源普查檔案完整、準確、系統、規范和安全,市普查辦積極同市檔案管理部門溝通對接,高標準、高要求公開選取了專業第三方機構負責普查檔案的整理,各縣(區)普查機構也委托了專業第三方機構整理普查工作檔案,確保普查檔案整理工作按時高質量完成。
檢查指導方面,市普查辦在2019年10月23日~31日對各縣(區)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檔案進行檢查指導,主要對普查檔案的完整性、準確性、系統性、規范性和安全性進行了檢查,及時將發現的問題反饋給各縣(區),要求盡快落實和完成整改,確保按時保質完成普查檔案整理工作。
與此同時,市普查辦組織市檔案局、檔案館專家和市生態環境局檔案室,在2019年11月25日~28日對各縣(區)普查檔案進行了現場檢查,并提出整改意見;市普查辦于2019年12月11日~13日對各縣(區)普查檔案整改情況進行了“回頭看”;2020年1月2日檔案驗收小組完成了對各縣(區)普查檔案驗收工作。
該負責人說,接下來,我市將按照國家和省相關工作部署,按時完成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公報編制,按規定及時發布。進一步完善惠州市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技術報告,并在規定時間內上報。同時,立足大數據和精細化管理,結合數字政府建設,研究普查成果綜合分析與實際應用,進一步服務于污染防治攻堅戰和環境質量改善,為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以及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依據。
記者黃曉娜 通訊員惠環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