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惠州市加快發展民族教育實施方案的通知

時間:2016-12-06 17:20 來源:本網
字號:


 

惠府〔2016〕178號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惠州市加快發展民族教育實施方案》已經十一屆160次市政府常務會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市教育局反映。

 

 

 

惠州市人民政府    

2016年12月5日   

 

 

 

惠州市加快發展民族教育實施方案

 

為進一步加快發展我市民族教育,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民族教育的決定》(國發〔2015〕46號)和《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民族教育的實施意見》(粵府〔2016〕21號),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民族政策,深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改善民生、凝聚民心為導向,保障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群眾受教育權利,提高少數民族群眾科學文化素質,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維護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

二、工作目標

到2020年,龍門縣藍田瑤族鄉、博羅縣橫河鎮、惠東縣多祝鎮和平山街道少數民族聚居地學前兩年、三年毛入園率分別達到97%以上和93%以上;保持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標準化,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9%以上,努力消除輟學現象;高水平高質量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全面實現中職免費教育;學校依照章程自主管理,基本建成現代學校制度。繼續辦好內地西藏班。少數民族學生高考錄取率不斷提高。民族地區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全省平均水平,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明顯提高,從業人員繼續教育年參與率達到50%以上。

三、工作任務和措施

(一)提高學前教育普及水平。

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民族地區學前教育機構,支持鄉鎮(街道)村兩級建設以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為主體的學前教育服務網絡。新建、改擴建安全適用的幼兒園,合理配置幼兒園保教人員,開發配備必要的教育資源,改善保教條件,滿足適齡幼兒入園需求。指導民族地區規范辦園行為,強化安全監管,加強保教管理,落實《廣東省幼兒園一日活動指引(試行)》。民族地區鄉鎮規范化幼兒園比例達到100%,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比例達到100%,幼兒園教師具備相應資格的比例達到100%。

(二)推進義務教育均衡優質標準化發展。

鞏固民族地區教育“創強”和創建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成果,加強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和寄宿制學校建設,縮小城鄉差距和校際差距。

1.加強村小學和教學點的建設,確保所有村小學和教學點的辦學條件達到《廣東省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標準》(粵教基〔2013〕17號)規定的標準。因地制宜保留并辦好現有的村小學和教學點,如果撤并現有的村小學和教學點應充分聽取學生家長尤其是少數民族學生家長及有關方面的意見,規范學校和教學點撤并程序和行為。

2.縣級教育和財政部門對在校生規模不足100人的村小學和教學點,要按100人核定公用經費補助資金。

3.以提高教學質量為重點,深化課程和教學改革,開齊開足國家課程,開設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因學生少、“五小科”教師緊缺的村小學和教學點,由縣級教育部門或中心小學統籌安排音樂、體育、美術、英語、信息技術教師“走教”。

4.深入實施“惠州市城鄉教育聯動發展計劃”,由縣級教育部門采取“一對一”、“一對多”的方式,安排優質學校與民族地區學校結對子,實現幫扶民族地區學校覆蓋率達到100%。

5.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要加大教育法律、法規和民族政策的宣傳力度,依法做好適齡兒童入學工作,履行控輟保學職責,降低輟學率。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機制。保障民族地區適齡殘疾兒童少年都能入讀特殊教育學校或隨班就讀,為確實不能到校就讀的重度殘疾兒童少年提供送教上門服務。

(三)高水平高質量普及高中階段教育。

1.支持民族地區所在縣高中學校(完全中學)完善辦學條件,提高辦學水平。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國家課程方案,努力開發具有民族區域特色的選修課程。全面實施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

2.提升民族地區少數民族學生升入優質普通高中學校的機會。少數民族學生報考本市、縣普通高中學校,其成績按照加10分后參加報考志愿錄取。從2017年起,在市直普通高中學校分配給各縣(區)“外招指標”的基礎上,另增加民族地區少數民族學生升入市直普通高中學校招生名額,凡藍田瑤族鄉、橫河鎮、多祝鎮和平山街道少數民族聚居地戶籍少數民族初中畢業生填報市直普通高中學校志愿,按照市直普通高中學校對應的龍門縣、博羅縣、惠東縣的錄取分數線降低10分錄取,名額不限。

3.加快發展中等職業教育。適應民族地區產業調整發展、優秀文化傳承及技術技能人才配置需求,合理布局中等職業學校,保障并改善基本辦學條件。加大力度扶持特色縣級職教中心建設與發展。加強校企合作,推進產教融合,擇優扶持發展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現代農林業等優勢特色專業。保障未升入普通高中的民族地區的初中畢業生都能接受中等職業教育。實現初高中未就業畢業生職業技術培訓全覆蓋。

(四)落實少數民族學生資助政策。

1.落實少數民族地區義務教育階段寄宿制民族班學生生活費補助,資助對象為義務教育階段少數民族地區寄宿制民族班學生。資助標準為小學生每學年每生800元,初中生每學年每生1,000元。

2.落實少數民族地區義務教育階段少數民族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補助,補助標準為每天4元,每年在校時間按200天計,每學年每生800元。

3.對民族地區建檔立卡的家庭困難學生實施普通高中免除學雜費政策,并落實好民族地區中等職業教育免學費政策。

4.做好少數民族聚居區少數民族大學生資助工作,對少數民族聚居區考上全日制高等院校的少數民族大學生每學年每生資助10,000元。

(五)加強內地西藏班教育管理服務。

堅持“嚴、愛、細”原則,優化學生教育管理服務,充分體現以人為本,做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

1.選派思想素質好、業務水平高、奉獻精神強的優秀教師擔任內地西藏班教師和班主任,切實做好教育引導學生、幫助學生全面發展、指導團隊活動、管理班級工作、組織集體活動、與家長交流溝通。

