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壩鎮紅星村甘蔗喜獲豐收。本版圖片 記者鐘暢新 攝
麻陂鎮洪湖村格?;ㄕㄩ_燦爛,石壩鎮三嘉村油菜花一片金黃,賞完花兒,看看鄉村美景、品品農家美食,甚是愜意。
去年12月10日,贛深高鐵開通,作為博羅縣的首座高鐵站,位于麻陂鎮的博羅北站正式迎客。疾馳而過的高鐵列車,縮短的是旅客往返的時間,帶給博羅的是旅游產業持續快速向好發展的無限空間。作為贛深高鐵圈內的博東鄉鎮,麻陂、石壩欲借高鐵東風,豐富旅游產品,探索旅游發展新模式,以更加自信、飽滿的姿態迎接八方游客。
■游什么 賞美麗格桑花,觀植物界活化石
沿著寬敞的柏油村道進入麻陂鎮洪湖村,村里的格?;ǚ滞庖俗⒛浚撼善裆;ㄓL綻放,高低錯落,如云似霞,芬芳四溢。洪湖村委會副主任呂愛峰介紹,該村去年10月種下兩大片格?;?,花期可以持續到今年2月中旬,“也就是說,春節前后游人都可以欣賞到格?;ǖ捏@艷?!?/p>
最近,在各類博羅縣旅游攻略及視頻中,姹紫嫣紅的格?;ǔ鲧R率居高不下,成為不少市民心中的網紅打卡點。每天慕名前來觀賞格?;?、實地體驗鄉村生活之樂,砍甘蔗、挖紅薯、摘草莓的游客絡繹不絕?!案收?、青菜、紅薯等,都是村民種的?!眳螑垆h介紹道,在鄉村振興工作中,該村通過鄉村旅游與休閑農業相融合,讓群眾參與到鄉村的產業發展中,享受鄉村振興帶來的紅利,這種農旅結合的模式最終受益的也是當地農戶。
麻陂鎮是生態自然資源“富礦”。除了洪湖村外,雞籠山、紅女湖水庫、羅坑徑水庫等風景獨特、風光迷人。在雞籠山,擁有廣東唯一成片狀的、被喻為“植物界活化石”的龍蝦花。而今,龍蝦花仍在盛放,好奇的你可以去一探究竟。
贛深高鐵博羅北站正式迎客,讓越來越多的外地游客慕名前來打卡游玩。平時也有不少教育機構、企業組織員工前來進行研習、開展員工拓展活動。
看油菜花海,嘗甘甜果蔗
在距離博羅北站10公里的石壩鎮三嘉村,夏季荷花千嬌百媚,冬季油菜花浸染田野。
日前,記者來到三嘉村,只見原來的荷田都種上了油菜花,美美地填滿了眼前的整片田野。順著中間的棧道走去,兩邊花兒隨行。在花叢中飛舞的蜜蜂,為花田增添了靈動和生氣。風兒吹來,油菜花在風中搖曳,好一番田園美景。據悉,這是該村首次嘗試種植油菜花。目前,油菜花剛開始開放,再過10天左右將達到盛開峰值,花期可持續到2月中旬,這也就意味著,春節期間游人將可在此看到美麗的油菜花海。
除了欣賞油菜花之美,在這里還可以游覽有百余年歷史的建筑——精記家祠。精記家祠是博羅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清朝末年,為當時三嘉村富翁周志學(號精記)所建。家祠內各類木雕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彩繪壁畫絢麗多彩、巧奪天工。
石壩鎮紅星村,果蔗已進入成熟期,一株株挺拔筆直的甘蔗“肩并肩、背靠背”,大片的果蔗林構成當地鄉村的獨特景色。博羅縣輝達黑皮果蔗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朱少飛是該村的種植大戶,種植果蔗約400畝,有黑皮果蔗和黃皮果蔗。他說,黑皮果蔗種植是該村和石壩鎮的傳統農業品牌。近年來,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合作社特地引進種植了黃皮果蔗,以優化果蔗種植結構。目前,全鎮約有100戶農戶專業種植果蔗,面積約4000畝。到石壩鎮感受田園風光、體驗砍甘蔗樂趣,著實不錯。
