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摩會現場,技術人員示范荔枝高接換種。
日前,博羅縣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聯合博羅縣科學技術協會、石壩鎮政府、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在該縣石壩鎮秀埔村舉辦一期荔枝栽培管理技術培訓班暨現場觀摩會,通過現場講授和示范荔枝高接換種技術,助力全縣荔枝品種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從而推進荔枝產業高質量發展,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改造成優質品種,效益成倍增長
當天,培訓會邀請了惠州學院的專家為博東地區的果農和農技人員講授荔枝高接換種及當下栽培管理技術。同時,邀請該縣稀有荔枝品種的先行者在秀埔村的荔枝園內,現場示范荔枝的高接換種,并與果農、農技人員進行交流,現場解答大家的疑問。
縣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荔枝高接換種就是通過嫁接技術,把低效的荔枝品種改變成為優質品種,提高種植效益,帶動果農增收致富。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負責人說,經過調研工作隊發現,秀埔村有著種植荔枝的傳統,全村有荔枝種植面積1000多畝,主要有懷枝、黑葉、糯米糍、桂味等常規品種。由于經濟效益不佳,近年來,果農的種植和管理積極性不高。
“優化種植結構,是推動荔枝高質量發展的一條必由之路。”縣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說,從去年起,該縣就開始推動荔枝高接換種,逐步將懷枝、黑葉等品種逐步改造為仙進奉、井崗紅糯等稀有荔枝品種。“稀有荔枝品種經濟效益高,而且上市時間與桂味、糯米糍等錯開,有著良好的經濟前景。高接換種一般兩年可結果收成。”
現場技術人員介紹,以桂味為例,其大小年比較明顯,每畝產量1000斤已算高產;稀有品種之一的仙進奉畝產較為穩定,每畝1500~2000斤,且價格比較穩定。“以去年的價格為例,桂味每斤幾元,仙進奉每斤十多二十元,且供不應求。”
逐步形成早中遲熟三大優勢區
博羅是廣東的荔枝主要產區之一,有著悠久的荔枝種植歷史和深厚的荔枝文化底蘊。目前,全縣荔枝種植面積約10.2萬畝,主要品種有妃子笑、桂味、糯米糍。
近年來,圍繞“廣東荔枝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重點工作任務清單,該縣通過加強“羅浮山荔枝”區域公用品牌打造,開展荔枝高接換種、發展冷鏈儲藏和果品深加工、良種良法示范果園等項目,多措并舉,著力推動該縣荔枝產業發展提質增效。
目前,該縣已開展荔枝品質改良工作,引進了井崗紅糯、仙進奉和無核荔、觀音綠等優質荔枝新品種。但荔枝品種仍相對老化,且常規品種的成熟期相對比較集中,銷售壓力較大。接下來,將從生產端切入,合理優化荔枝生產結構,通過引導種植戶進行高位嫁接改良,加快懷枝等低效品種的替換,加快仙進奉、井崗紅糯等一批優良新品種的示范推廣,逐步形成以龍華、泰美、公莊為代表的早、中、遲熟三大優勢區,拉長荔枝上市時間,形成均衡上市、相互銜接、差異化發展的區域格局,推進該縣荔枝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文/圖 記者李燕文 通訊員王武生 毛玉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