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農商銀行金融特派員到綠湖股份考察蘭花生長情況。
穿行惠州沃野鄉村,從綠水青山的清新色彩到稻田卷起的“千層浪潮”,從企業廠區里的機器轟鳴到如火如荼的鄉村旅游……流轉的季節,變幻的風景,讓人真切感受到惠州特色鄉村振興之路的蓬勃脈動。在這背后,有一支中堅力量,矢志不渝深耕“三農”,以金融之筆繪就振興圖景。這就是扎根本土近70年的惠州農商銀行。
因農而生,伴農成長。回首來時路,從成立之初的背包下鄉、走村入戶,到如今遍布城鄉的服務網絡,從蹣跚起步到全行(集團)資產總額突破1000億元,改制10年來,惠州農商銀行始終堅守支農初心,以高效專業服務助力地方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以普惠金融激發鄉村活力,用腳踏實地的行動造福百姓民生,為惠州鄉村振興注入了磅礴的金融動力。
●勾勒框架
勇扛“三農”責任擔當
初秋時節,瓜果飄香,豐收的田野里,一抹“農商紅”蜿蜒前行,增添了律動和色彩,那正是惠州農商銀行金融特派員留下的身影。“在村里,和我們打交道最多的就是惠州農商銀行,以前,我們離農商銀行的網點比較遠,來回不方便。現在好了,村里不僅有特派員,還配備了粵智助服務機,很多業務足不出村就可以辦理了。”家住馬安鎮的李大叔說。
2020年9月,惠州農商銀行全面啟動網格化服務,通過實地走訪惠州城鄉各個片區,動員全行超過1400名員工走訪村組社區,上門為農村客戶宣傳金融知識,提供金融服務,建立金融服務檔案。今年8月,該行將網格化服務全面升級為農村金融(普惠)戶戶通工作,通過將全行轄內村委、社區和村小組劃分為金融服務網格,全行員工積極踐行“勤勞金融”進村入戶,并在走訪的過程中為客戶建立專屬的金融服務檔案,積極對接客戶需求,為客戶提供專屬金融服務,打造“村村通政務+戶戶通金融”發展格局。
這是惠州農商銀行厚植城鄉市場需求,持續下沉服務重心,探索普惠金融服務新模式的縮影。
秉承著“服務本土、融通百業、惠及萬家”的初心使命,惠州農商銀行始終奮戰在農村金融最前線。早在1952年,原惠陽縣在平山區青龍潭鄉試辦農村信用合作社,就播種下惠州農村金融的第一顆種子,從最初的農村信用合作社到現在的農村商業銀行,服務“三農”始終是惠州農商銀行與生俱來的精神底色。該行改制不改志,依托營業網點分布廣、從業人員數量多等優勢,根據惠州區域位置、資源稟賦、經濟結構,圍繞政府規劃,找準金融支持“三農”發展方向,為惠州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注入金融活水。
鄉村振興浪潮起,今朝風景更勝昔。要畫一幅鄉村振興、城美村新的秀麗圖畫,必要先勾勒整體框架。面對鄉村振興新形勢新任務,惠州農商銀行專門成立鄉村振興與戰略機構部,制定《惠州農商銀行鄉村振興工作實施方案》,全面實施“一帶”“一村”“一業”“一游”“一官”的“五個一”工程,大力支持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同時深入推進農村金融(普惠)戶戶通工程,以腳步丈量全轄311個行政村和146個居委會,實地上門服務城鄉客戶超132萬人,為各鎮街和村居提供“融資+融智”服務。
●濃墨重彩
普惠“清泉”滋潤鄉村
綠湖股份是廣東省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在惠城區水口街道和馬安鎮擁有5個花卉苗木種植基地,基地總面積達2500畝。自2021年全市啟動鄉村振興“九大攻堅戰”以來,綠湖股份先后承接了惠城區橫瀝鎮黃沙洞村、墨園村等多個“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示范村”項目工程。由于項目工程資金結算周期較長,加上近期中標數個園林景觀工程,企業資金缺口較大。
惠州農商銀行客戶經理在走訪中了解到企業情況,結合工程項目建設和結算周期,為其量身定做5000萬元額度的循環授信方案。同時,專門開辟鄉村振興綠色審批通道,短時間內將信貸資金足額劃轉到公司賬戶,撒下信貸資金“及時雨”,有效緩解了企業的資金周轉壓力。
豐富畫卷內容,需要不同色彩,更需要筆觸輕重有度。在支持鄉村振興過程中,該行不斷創新金融產品、主動捕捉發展關鍵點,以不同的金融“筆觸”,為城鄉發展的畫卷添上濃墨重彩。