■如何升級
麻陂打造3條鄉村振興示范帶,描繪鄉村新畫卷
穿境而過的贛深高鐵,縮短了城際之間的距離。便捷通暢、快速發展的路網將為博羅旅游更好地“走出去、請進來”提供重要支撐。
麻陂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張健說,作為博羅首座高鐵站所在地,該鎮將狠抓發展機遇,著力打造以洪湖村、紅女湖水庫和以曲潭、塘尾為核心區的三條鄉村振興示范帶。
以洪湖村為核心區的鄉村振興示范帶,立足該村現有旅游資源優勢,緊扣田園生活主題,結合洪湖村的花花世界、詩畫田園旅游基地、洋田村農耕體驗館等,逐步建立起一個集聚休閑、旅游、度假等產業的發展模式。
以紅女湖水庫為核心區的鄉村振興示范帶,將連接紅女廣場、麻陂圩鎮、橫茜等片區,打造湖光山色、古樸圩鎮美好風光。同時,規劃依托紅女湖山水景觀優勢,以傳統客家風情為主題,圍繞農旅產業發展開展美麗圩鎮建設,打造一條水鄉文化休閑旅游特色帶。
以曲潭、塘尾為核心區的鄉村振興示范帶,則是一條“紅色絲帶”,結合東江縱隊在曲潭設立博東片區第一個黨支部遺址的革命歷史,打造以紅色旅游文化和原始森林為基礎的示范景觀帶。同時依托紅色文化資源,推出紅色旅游路線,讓游客可以瞻仰紅色遺跡、聆聽革命故事、緬懷革命前輩。
麻陂現代農旅產業同樣“開足馬力”,引進塘尾村人間稻、懿澤緣養龜、斗魚養殖、金騰葡萄園、玫瑰花種植基地、百合花種植基地等項目,讓農區變景區,“種”出田園好風光,“游”出鄉村慢生活。
石壩3個重點村串聯起生態文化旅游鏈
高鐵也將為石壩鎮旅游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如何借力高鐵時代,搶抓旅游發展高地?石壩鎮黨委書記黃作林介紹,贛深高鐵的開通將為石壩鎮帶來人流。該鎮將牢牢把握這個機遇,深入挖掘鎮內人文和生態環境優勢,打造三嘉村、烏坭湖村、冷水坑村3個重點村和美麗圩鎮,加快串聯起石壩生態、文化旅游鏈。
其中,三嘉村初步形成了“賞荷+白蓮加工”旅游經濟發展模式,賞荷讓三嘉村成為新晉的網紅打卡點。接下來,石壩鎮將會加強對三嘉村的提質升級,融入中華傳統“荷”元素,同時加快特色餐飲、民宿等配套服務的引入,切實做活鄉村旅游。
三黃胡須雞是石壩乃至博羅的一張閃亮名片,雞肉的鮮美、雞蛋的可口、蛋卷的美味,這些都讓人回味無窮。烏坭湖村作為石壩三黃胡須雞的“主戰場”,計劃建設三黃胡須雞文化館,把雞文化發展成石壩特色文化。被稱為“惠州東北大門”的冷水坑村,也將加強風貌管控。
高鐵帶來了客源,也帶來了旅游業發展的新機遇。但如何真正讓游客停下來、慢下來,讓“過路客”成為“過夜客”、“頭回客”變成“回頭客”?黃作林說,該鎮將把各種特色旅游資源串珠成鏈、串線成網,讓石壩的鄉村旅游更豐富。
記者侯婉怡 李燕文 賀小山 通訊員陳惠嫻 朱國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