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種植粉葛。
田間地頭一片忙碌。
拋秧苗、種田薯、種粉葛……日前,博羅縣橫河鎮石湖村的田間地頭一派忙碌的春耕景象。近期來,石湖村堅持以黨建為引領,成立農村合作社,流轉了125畝土地,通過資源整合,統一規劃,發展特色種植業。這一舉措讓桉樹林改造地、撂荒地化身“希望田”“致富田”,激發了鄉村振興新動能。
合作社統一規劃種植壯大村集體經濟
“種莊稼好!”望著荒地變良田,重新種上農作物,石湖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鄧國祥心里樂呵呵的。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越來越多農民外出打工,導致有些農田撂荒,也有的改種了桉樹、南洋楹等經濟樹木。石湖村也存在著這樣的現象。
“我們把村里撂荒的土地盤活起來,通過發展種植業增加農民收入、壯大村集體經濟。”石湖村駐村“第一書記”李偉鋒說,在市審計局、橫河鎮黨委政府和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的指導支持下,由石湖村村委會牽頭成立了博羅縣石湖綠保達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擬盤活撂荒土地,推動土地規模化、連片打造,助推村集體經濟收入實現新突破。
說干就干,村組干部走家入戶,摸清每家每戶土地情況;村委多次組織相關戶代表召開工作會議,講解相關政策和發展思路,廣泛征集村民意見。在得到村民的一致認可和支持后,合作社正式與該村上南村民小組簽訂協議,將41戶村民共125畝土地集體流轉,以每年每畝700元的標準與村民簽訂3年合同,連片高效盤活土地發展種植。
李偉鋒說,這125畝土地之前有10多畝是撂荒地,有約70畝是清理桉樹、南洋楹等林木后的土地,其余是村民的耕地,“統一規劃種植,既能防止耕地非農化,更能讓農田的種植效益更大。”
農忙時節村民幫忙打理農田增加收入
目前,該村正在組織種植田薯、粉葛、水稻等作物,其中田薯60畝、粉葛20畝、水稻20畝。為確保種植進度,駐鎮幫鎮扶村團隊、石湖村“兩委”干部利用節假日時間,帶領農戶加班加點種植,營造干群同心齊促振興的火熱氛圍。
近半個月來,合作社每天聘請15至18名村民,主要從事除草、拋秧、鋪膜等工作,村民每人每天可掙得150元工錢。村民鄧叔高興地說:“原本撂荒的土地現在利用起來了,除了租金,農忙時節去幫忙還可以拿到工錢,當然好呀!”
為發展好種植業,該村還依托鄉村振興科技特派員力量,對合作社發展種植進行專業的技術指導,并籌備開展系列農業技能培訓,為石湖村鄉村振興培養更多的“高素質農民”。
接下來,除了因地制宜種植相關農作物,打造石湖村的農業品牌外,該村還將積極探索農旅融合發展模式,籌備設置生態采摘區、農耕體驗區等,把農產品包裝成旅游產品,提升品牌價值,通過產業的融合發展,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
在積極探索壯大村集體經濟的道路上,石湖村還堅持以村黨支部書記為“領頭雁”,以駐村“第一書記”為“推動者”,以儲備干部為“生力軍”,以鄉村振興科技特派員為“智囊團”,推動黨員干部、各類人才共同投身鄉村振興一線干事創業。
文/圖 報記者李燕文 盧泓宇 通訊員劉慧 張壽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