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新供銷天潤糧油儲備有限公司新建的高標準現代化糧食儲備庫。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10月16日是第43個世界糧食日,今年主題是“水是生命之源,水是糧食之本。不讓任何人掉隊”。世界糧食日所在周是我國糧食安全宣傳周,今年主題是“踐行大食物觀 保障糧食安全”。
扛穩糧食安全重任,管好“糧倉”是重中之重。健全糧食儲備管理體系、提升綜合應急保障水平、加快現代化倉儲建設、加強執法和監督檢查力度……當前,全市發展改革(糧食)系統以高質量黨建引領糧食儲備管理工作,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和糧食安全戰略,自覺履行糧食主管部門責任,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提升全市糧食和物資儲備保障能力,不斷推進糧食儲備事業高質量發展,為惠州奮力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建設更加幸福國內一流城市作出積極貢獻。
黨建引領,夯實體系“穩糧袋”
在博羅縣泰美鎮,粵港澳大灣區(廣東·惠州)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車輛往來穿梭,瓜果蔬菜等農產品正從這里發往全國各地。今年7月,惠州海關博羅辦事處的進駐,使其成為全省唯一有海關整體進駐的園區。意味著基地內的企業可就地接受海關檢驗檢疫等服務。
筑牢糧食安全是解決好“三農”問題的重中之重。惠州作為全省糧食主產區之一,基地建設帶來了農業生產和運營模式的變革。在這里,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米袋子、大廚房”雛形已顯。
“基地已經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糧食應急保障中心三大基地之一,將建設總倉容可達70萬噸的大糧庫,可以保障整個大灣區居民15天的糧食需求。”該基地運營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大灣區農產品基地已建成庫容15萬噸的糧倉群,實現糧食存儲現代化、綠色化、智能化,目前已承儲9.3萬噸惠州市儲備糧。
當前,黨建引領與糧食儲備管理工作進一步融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糧食安全保障工作,強化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健全全市糧食安全保障工作部門間聯席會議制度,推動糧食安全體系不斷完善。
“通過建立健全管理科學、運轉高效、保障有力的糧食儲備管理體系,全市糧食儲備‘壓艙石’‘穩定器’作用進一步增強。”市發展和改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我市持續推動糧食購銷領域專項整治走深走實,完善制度建設,重新修訂《惠州市市級儲備糧管理辦法》等制度文件,改革管理模式,強化儲糧監管主體責任,形成制度管糧、管人。
今年8月,我市印發實施《惠州市發展改革(糧食)系統高質量黨建引領糧食儲備管理工作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堅持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錨定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聚焦糧食安全保障核心職能,壓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政治責任,加快構建糧食安全保障新格局。
目前,我市市縣兩級儲備糧規模超額完成省下達任務,基本滿足全市常住人口半年需求量。應急成品糧油儲備充足,全市儲備成品糧油分別可滿足全市常住人口約30天和15天的供應量,小包裝成品糧油分別可滿足主城區常住人口約40天和30天的供應量。同時,還儲備了凍豬肉和食鹽儲備。
協同應急,深化機制“保穩定”
國慶假期期間,市區江北三新市場人來人往,肉類商品銷售火爆。由于擔心買不到肉,市民周先生一大早就趕去市場,他發現豬肉價格較平日沒有明顯變化,肉類品種也多。據了解,每到重要節日期間,我市都會視情況投放儲備肉,保障豬肉市場供應和價格穩定。
“米袋子”“菜籃子”“肉案子”“油瓶子”等是老百姓生活必需品,安全供應水平是大家最關心的民生問題之一。在此方面,我市不斷優化市場價格監測,密切跟蹤市場動態,建立糧油價格周報、季度監測分析制度,做到第一時間發現苗頭性問題,及早預警預測,及時釋放糧油市場供應充足、價格穩定信號,回應社會關切,穩定市場預期。
完善應急保障機制是糧食安全的重要保證。市發展和改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提升應對糧食突發事件的能力,我市印發實施《惠州市糧食應急預案》,建立糧食應急保障工作機制,督促、指導各縣(區)和有關企業制訂和修訂應急預案,進一步細化應急動用流程和工作方案,加強應急保障基礎設施建設,定期組織應急培訓,開展應急保障演練,著力提升糧食應急保障能力。
