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搶農時忙春種。 惠州日報記者黃宇翔 通訊員龍融心 攝
春天又邁著輕盈的腳步,來到人們身邊。今年立春過后,龍門縣各鄉鎮都在趕早春、搶農時,全力開展今年的春耕春種工作。據了解,龍門縣2023年早稻種植面積約11.5萬畝,目前水稻育秧工作已全面展開。 水稻要豐產,育秧是關鍵。近日,記者來到位于龍田鎮鄔村村的龍門縣鴻遠種子有限公司育秧工廠了解育秧情況,只見工人們正有序地將經過挑選和催芽后的種子放到育秧盤上,待種子破土而出,悉心為訂單戶培育優良的水稻秧苗。 “目前接到的秧苗訂單有1萬畝左右,我們的主推品種還是以南晶香占為主。今年,育秧工廠對育秧基質土進行了升級,確保秧苗質量,為春耕生產做好保障。”龍門縣鴻遠種子有限公司負責人鄔寶華介紹,今年,該公司育秧工廠采取雙重法技術,對育秧基質土進行改樣,根系會比較發達,秧苗也會壯一點。在育秧過程中,該公司還采用集中育秧的方式,可有效預防早春低溫引起爛秧死苗,提早播期,雙季稻播種期得到有效保證。 隨后,記者驅車來到距離鄔村村約15公里的龍城街道三洞村華通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看到,合作社負責人正趁著晴好天氣,組織社員進行梅菜苗移栽工作,拔苗、打窩、移栽、施肥、鋪設噴灌管道……社員們分工協作,田間地頭一片歡快的勞動景象。 “今年,我們預計種植50畝梅菜,每畝產量約4000公斤。我們還安裝了微噴,用微噴結合有機肥,做到無公害種植。”該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幸務生介紹,每一批梅菜的種植期為60至70天,種植過程中使用有機肥代替傳統化肥,所種植的蔬菜皆為綠色有機蔬菜。 據了解,該合作社實行“合作社+基地+農戶”的農業生產模式,通過免費派種子和肥料給社員,簽收購合同,鼓勵帶動村民種植梅菜,并對梅菜進行深加工,銷往全國各地。目前,梅菜成為當地特色產業,為村民提供就業崗位,帶領村民增收致富。 (記者黃宇翔 通訊員龍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