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高效有力打擊生態環境資源違法犯罪行為?博羅縣委辦、博羅縣政府辦日前聯合印發《博羅縣生態環境污染治理“三位一體”工作制度(試行)》,正式實行“紀檢監察、司法機關、行政執法”三位一體的生態環境污染治理工作制度,讓各職能部門形成合力,“阻污”“打傘”“斷財”同向發力,掀起新一輪污染防治攻堅的強大攻勢,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保駕護航。
建立聯席會議機構促制度有效運行
據了解,博羅縣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工作。2018年,該縣開啟了沙河水質達標攻堅行動,堅決打贏沙河污染防治攻堅戰,不獲全勝、決不收兵,去年底實現沙河河口斷面水質達到III類目標。
記者了解到,盡管該縣在污染防治攻堅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生態環境資源違法犯罪案件的查處中仍存在一些不足。通過對生態環境資源違法案件查處工作的不斷總結,該縣積極探索更加有效的工作機制。日前,博羅縣建立“紀檢監察、司法機關、行政執法”三位一體的生態環境污染治理工作制度,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共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制度保障。
該縣在“三位一體”制度實施過程中,建立聯席會議機構,以促進嚴格履行法定職能,依法辦理涉生態環境資源案件;加強溝通互動,搞好有效銜接,形成部門之間橫向、縱向溝通聯系網絡;提高工作效率,依法、及時、高效懲處破壞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機構由縣紀委監委、縣委組織部、縣公安局、縣法院、縣檢察院、縣司法局、市生態環境局博羅分局、縣水利局、縣應急管理局和縣自然資源局等單位組成,縣紀委監委為牽頭單位。
部門聯動形成合力協同作戰
“以往,在查處生態環境資源違法犯罪行為中,各相關部門的互動與聯系不夠。”博羅縣紀委監委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執行“三位一體”工作制度能將各部門更好地聯動起來,在打擊生態環境違法犯罪行為中形成合力,強化環境污染案件查辦的行政、司法、執紀效率。
“三位一體”工作制度實行后,各單位將密切配合,在定期或不定期召開的聯席會議上,互相交流信息、通報線索、共享資源,共同研討解決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中存在的具體問題,以及查辦案件中突出存在的調查取證難、司法鑒定難、法律適用難、從嚴懲治難等問題。對涉及生態環境違法犯罪及檢察公益訴訟的重大案件、事件和輿情,各方應及時相互通報,共同研究制定處置辦法。各單位開展的涉及對方工作范圍的專項行動中,可啟動聯合執法,共同促進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的監管執法。
縣紀委監委作為牽頭單位,還將充分發揮統籌、協調、監督的作用,讓行政、司法、紀檢等部門各盡其責、各司其職,對涉嫌環境資源違法犯罪和公職人員違紀違法的案件,切實做到該移送的移送、該受理的受理、該立案的立案,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同時,在對生態環境違法犯罪案件的查處中,深挖保護傘,打擊“為官不為”、推諉扯皮等違法亂紀行為,持續保持打擊環境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通過“三位一體”工作制度,讓各職能部門建立更加有效的協同作戰機制,從而實現對生態環境違法犯罪案件的依法依規、從嚴從快辦理,也讓紀法貫通、法法銜接,更加順暢、高效,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生態損害賠償金和公益訴訟損害賠償資金繳入專戶
“三位一體”工作制度出臺后,怎樣確保落實到位?各相關單位將加強組織領導,把生態環境污染治理“三位一體”工作制度的執行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同時,將各單位及各鎮(街道、管委會)黨委政府共同參與查處環境污染違法犯罪案件、聯合執法情況納入縣里相關獎懲規定:對先進集體和個人,經聯席會議研究并報縣委同意后,進行年度表彰獎勵,有效調動單位和個人的工作積極性;對組織領導不力、查處案件不力的,予以通報批評,并視情況追究責任。
該縣為制度的執行落實提供資金保障。財政部門將一體化機制中查處環境污染違法犯罪案件和公益訴訟所需的調查核實、鑒定評估、損害修復等必要費用納入財政預算,設立專戶和實行專款專賬管理,同時將生態損害賠償金和公益訴訟損害賠償資金繳入專戶,由行政執法機關和各鎮(街道、管委會)向縣人民政府申請使用。
惠州日報記者李燕文 朱麗婷 賀小山 通訊員羅遠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