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后的高田水流域。記者黃尉宏 攝
走在惠陽區鎮隆鎮新村村民小組路口,可見路邊有一座方形綠色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高田水從水管中抽上來進行凈化處理,處理后的水質達到地表水Ⅴ類標準,再排入高田水,從而起到凈化河水的目的。
距此不遠的高田村鳳凰崗橋段河道,新增的一批增氧設施正在運行,淤泥已被清走,兩岸邊坡也進行了清理。橋兩側是一大片平坦的農田,成壟成行的大紅蔥長勢喜人。“以前河水有些發黑,現在好了很多,清澈許多,河道清淤了,邊坡也清理了,取水澆灌也更方便些。”在河岸旁邊種植紅蔥的胡興華說。
然而,去年年底這里還是另外一番亂象。2023年12月,惠陽區紀委監委在監督檢查中發現,包含鳳凰崗橋段河道在內的高田水流域水體渾濁,在河道及兩岸也發現了不少農用、生活垃圾,河道內的淤泥也很多。
現場檢測高田水流域水質后督促整改
高田水流域內農田種植面積約8000畝,河道流域人口約2萬人。“這里的水質不達標,對周邊人居環境影響很大,必須馬上督促整改。”這一問題引起了監督檢查組的高度重視,要求生態環境部門現場檢測。檢測結果顯示,該河段的氨氮、總磷分別為2.69mg/L、0.46mg/L,水質為劣Ⅴ類,主要污染源為居民生活污水、農業種植污染和工業排放廢水,是惠陽區內唯一一條不滿足2023年Ⅴ類水質考核目標要求的河流。
在梳理排查原因后發現,高田水流域的治污能力不足,無法將高田水流域的生活污水全部收集,這是最主要的原因。正在建設的鎮隆鎮第二污水處理廠進展緩慢,配套管網建設不完善,高田片區種植了紅蔥、玉米等經濟作物,沿岸耕地在種植作物時,使用的化肥、農藥流失較為嚴重,也是造成水污染較為嚴重的因素。另外,河道及兩岸的生活、農用垃圾沒有及時清理,對水質也有影響。
40天完成高田水流域水污染防治攻堅戰
掌握了造成水質污染的原因后,監督檢查組認為,解決問題刻不容緩。于是馬上召集鎮隆鎮和生態環境、自然資源、農業等職能部門,現場研究如何解決問題,明確以40天為目標完成高田水流域水污染防治攻堅戰。在監督檢查組的督促下,針對提升治污能力、加強農業面源管控、河道治理等三大方面,幾個部門共同謀劃了3個整改方向、9條補充措施。
“快速高效的溝通協商方式,是高田水達標攻堅能夠順利完成的制勝法寶。”鎮隆鎮有關負責人表示,在討論新增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選址問題時,各職能部門負責人結合各自職責給出明確答復,確保選址不觸碰用地紅線、生態紅線等,最終選定2處適合的建設地點,這為鎮隆鎮在土地交付、硬底工作、設備安裝等一系列后續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在隨后40天的攻堅階段,監督檢查組持續關注并督促工作進展情況。截至今年1月底,先后督促鎮隆鎮增加了高田村新村路口、井龍村布一村民小組2座一體化處理設施及3個提升泵站,完成了新村小組、崗頭小組及高田市場片區等10余個區域的清淤工作,在鳳凰崗橋段河道安裝增氧設施,將鎮隆河樓寨水壩引流到塘角村“米谷龍”灌溉塘,保障高田河生態基流。經檢測,高田水水圍河塘蓮陂下游100米氨氮、總磷分別為0.904mg/L、0.22mg/L,水質達到地表水Ⅴ類標準,水污染防治成效初顯。
開展“回頭看”鞏固深化治水成果
“水污染防治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一勞永逸的,要久久為功、常抓不懈。”監督檢查組相關負責人表示,為鞏固深化高田水流域治水成果,今年2月、3月,監督檢查組先后來到鎮隆鎮開展“回頭看”實地檢查,重點檢查水質是否存在“反彈”問題,并對工業園及周邊的水質情況進行抽樣檢測,在走訪過程中詳細了解附近群眾意見并反饋給職能部門。據悉,鎮隆鎮第二生活污水處理廠及其配套管網正在加快建設,預計年內可完成建設,污水日處理規模達2萬噸,高田水流域的生活污水可全部收集凈化處理,實現“污水不入河”以及高田水水質穩定達標。
“區委明確,要以頭號力度推動‘百千萬工程’走在全市前列。我們將聚焦重點任務,在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整治、土地資金要素保障等方面的監督上發力,保障‘頭號工程’目標落到實處。”區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記者黃尉宏 通訊員孫小燕 沈榆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