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技專家介紹水稻提質增效全程解決方案實施成效。
利用老鼠愛靠邊走的“鼠性”,設下圍欄和蹺蹺板陷阱讓其掉進坑里,監測顯示,一天平均有4只老鼠栽跟頭……在龍門縣龍江鎮連片的稻田邊,鼠害綠色防控技術讓人腦洞大開。
日前,全省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技術培訓班在龍門縣舉辦,來自全省各地的60多名植保部門相關負責人、專業化防治組織負責人等,深入龍門縣龍江鎮、龍田鎮多個鄉村,現場觀摩最前沿的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技術。
記者了解到,作為廣東省農業大市,近年來,惠州著力構建農作物病蟲害防控技術體系,惠州市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通過建設綠色病蟲害防控示范區,不斷提升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管理水平和重大病蟲應急防控能力,有力推動實現治蟲防病和農作物提質增產有機統一。
“圍欄+陷阱”滅鼠有方
颯爽秋風送來陣陣稻香,龍門縣龍江鎮嶺咀村內,村民們正忙著收割稻谷,在一片稻田邊,一道低矮的鐵制圍欄,平平無奇,卻大有“門道”。圍欄每隔不多遠就有一個小桶,湊近一看,竟有老鼠偷吃稻谷不成,反倒掉進坑里,“一臉懵”地在里面游蕩。
“我們在這里采用了TBS圍欄滅鼠技術。”活動現場,技術人員介紹,老鼠遇到障礙物有沿著障礙物邊緣行走的習慣,因此,當老鼠沿著圍欄走時,剛好碰上洞口,就會沿著洞口踏上蹺蹺板,不知不覺就掉進捕鼠桶里。
別看老鼠們在捕鼠桶里樣子可憐兮兮,實際上,它們可是危害糧食生產的大敵。據了解,廣東省是全國農區鼠害最為高發的地區之一,近十年年均發生面積約2300萬畝次,一只老鼠平均一年造成的糧食危害和損失可達9公斤,嚴重威脅農業生產安全。鼠類還傳播甲類傳染病鼠疫及腎綜合征出血熱、鉤端螺旋體病等57種人畜共患疾病,威脅廣大農村的群眾生命安全。
開展農區鼠情監測預警,推廣綠色防控技術,切實抓好農區鼠害防控工作,是為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和大面積提單產行動保駕護航,全面實現“蟲口奪糧”保豐收目標的有力措施。
今年7月,省、市、縣農區鼠害綠色防控技術示范區建立,在龍江鎮2800畝水稻、蔬菜地里,共設置TBS圍欄800米、捕鼠桶80個、蹺蹺板40個。與此同時,還綜合運用了生態防控技術、小包裝毒餌滅鼠技術、毒餌站滅鼠技術、鼠害智能監測技術等。
根據鼠害綠色防控技術示范區監測數據,截至目前,TBS共捕鼠354只,日平均捕鼠量4只。“通過日捕鼠數量、鼠種監測數據,田間危害率分析對比,我們精準掌握區域鼠害種類、消長情況和活動規律,然后采取對應的防控措施,達到最佳的防控效果。”現場技術人員說。
全程精準防蟲糧食更豐產
參會人員還來到位于龍田鎮的綠盛柑橘種植基地,現場觀摩植保無人機防治柑橘病蟲害作業,了解適合柑橘作業的植保無人機、飛防助劑和藥劑。到隆平農場龍門基地,實地了解先正達水稻提質增效全程解決方案實施成效,以及植保行業前沿設施設備、防控產品和技術模式。
在隆平農場龍門基地,田間一片金黃,顆粒飽滿的稻穗在風中輕輕搖蕩。今年8月,水稻提質增效全程解決方案在此實施,針對水稻秧田期、分蘗期、長穗期、結實期,均有不同的病蟲害防控措施,通過全程技術加持,精準防蟲,鎖定水稻豐收大局。
“采用種子包衣新技術,能夠讓水稻出苗整齊,預防秧田期病蟲害,還能預防分蘗期、孕穗期一些突發性病蟲害。另外,通過無人機植保,施用水溶肥、高效低毒藥劑,確保水稻安全和產量,提升稻谷品質。”惠州市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植物保護部部長劉鳳沂說。
“方案在控制病蟲害方面,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保障。經過控病,我們的水稻稻稈更加筆挺、結實,不容易倒伏。”隆平農場龍門基地負責人劉俊鵬說,目前水稻已接近收割期,預計今年水稻產量將提升10%~20%。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廣東省農業有害生物預警防控中心聯合惠州市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在我市建立了多個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區,通過推廣無人機植保、物聯網智能蟲情監測、豇豆科學用藥技術、滅鼠技術、專業化統防統治等,積極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助力提高我省綠色防控技術水平。劉鳳沂介紹,接下來將發動市、縣、鄉鎮農技部門深入全市各個水稻主產區,積極推廣水稻全程技術方案、前沿綠色防控技術,做到“蟲口奪糧”,提升糧食單產和品質,助力農民增收。
記者陳春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