去年,全市共認定應急加工企業30家,日加工能力約3000噸;選定應急供應網點90個,實現全市鄉鎮(街道)供應網點全覆蓋,建立健全糧食加工企業社會責任儲備,擇優選擇企業落實儲備任務。
加強糧食應急保障的同時,我市也在同步強化應急物資保障,做好凍豬肉、食鹽、醫療防護物資等儲備管理,建立健全應急物資儲備管理制度。今年,我市印發《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建設補助資金(中央直達資金)市級儲備項目管理辦法》,進一步加強中央直達資金儲備項目管理。
目前,庫存醫療防護物資15個品種302萬件(套);救治設備15個品種63臺。承接全市救災物資管理職能,市縣兩級救災物資總價值約1643.6萬元,為增強惠州救災物資儲備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撐。
標桿建設,守好倉儲“減損耗”
仲愷高新區陳江街道,市儲備軍糧供應公司內,記者看到,一棟棟淺圓倉恒溫庫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在各式工程機械、車輛的交織聲中,工人有序忙碌著,確保項目能夠按時完成建設。目前淺圓倉倉壁等已建設完成,正進行倉頂、提升塔、消防水池等配套設施建設。今年內,主體結構將完成施工。
據介紹,市糧食儲備直屬庫恒溫庫項目擬新建落地式淺圓倉7棟,總倉容5萬噸,計劃于2024年上半年竣工,建成后將大幅度提升我市糧食儲備和應急能力。
市儲備軍糧供應公司總經理黃道明介紹,為適應現代化倉儲管理要求,近年來公司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加強倉庫建設和維護,分別建設了恒溫成品倉、充氮氣調等設施,進一步提高糧食倉儲能力。同時,在公司直屬庫新建了可日加工大米300噸的軍糧應急加工廠,目前已竣工驗收,為我市糧食應急保供提供了有力支撐。
扛穩糧食安全重任,建好管好“糧倉”是有力保障。近年來,我市切實加強糧食儲備基礎設施建設,分類做好儲備基礎設施利用、維護和改造升級,不斷完善現代儲備基礎設施體系,糧食儲備實力不斷增強。
“落實儲備適度集中要求,推進縣(區)將儲備集中儲存到規模較大的現代化庫區。”市發展和改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以來,我市充分利用新建糧庫設施,推動儲備適度集中,提升政府儲備集約化、規模化管理水平。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廣東·惠州)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15萬噸糧庫項目于今年上半年建成投產;博羅縣糧庫(5萬噸)、惠城區糧庫(10萬噸)已完工并投入使用;市直屬5萬噸恒溫糧庫和各縣(區)新建糧庫建設正順利推進;新建、在建糧庫同步規劃建設綠色儲糧和信息化、智能化設備。
接下來,我市還將進一步優化儲備庫點,積極督導各縣(區)撤并、淘汰一批老舊糧庫,進一步完善創3A等級糧庫軟硬件設備,力爭年底前完成3A等級糧庫創建目標任務。
科技賦能,多措并舉“提品質”
走進位于粵港澳大灣區(廣東·惠州)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的惠州新供銷天潤糧油儲備有限公司,只見新建的高標準現代化糧食儲備庫展現在眼前。倉內大米、小麥、稻谷等糧食像“住在空調房里”一樣涼快避暑,掬一捧原糧在手中,稻香撲面而來。
“通過氮氣氣調、低溫存儲等技術,讓糧食保持了最佳儲存狀態,保證了品質。”該公司副總經理王海濱介紹,天潤糧庫總倉容15萬噸,每天出入庫能力達5千噸以上。糧庫按照國際一流標準進行設計,應用了多項綠色儲糧新技術,使用智能化管理系統,可實現遠程控制,實現了高標準、高效率、高智能。
糧食歸倉后,如何有效保障儲備安全?近年來,企業綠色儲糧意識逐步增強,在惠州,像天潤一樣,依靠新技術儲存優質、綠色糧油的企業越來越多……
在市儲備軍糧供應公司,該公司通過對糧庫進行智能化升級改造,完善智能出入庫、智能倉儲保管、可視物流等功能,實現了倉儲監管智能化、業務流程規范化,極大提高了儲備管理效率,提升綠色倉儲水平。
市發展和改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前,我市正大力推進科技儲糧、綠色儲糧、安全儲糧,持續推動糧庫智能化升級改造工作,優化完善管理平臺糧食購銷出入庫監管功能,實現數據實時互聯互通,做到保質增值,確保糧食儲存安全。目前,全市所有計劃承擔政府儲備糧庫點均已按上級要求開展信息化建設,進一步提升儲備糧現代化管理和監管能力水平。
不僅是儲存,在質量監測方面,我市積極強化糧食質量監測體系建設,提升糧食質量監管水平。市糧油質量檢測中心正積極開展“廣東惠州國家糧食質量監測站”創建工作,目前已通過省級專家評審。該中心去年全年共抽檢儲備糧樣品292份,抽取樣品檢驗總代表數量、抽樣庫點數量以及主要食品安全指標檢驗的樣品數量均超國家、省規定比例要求,所有抽檢樣品質量全部合格。
此外,我市還不斷加強糧食安全宣傳,創新宣傳方式,豐富宣傳內容,通過開放糧食質量檢驗室、舉辦“糧庫開放日”等方式,廣泛開展政策法規和糧食安全宣傳,形成“糧食安全、人人有責”的良好局面。
記者邱若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