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重回今年最高位
在惠城水口的東江工業區,廣東威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廠房內,無煙燒烤爐、柔性暖菜墊、超薄電烤盤、超導電爐等多條生產線開足馬力。“我們產能很旺,9月平均月產能約25萬臺,10月達到45萬臺,預計到12月能達到80萬臺。”該公司董事長葉景濃介紹。在10月中旬召開的秋季廣交會上,廣東威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將帶回的2000多萬元意向訂單一一轉變成現實。
這是惠州企業努力拓市場、搶訂單、謀發展的一個縮影。企業的努力得到回報,這在統計數據上也有佐證。近日,市統計局發布的2023年1~10月惠州經濟運行簡況顯示,1~10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058.02億元,同比增長4.6%,記者對比發現,這一增速回到了今年最高位。
規上工業增加值破2000億元
工業是惠州的支柱產業。統計數據顯示,1~10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058.02億元,同比增長4.6%。今年,惠州的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在1~2月達到4.6%后走低,第一季度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為1%,跌至今年以來最低位,但此后開始一路上揚,總體來看,1~10月的增速重回今年以來最高位。
在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全球通脹水平仍然較高等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下,惠州作為一個外向型經濟占比大的城市,工業生產走出上揚線,實現了生產銷售的持續改善,折射出惠州工業的強勁韌性。
這當中,“2+1”現代產業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統計數據顯示,1~10月,惠州電子行業增長6.2%;石化能源新材料行業增長5.1%,其中石化產業增長3.5%、能源產業增長15.5%、新材料制造業增長1.6%;生命健康制造業增長12.3%。
其中,惠州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增長4.5%,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64.8%;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6.2%,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39.5%。
進入下半年后,消費電子、能源、新能源汽車等板塊逐漸迎來旺季,龍頭企業訂單量開始顯著回暖,并驅動企業業績上揚。近期,這些企業發布的三季報顯示,17家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2133.96億元,比去年同期的1882.78億元增長13.34%。其中,億緯鋰能、德賽西威前三季度營收不僅增幅在40%以上,而且總量均已逼近各自的去年總營收。
工業投資保持雙位數增長
從投資方面來看,1~10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2%,比前三季度回落1.6個百分點。分領域看,工業投資保持著雙位數增長,增長幅度為12.6%。基礎設施投資增長22.2%。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2.6%,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7.6%。
目前,工業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47.2%,比房地產開發投資占比高15.9個百分點;先進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分別為25.5%、13.5%,顯示出投資結構持續優化。
在采訪中,業界普遍認為,中小企業是數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業群體,惠州是“萬億工業大市”,中小企業體量大、潛力足,目前,在市場生存壓力和政府支持引導的雙重作用下,正形成一股勢不可擋的轉型升級勢頭。
以廣東威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例,其原來以辦公設備為主要業務,2019年開辟智能家電新賽道,在疫情期間苦修內功,依托公司積累并實踐了近20年的“發熱-控溫-散熱”核心技術,在今年春季廣交會上,一口氣拿出了無煙燒烤爐、柔性暖菜墊、超薄電烤盤、超導電爐等一大批創新產品,與美的、松下、小米等多個品牌達成合作。
在東江工業園廠區旁,其投資近4億元的工業4.0版數字化廠房建設正如火如荼,建成后將新增10條自動化流水生產線,年產400萬臺設備。證監會網站顯示,11月21日,該公司啟動了A股IPO輔導。
惠州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市2023年首次進入高企培育庫并獲市科技局推薦申報高企的企業共有818家,按照《惠州市“免申即享”惠企政策清單》有關規定,可確認領取2023年惠州市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入庫獎補資金共計4090萬元。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1~10月,工業技改投資增長59.6%。惠州推動工業“智改數轉”,引導廣大中小制造業企業在生產制造和運營管理中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緊跟技術前沿、實現動態升級,是保持制造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
近日,惠州入選省級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依托省級和市級配套專項資金支持,惠州將在未來兩年內,圍繞5G及智能終端、超高清視頻顯示、智能網聯汽車、新型儲能4個細分行業推動約450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培育產業鏈供應鏈數字化轉型平臺,提供“小快輕準”的數字化解決方案。
在采訪中,不少中小企業主認為,我省在本月相繼出臺了“降低制造業成本十條”和“技改十條”政策措施,又給企業打了一針“強心劑”,助力企業進一步提高競爭力。
外貿進出口總額比增7.9%
10月24日,2023年電商“雙十一”購物節啟動,惠州華貿天地、港惠購物中心、隆生金山湖中心、三環天虹商圈、水東街等線下各大商場、商家也紛紛推出活動,“雙十一”從線上電商獨美變成了線上線下狂歡,不少市民也結合實際情況出手消費。
種種跡象表明,惠州的市場消費正在持續恢復。據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不完全統計,今年中秋國慶“雙節”假期,惠州全市接待游客約390.3萬人次,比2022年增長167%;旅游收入約23.2億元,比2022年增長175%。
數據顯示,與疫情前的2019年國慶七天長假相比,今年“雙節”游客接待量恢復至約68%,旅游收入恢復至約97%。并且客單價呈良好的增長態勢,今年“雙節”惠州客單價約594元,同比2019年的415元增長了43%。
市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1~10月,惠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68.69億元,同比增長4.6%,比前三季度增長0.2個百分點。按消費形態分,商品零售增長3.8%,餐飲收入增長10.5%。基本生活類消費穩定增長,限額以上單位糧油食品類、飲料類、日用品類零售額分別增長31.1%、58.4%、21.3%。
值得關注的是,消費升級類商品增長較快,通訊器材類、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分別增長32.3%、19.0%。新業態保持活躍,限額以上單位網上零售額增長28.5%。
外貿進出口也實現了較快增長。統計數據顯示,1~10月,外貿進出口總額2805.15億元,同比增長7.9%。其中,外貿出口1698.95億元,下降1.0%,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0.9個百分點;進口1106.20億元,增長25.2%,增速比前三季度上升2.7個百分點。
記者馮麗均 通訊員惠統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