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井霞角村一處撂荒耕地復耕,無人機低空飛行施肥。
惠陽區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的試驗田開始播種培育秧苗。
走進惠陽區良井鎮矮光村,只見一輛輛翻耕車轟轟作響,來回穿梭,不停翻耕,這片撂荒3年的51.3畝耕地正式開始復耕復種。村里種植大戶忙著軋田整地,為早稻播種作準備,呈現出一派春機盎然的春耕景象。
記者2月25日從惠陽區2022年春耕生產暨撂荒耕地復耕復種現場會上了解到,今年惠陽計劃復耕復種撂荒耕地14218畝,優先組織高標準農田建設范圍內的撂荒耕地,健全流轉機制促進撂荒土地規范有序流轉,并落實“一獎三罰”(即:對復耕者一次性補助500元/畝,對撂荒1年以上、2年以上和動員仍不耕種等3種情形依法依規采取行政制約措施)、“三書一函”(即:一份責任書、一份告知書、一份承諾書和一份提醒函),以推動撂荒耕地復耕復種。
14218畝撂荒耕地年內完成復耕復種
糧食就是飯碗,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是糧食工作的頭等大事。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底線,穩定全年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推進撂荒耕地復耕復種從省到市將納入鄉村振興考核,按照去年6月下發的撂荒耕地圖斑,惠陽區撂荒耕地面積達14218畝,將在年內全面完成。
其中,撂荒耕地面積超2000畝的鄉鎮有良井鎮、平潭鎮和永湖鎮,均是農業大鎮,分別為3956.32畝、2786.15畝、2685.66畝。
據介紹,惠陽撂荒耕地呈現撂荒時限長、撂荒耕地相對集中連片等6個特點。惠陽區政府副區長何金華說,造成耕地撂荒的原因,既有受生產條件制約、種植效益低等客觀因素影響,也有耕地保護意識薄弱等主觀原因。惠陽各鎮(街)將盡快設置轄區撂荒耕地復耕復種路線圖,實施“一地一策”,有針對性地制訂撂荒耕地恢復耕種計劃措施,確保撂荒面積只減不增,按期完成年度復耕復種任務。
落實“一獎三罰”推動撂荒耕地復耕復種
在撂荒耕地中,因農業生產條件制約導致無法耕種的撂荒面積約3939.43畝,是耕地撂荒的主要原因之一。惠陽計劃改善耕種條件,對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范圍內撂荒耕地,優先組織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及時修繕和疏通堵塞的高標準農田設施,提高耕地地力。
對因農田水利設施損壞的耕地,爭取項目資金投入,組織修復水壩、水陂、水溝等排灌設施,實施農田引水、蓄水工程,優先保障農業生產用水,恢復耕作條件。對撂荒面積較為集中的偏遠地區,加大資金投入,改善交通條件,為農戶復耕復種提供便利。
因家中勞動力外出務工、《農村土地承包法》義務盡責不到位等原因,出現承包地農戶“寧荒不產”“寧荒不轉”現象、流轉經營主體(企業)“租而不種”等情況,惠陽區這類閑置撂荒耕地面積約1013.5畝。
惠陽將依據法律規定,按照“平等、協商、自愿、有償”的原則,推行租賃制、股份制、托管制、代耕制等多種模式,對流轉撂荒耕地的優先予以支持,加快土地集中有序流轉,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對主觀撂荒2年以上的,由村集體收回承租方經營權并組織流轉;對撂荒不滿2年的,引導耕地承租者流出耕地或流入耕地實現連片規模經營;對因項目征(租)用耕地的,在用地手續沒辦好和發布公告之前,維持正常農業生產,嚴禁圈而不建、占而不耕,造成耕地撂荒。
同時,惠陽嚴格落實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政策,對長年撂荒的耕地在登記時要進行核減,不予補貼,直至復耕復種為止;要對撂荒復耕采取獎懲措施,落實“一獎三罰”“三書一函”,以推動撂荒耕地復耕復種。
糧食作物計劃春播5.33萬畝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年好景在春耕。眼下,惠陽各地春耕生產陸續展開,不少農戶搶抓農時加強田間管理,翻土、除草、育苗,一幅“春耕備耕圖”在田間地頭徐徐展開。
今年,惠陽區春播農作物播種面積18.29萬畝,其中糧食作物計劃播種面積5.33萬畝,主要為水稻3.5萬畝、玉米1.42萬畝;經濟作物計劃播種面積1.25萬畝,蔬菜計劃播種面積11.71萬畝。
惠陽將利用平潭鎮光輝村糧食高產示范點等樣板,帶動糧食高產創建工作全面開展。區農業部門計劃組織農技專家和科技人員深入到村組田間地頭,加強優質品種推廣,全天候指導各地農民科學備耕種植,制定科學田間管理技術措施,幫助農民解決生產中的技術難題。同時,及時發布有關農產品供求、病蟲害監測、畜牧養殖技術、氣象預報等信息,增強春耕春播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文/圖 記者黃尉宏 通訊員張輝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