2.推行內地西藏班“一對一”、“一對多”的全員育人導師制,安排教師做學生的成長指導老師,與學生交朋友,與家長勤溝通,給予學生父母般、兄長般、姐姐般的親情關懷、學習指導、生活照顧和安全防護等方面的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生活困難。

3.積極推進混班教學,合理設置課程,加強教材建設,深化教學改革,強化課堂教學,加強課后輔導,嚴格考核標準,加強督導評估,提高教學質量。

4.加強安全教育,制定各種突發情況應急預案,組織安全演練,提高防范意識,增強學生自救自護、應急避險能力。充分發揮學校法制副校長(輔導員)的作用,開展經常性的學法、禁毒、反邪教、反傳銷、整治校園欺凌等普法宣傳教育活動,普及法律知識,增強法治意識,及早發現和糾正個別學生的不良行為,預防違法犯罪現象發生。

5.辦好學生食堂,切實加強學生住宿管理。加強學校衛生工作,保障師生身體健康。對生病留校觀察治療的學生由學校安排營養餐,對需住院的學生由學校管理人員到場聯系醫院妥善治療。

(六)建立完善教師隊伍建設長效機制。

1.拓展民族地區教師補充渠道。重點培養補充體育、音樂、美術、英語、科學、信息技術等民族地區緊缺學科教師和農村幼兒園教師,形成民族地區教師培養補充長效機制。實施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鼓勵高校畢業生到民族地區從教。繼續實施“三區”(邊遠貧困地區、民族地區、革命老區)人才支持計劃、教師專項計劃。

2.促進民族地區和內地西藏班教師專業發展。支持民族地區全面落實中小學教師5年一周期的全員培訓。市、縣級教師培訓項目向民族地區教師傾斜。縣級教育部門要將民族地區村小學和教學點教師納入教師繼續教育計劃,重視安排村小學和教學點教師參加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培訓活動,不得以村小學和教學點人手少為由而“剝奪”村小學和教學點教師參加培訓的機會。村小學和教學點教師參加培訓期間的教學由所屬的中心小學負責調劑安排教師代課。

3.完善民族地區和內地西藏班教師激勵保障機制。支持民族地區完善山區和農村邊遠地區基礎教育學校教師生活補助制度。職稱(職務)評聘、晉升向民族地區和內地西藏班教師傾斜。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在民族地區鄉村學校和內地西藏班長期從教的教師予以表彰。對民族地區優秀鄉村教師給予獎勵,積極引導社會力量開展獎教支教活動。推進實施民族地區鄉村學校教師周轉宿舍建設。

(七)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

加強民族地區教育信息基礎建設,加快推進“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制訂民族地區教育資源建設方案,引進、開發民族文化、雙語教學等專題數字資源并推廣應用。鼓勵民族地區與發達地區之間的校際聯網交流。重點加強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組織開展民族文化網上傳播和應用創新活動。

(八)大力加強民族團結教育。

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把教育和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宗教觀作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要工作。

1.各級各類學校要堅持不懈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按照國家規定課程設置,開齊開好民族團結教育課程,有重點、分層次、有針對性地推進民族團結教育進課堂、入頭腦。引導各族學生牢固樹立“三個離不開”思想(即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互相離不開),使廣大師生自覺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不斷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2.在中學開展馬克思主義宗教觀、黨的宗教工作方針政策和有關宗教法律法規教育,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普及科學知識、樹立正確世界觀,不斷增強各族師生自覺抵御封建迷信和邪教影響的能力。

3.支持民族地區中小學傳承“舞火狗”、“畬語”等瑤族、畬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創建民族特色學校。

四、工作保障

(一)加強領導,密切配合。

各地要把民族教育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建立由政府主要負責同志負總責、分管負責同志具體負責、教育部門牽頭、有關部門密切配合的工作機制。在編制區域發展戰略規劃和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時,要把民族教育擺到突出位置,優先發展、重點保障,并列為政府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要研究制訂民族教育發展工作計劃,明確發展目標、主要任務、改革舉措和保障措施。教育、民族宗教、財政、發展改革、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機構編制等部門要各負其責,緊密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進民族教育事業快速發展。

(二)加大投入,保障經費。

切實加大民族教育投入,加快推進民族地區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市、縣在安排財政轉移支付資金和本級財力時要對民族教育給予傾斜。完善內地西藏班辦學經費投入機制。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支持發展民族教育,多渠道增加民族教育投入。

(三)定期督查,強化責任。

市、縣政府教育督導機構要將發展民族教育作為督導的內容,市教育局要會同有關部門定期開展民族教育專項督導檢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欧美精品国产综合五月| 四虎在线最新永久免费| 非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久别的草原电视剧免费观看| 国产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QQ号| 狠狠色综合网站久久久久久久| www.综合色| 亚洲色欲久久久综合网东京热| 夜夜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欧美激情在线播放一区二区三区| 69性欧美高清影院| 亚洲日本va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亚洲一区天堂|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大全视频| 高清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八戒网站免费观看视频| 天天操天天摸天天爽| 欧美人善交videosg| 风间由美性色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第3页| 人人揉人人爽五月天视频| 国产精品看高国产精品不卡| 最近中文国语字幕在线播放| 老湿机香蕉久久久久久| A毛片毛片看免费| 亚洲AV无码潮喷在线观看| 国产99在线观看| 国产自在线观看| 日本伊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破处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片在线不卡| 东京一本一道一二三区|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久| 国产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男| 大香煮伊在2020久| 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狠狠色欧美亚洲综合色黑a| 黄色网站小视频| 99re最新视频| 中国一级毛片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