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農科所對鳳梨“臺農17號”進行測產。 記者劉建威 通訊員楊翠紅 湯倩 攝
記者日前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獲悉,經測產結果顯示,該所試驗示范的鳳梨“臺農17號”畝產達8000~10000斤,單果重2.6~3.6斤,按3.5元/斤的市場價,畝產值3.5萬元,其中除去種植成本1.2萬元/畝,畝產利潤預計達2.3萬元。
在惠東縣白盆珠鎮沐化村,市農業科學研究所與明青農業專業合作社合作引進示范種植的120畝鳳梨“臺農17號”即將迎來首批熟果采收上市,工作人員近日進行了實地測產。
據了解,此次試驗示范采用了水肥一體化滴灌技術、催花效果的對比試驗和鳳梨富硒技術研究等多種技術。主要是通過水肥一體化滴灌,以植株“細酌慢飲”的方式,提高肥水利用率,節水省肥、水肥均衡,既有利于鳳梨增加產量,改善品質,也實現了用地與養地相結合,改善耕地質量,培肥土壤,維護農田生態系統平衡。同時,通過科學方法開展鳳梨催花效果的對比試驗,從中探索適合本地區生產的最優催花技術,延長鳳梨的市場供應周期,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針對市場對富硒食品的需求,進行鳳梨富硒技術研究,提升產品附加值,既為食者謀健康,又為耕者謀福利。”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有關負責人介紹,熟果果香濃郁,果肉蜜甜多汁,平均甜度16度以上,去皮后不用挑刺,不用鹽水浸泡,直接食用,方便又美味。鳳梨“臺農17號”的試驗示范成功,為當地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支撐。
(記者劉建威 通訊員楊翠紅 湯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