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打包楊梅。
“這里的楊梅好好吃啊!下次我們還要再來。”“是啊!下次來要帶多幾個人,讓他們也嘗嘗……”近日,位于惠東縣白盆珠鎮的東魁楊梅基地迎來了楊梅的成熟季,連綿的山坡上,一顆顆紫紅色的楊梅掛滿枝頭,像一盞盞小燈籠,吸引游客前來采摘品嘗、休閑打卡。
該楊梅基地位于惠東縣白盆珠鎮新和村小金坑村民小組,園內種植的品種為東魁楊梅,大約有300畝。每到周末或假日,楊梅園里就迎來一撥撥惠州周邊的游客。成熟的楊梅掛滿枝頭,游客們邊摘邊吃,直呼過癮。“這楊梅很好吃,也很大個,我還買了20斤帶回去分給親朋好友嘗嘗。”游客黎小姐摘下一顆深紅色的楊梅咬一口,果肉飽滿多汁,頓時酸酸甜甜口舌生津,開胃解暑。和黎小姐一起來的還有她的家人,都對楊梅贊不絕口。
在園中游玩的還有來自深圳的李先生。“近幾年因為疫情,我們都不敢出遠門。偶然我在刷朋友圈的時候看到了這個楊梅園,感覺挺好玩的,就和朋友來‘打卡’。”與李先生同來游玩的朋友豎起大拇指笑笑說:“還有比自己去果園里邊摘邊吃更過癮的嗎?”
據悉,楊梅時令性很強,一年只能吃一次,保質期也短,而且極易受天氣影響。一日味變,二日色變,三日色味皆變。為了減少中間環節、方便銷售,從2021年開始,該基地實行一年一度楊梅節,開放讓游客體驗邊摘果邊嘗果的樂趣。
2020年以來,受疫情影響,人們出游半徑圈縮小,不少人把出游目的地轉變成為城市周邊的鄉村,鄉村游變得火熱起來。
“我的工作就是采摘、打包、搬運,能做的都做。一天收入有一兩百元,忙的時候有300元。”當地村民賴志成說,眼下正是楊梅大量上市的時候,該基地每天采摘銷售的楊梅有上千斤,目前招了十多名當地村民務工。村民在基地務工,既方便照顧家庭,也可以幫補一下家用。
楊梅基地負責人賴偉強介紹,該基地種植楊梅已有十多年。楊梅樹枝繁葉茂、掛果穩定。受疫情影響,今年基地積極開拓線上銷售渠道。“白盆珠鎮是一個綠色生態小鎮,天然溫泉吸引了很多游客來游玩,我們希望借助游客資源做旺農產品銷售。另外,受今年疫情和最近的天氣影響,楊梅的銷售也面臨一定的壓力,我們為此拓寬線上銷售渠道,把楊梅賣到珠三角地區。”5月下旬,還有一批楊梅迎來豐收,到時又將引來一批游客前來游玩采摘。
由于楊梅上市的時間相對集中,在產量大的情況下,賴偉強正考慮延伸楊梅產業鏈,制作深加工產品。“因為楊梅保鮮的特殊性,我們現在進行兩種方式深加工:一是泡楊梅酒,另一個是與蛋糕店合作做楊梅果汁蛋糕。”接下來,賴偉強打算將當地楊梅品牌化,讓更多人品嘗到當地的楊梅,為白盆珠這張旅游名片增色。
文/圖 記者藍斐菲 通訊員葉衍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