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粵港澳大灣區(廣東·惠州)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糧倉內已存放了2萬多噸儲備糧。記者楊建業 攝
糧倉內存放了2萬多噸儲備糧,糧倉外數百名工人正在進行基建作業。記者近日在粵港澳大灣區(廣東·惠州)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看到,基地綜合辦公大樓已封頂,項目建設快馬加鞭。
值得關注的是,基地邊建邊營運,預計到2025年建成大灣區規模最大、品類最全、功能最優、聯農最廣的現代農業與食品產業集群,實現農產品年流通服務量500萬噸以上、產值300億元以上,帶動100萬戶以上農戶協同發展、戶均年增收10%以上。
快!項目從動工到運營交易一年搞定
2021年9月,粵港澳大灣區(廣東·惠州)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舉行供港果蔬首次發車儀式,載滿新鮮果蔬的供港貨車首次駛出基地奔向香港;2021年11月,基地首家現代化中央廚房——廣東國惠膳餐飲有限公司開業,這是一家集加工、銷售、配送于一體的全鏈條綜合性食品企業……
“這里的營商環境非常好,項目于2020年11月動工,一年時間實現項目動工、運營和交易。”基地運營公司副總經理張璧介紹,項目快速推進,實現首期出口生鮮集配中心投入運營、個別鄉鎮助農服務中心開業、糧倉投入使用等,目前正在準備建設綠色節能凈水中心。
“我們充分發揮聯農帶農作用,在當地楊村、公莊、湖鎮等地建設農產品散集綜合服務市場,讓小農戶可以對接大市場。”張璧介紹,通過散集綜合服務市場收購的農戶農產品,經過檢測和分類分揀后將出口。
記者留意到,2021年11月,博羅供銷楊村助農服務平臺舉行了高品質農產品首發儀式。該平臺依托基地的產業集聚優勢,充分發揮供銷系統服務網絡作用,加快構建以密切與農民利益聯結為核心,聯結中小農戶,對接大市場,努力成為服務農民生產生活的綜合服務平臺,促進農業產業興旺,助推鄉村振興。同時,充分發揮供銷社農產品前端生產組織優勢,與大灣區基地入駐企業及灣區市場深度融合,并與企業簽訂采購合作協議。
據了解,粵港澳大灣區(廣東·惠州)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是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部省合作重點項目,計劃通過5年時間,打造面向粵港澳大灣區,集農產品交易、倉庫配送、加工冷凍、展示展銷、電子商務、信息發布、檢驗檢測、進出口代理等功能于一體的新型現代化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屆時將建成粵港澳大灣區規模最大、品類最全、功能最優、聯農最廣的現代農業與食品產業集群,實現農產品年流通服務量500萬噸以上、產值300億元以上,帶動100萬戶以上農戶協同發展、戶均年增收10%以上。
優!成立工作專班精心服務項目建設
粵港澳大灣區(廣東·惠州)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位于博羅縣泰美鎮,匡算總投資50億元,規劃用地1500畝。項目的順利推進,與市縣鎮各級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高度重視、精心服務分不開。據了解,項目落地后,博羅縣泰美鎮第一時間成立基地項目工作專班,專門負責服務和推動項目建設。
供地是項目建設的基礎,也是關鍵。工作專班在成立之初就下定決心,并實行任務倒逼制度:奮戰100天,征地500畝!
“在征地工作中,每個專班工作人員都下沉農戶家中。”泰美鎮黨委委員、專班負責人豆海華說,為了盡快做通村民工作,工作專班成員利用休息時間走訪入戶,挨家挨戶宣傳政策和法律。就這樣,項目一期所需的用地,僅用時3個月就完成了征收任務。而今,二期用地500畝也基本完成征收。
對于項目而言,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除了確保項目用地準時交付外,工作專班還協助做好項目建設相關審批手續的辦理,能提前的提前,能同步辦理的同步辦理,為項目的順利建設贏得時間:從2020年5月簽約落戶到動工不足6個月,從動工到供港果蔬首次發車不到一年時間。
統籌 記者劉建威
采寫 記者李燕文 劉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