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村鎮石灘村的水田里一片忙碌景象。 記者鐘暢新 攝
“益生菌天然富硒米將是今年的主打方向。”近日的博羅縣楊村鎮石灘村水田里一片忙碌,博羅縣稻阡陌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正組織社員和農戶在拋秧。今年,益生菌水稻種植升級為2.0版本,在益生菌水稻基礎上種植而成的天然富硒米將成為石灘村農業生產的又一品牌,也將成為當地鄉村產業振興的“新引擎”。
微生物種植技術讓水稻回歸自然生長
記者來到楊村鎮石灘村時,博羅縣稻阡陌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葉桂芳正在田地里與社員一起忙著干農活,爭取在清明前完成石灘村150畝益生菌水稻的種植。葉桂芳說,該合作社從2018年開始種植益生菌水稻。“益生菌水稻是一種水稻種植方法,全過程采用微生物種植技術,在有機肥的投放基礎上使用益生菌。”
葉桂芳介紹,在水稻種植時,他們首先對土壤進行修復和改良,使土壤PH值和有機質均得到改善,回歸水稻的自然生長。據悉,益生菌水稻種植從泡種時開始介入這個技術,然后根據水稻的生長規律,在不同的時期噴灑益生菌,每個時期噴灑益生菌的濃度不一樣。通過益生菌有機種植方式,讓水稻根據自然生長規律來確保質量。
益生菌天然富硒大米初試水市場反饋良好
“益生菌水稻種植不僅讓稻谷的品質更優,畝產也提升了。”葉桂芳介紹,目前,益生菌水稻畝產干谷1000斤以上,大米每斤16元,比一般大米的價格每斤高了10元以上,口碑和需求都不錯。目前,博羅縣稻阡陌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通過“合作社+農戶”“合作社+基地”“合作社+合作社”等模式進行合作種植。
葉桂芳說,農戶加盟種植益生菌水稻,合作社免費提供種子和技術支持,然后對農戶所種植的水稻進行包收包銷,解決農戶的后顧之憂。目前,石灘村有10多戶農戶加入種植行列,每戶農戶種植5畝至10畝。目前,該合作社的益生菌水稻種植面積約1000畝,涉及楊村、公莊、泰美等地。
讓葉桂芳和農戶高興的是,去年,惠州學院駐博羅縣鄉村振興科技特派員楊小芳等人在石灘村調研時,發現這里農產品的硒含量比較豐富。目前,他們正開展相關農業項目研究,計劃根據土壤的硒含量,選擇合適的農作物進行布局,讓它的價值更高。目前,依托這一發現,該合作社及石灘村正在打造益生菌水稻種植的2.0版本,讓益生菌天然富硒大米成為石灘村更響亮的農業品牌。葉桂芳說,去年,益生菌天然富硒大米已有產品輸出,市場反饋不錯,每斤售價28元。
相關新聞
300多師生學拋秧
日前,“觸摸春天 播種希望”榕城中學博東實驗學校2023年春學農實踐活動在博羅縣楊村鎮石灘村益生菌水稻種植基地舉行,該校四年級全體師生300多人在此開展勞動實踐。
工作人員講解后,孩子們挽起褲腳和手袖,踏入水田,跟著工作人員一起有模有樣地拋秧。大家不怕臟不怕累,有說有笑地將拋秧任務完成。學生戴雨辰說:“感覺干農活挺充實的,這種課外實踐讓我們能更好地成長。”榕城中學博東實驗學校小學部校長袁鄂平介紹,此次活動是該校實踐活動課程之一,主要是想通過勞動鍛煉,培養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讓孩子們知道粒粒皆辛苦,珍惜糧食,勤儉節約。”
據悉,博羅縣稻阡陌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與博羅縣榕城中學博東實驗學校建立了長期勞動研學合作關系,為學校提供開展勞動實踐和研學的場所,讓孩子們更好地成長。
記者李燕文 通訊員朱強 徐洋 鐘慧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