聚焦鄉村產業興旺發展。惠州農商銀行因地制宜,依據鄉村資源稟賦特點,搭建“現代產業園+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的全鏈條鄉村振興服務,以金融活水“貸動”產業園、農業龍頭企業一齊發展。該行先后支持了“惠城區絲苗米產業園”和“惠陽區蔬菜產業園”2個省級農業產業園建設,向產業園區的兩家農業龍頭企業累計授信2.2億元。此外,該行還大力支持了“惠城區水產產業園”“惠城區花卉產業園”等市級農業產業園建設,帶動惠城區黃沙洞、墨園、森柏洞、藍村、增湖等多個行政村的美麗鄉村建設;支持全市21家重要農業企業,合計發放農村產業貸款3.65億元。
創新鄉村振興產品體系。惠州農商銀行將信貸服務不斷提檔升級,不斷完善產品體系。為提升服務“三農”質效,該行配合地區特色產業發展,舉辦鄉村振興產品發布會,推出多款專屬信貸產品。包括助力惠州市內漁業產業振興、綠色發展的“美麗池塘貸”;全市首款以生豬活體作為抵押擔保物的“生豬活體抵押貸款”;面向有消費或者經營需求的自然人、農村承包經營戶,可循環使用隨借隨還的“卡貸寶”;面向當地擁有自建房、宅基地的村民的保證類貸款產品“村易貸”等,通過對農村客戶群體推出“1+N”鄉村振興信貸系列產品,分類施策,確保金融服務全覆蓋。
走過的道路是最深的印記。10年間,惠州農商銀行累計投放涉農貸款超過400億元,為惠州“三農”事業興旺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截至2022年8月,惠州農商銀行涉農貸款余額為195.99億元,對比年初增加10.51億元。
●精描細畫
打造興農富農新陣地
一幅畫要想更加生動形象,需要畫者對細節的精心描繪。惠州農商銀行持續推進金融服務下沉,發揮“接地氣”的先天優勢,讓現代化金融服務在鄉村城鎮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位于惠城區橫瀝鎮的黃沙洞村,擁有美麗的田園風光和豐富的溫泉資源,每逢節假日都吸引不少周邊游客慕名而來。然而,這兩年來,受疫情影響,旅游業遭受重創,酒店民宿資金需求迫切。
“真沒想到,在銀行貸款可以這么簡單,利息還這么低。”黃沙洞溫泉四合院的負責人劉兆華坦言,疫情對民宿經營影響較大,他在去年底計劃利用淡季加建民宿,然而,因為缺乏抵押物,資金難題一直橫亙在他頭上。正在此時,惠州農商銀行為其辦理了30萬元“村易貸”,解了他的燃眉之愁。
鄉村振興,農民生活富裕是根本。劉兆華的創業藍圖能夠繼續,得益于惠州農商銀行開展的“黨建+普惠金融示范點”建設,橫瀝鎮黃沙洞村就是其中一個試點村。去年,惠州農商銀行重構30個普惠金融中心與分中心,以“千行千村黨建”實現“黨建下沉”,啟動“黨建+普惠金融”示范點建設。在此基礎上,該行與當地村委會簽訂整村授信協議,批量給予白名單內農戶一定授信額度,為村民開辟貸款綠色通道,實行優先受理、優先調查、優先審查、優先審批。通過黨建“搭橋”,截至目前,惠州農商銀行已與全轄30個鎮街、311個行政村、146個居委會簽訂黨建共建協議,累計對311個行政村“整村授信”超過13億元,成功打通鄉村振興資金需求主體的“任督二脈”,讓金融活水更順暢地流向廣闊的鄉村。
在農村金融服務上,惠州農商銀行不斷延伸服務觸角,豐富服務內涵,打造遍布城鄉的普惠金融公共服務基礎設施。該行投入使用17個“悅農e站”服務點,與惠城區、仲愷區簽訂合作協議,推進惠農惠民補貼一卡通工作,無償承擔轄內涉農財政補貼、低保補貼、高齡補貼等近100項惠民補貼發放;推動“矮陂梅菜芯”“永記臘味”等惠州本土特色產品進駐線上銷售平臺,開展“電商+助農”眾籌服務活動;無償捐贈并布設316臺“粵智助”政府服務自助機,推動“政務+金融”服務向農村基層組織延伸。
回首,是征程路上的“回眸”,更是繼往開來,眺望新途的一次“蓄力”。在服務鄉村振興、鞏固脫貧成果、擘畫共同富裕的愿景中,惠州農商銀行永不缺席,正如惠州農商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朱小偉所言,該行將堅定不移地走“勤勞金融”新路子,聚焦市場主體需求,遵循“三農”發展規律,創新涉農金融產品,繼續寫好特色化的“農”文章,為“村美、民富、產業興”的鄉村振興畫卷貢獻農商智慧與金融力量。
文/圖 記者劉乙端
通訊員翁楷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