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青棗改良后比去年好吃,比較脆、甜,現在調貨(批發)每斤都5塊多了,比普通品質的青棗貴。”鐘銀花一邊摘下青綠飽滿的青棗,一邊分享青棗價格上漲帶來的喜悅。
惠東縣梁化鎮是青棗種植大鎮,近段時間,一個個被透明塑料袋包裹著的青棗掛滿枝頭,青棗開始大量上市,采摘期將持續到4月底。目前,青棗田頭批發價為每斤3元左右,鐘銀花這批青棗的售價每斤卻超過5元。
鐘銀花的青棗園占地300畝,位于惠東縣梁化鎮七星墩村。“我們嘗試使用大豆有機肥種植青棗,技術人員根據果園土壤情況、青棗不同生長階段肥料需求,進行肥料配比,最大程度滿足青棗生長需求。”鐘銀花說,去年開始和當地農業企業合作,選取了30畝的青棗進行技術改良試驗,從收獲情況來看,青棗口感、甜度都有所提升。
梁化種植青棗始于上世紀90年代末,最先有臺灣地區客商租地種植,周邊村民也紛紛種起了青棗,青棗也成為惠東縣主要的農產品之一。在經濟效益的拉動下,當地村民逐漸摸索出品種改良、優質種植的竅門。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春節后惠東青棗出現滯銷情況。在當地政府的幫助及社會各界的關注下,通過新聞媒體的報道,滯銷上萬噸的青棗才找到了銷路。此次滯銷也暴露出當地青棗種植沒有統一的標準化生產管理、品牌影響力不強等問題,造成產品競爭力弱,經濟效益逐年下降。當地農業部門表示將調整優化品種結構,淘汰果量差的品種,并推廣標準化種植管理和塑造品牌影響力等。
“根據土質檢測結果,缺什么我們補什么,如缺鈣補鈣、缺氮補氮、缺鉀補鉀,并根據青棗不同的生長周期來調配肥料,所以口感和肉質比較好,且皮薄、沒有苦澀味,這是一個很大的優勢。”參與鐘銀花棗園改良的廣東省廣信佳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賴仕恩介紹,改良后的青棗今年能達到畝產6000斤,比改良前高20%,價格比普通青棗高30%。
看到試驗效果非常突出,鐘銀花表示今年將進一步擴大試驗面積,實現更大程度的豐產增收。
(記者劉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