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戶在采收馬鈴薯。
惠東冬種馬鈴薯迎來豐收。
每年春節前后,惠東縣冬種馬鈴薯便迎來繁忙的收獲季。在稔山鎮老坑村的田間,馬鈴薯收獲機穿梭作業,薯農戴著手套將一顆顆金黃飽滿的馬鈴薯分揀、裝箱、裝車,田壟間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品牌效益
冬種馬鈴薯面積8萬多畝
“得益于良好的氣候,今年馬鈴薯的品質不錯。”惠東縣馬鈴薯協會有關負責人說,今年全縣冬種馬鈴薯面積8萬多畝,畝產約6000斤。
“惠東縣種植馬鈴薯歷史可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如今面對全國多地種植冬種馬鈴薯的情況,我們要繼續做好品相、口感優勢,改良土壤,做好科學引導、開拓更多市場。”惠州市展盛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陳石孫說。
“今年我們合作社覆蓋了周邊100多家農戶,最近正是收獲高峰期,搶抓農時將馬鈴薯送進冷鏈倉儲中心,銷售周期能延遲到5月份,同時有助于維持市場價格,增強種植戶的信心。”惠東縣奕強蔬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賀奕群說。
近年來,惠東縣依托“惠東馬鈴薯”國家地理標志品牌,通過精準市場策略逆勢突圍,利用冬種春收的時間差,填補北方市場空檔期,產品遠銷武漢、上海及東南亞等地,同時開展直播帶貨、社區團購、進駐大型商超等提高效益。
惠東縣農業農村局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重點推進標準化種植,擴大“稻-稻-薯”輪作模式,實現耕地保護與效益雙贏。同時,進一步了解馬鈴薯企業需求,聯合國家科技特派團開展品種研發,應對氣候變化對產量的影響。
科技賦能
馬鈴薯也可制成“米”
在惠東縣旭升農牧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深圳的生產車間內,隨著金黃的馬鈴薯不斷倒入原料口,經過數道程序后,金黃的“米粒”不斷被生產出來。該公司負責人表示,公司于去年開始關注馬鈴薯米這個項目,并投資數百萬元引入了生產設備,“今年1月11日正式投入生產。目前只是試試市場反應,后續再加大生產力度。”目前日產量僅3噸左右。馬鈴薯米瞄準的是深圳乃至整個珠三角地區的養生市場,高端的產品目前每公斤售價可達33元。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通過科技賦能產出的馬鈴薯米讓馬鈴薯深加工有了廣闊的天地。
近年來,惠東縣通過科技賦能全力推動馬鈴薯產業的發展,取得一定成效。在冬種馬鈴薯品種方面,惠東縣注重加強與省農業科學院、華南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校的科技合作,積極開展技術攻關,先后引進、篩選和推廣了高產優質冬種馬鈴薯品種。
參照國際國內行業標準,惠東縣制定了《惠東縣馬鈴薯綜合技術標準》,建立了1萬畝冬種馬鈴薯標準化示范區,并于2018年設立了“廣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馬鈴薯專家工作站”和“廣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馬鈴薯示范合作基地”,為該縣冬種馬鈴薯產業發展提供科學支撐。
惠東縣還大力推動“惠東縣冬種馬鈴薯深加工項目”發展,該項目是集馬鈴薯薯片(條)、薯米的生產加工及倉儲、物流、交易等于一體的綜合型項目。項目立足惠州地區冬種馬鈴薯種植面積大、產量高、質量好的優勢,開發馬鈴薯深加工產業,延長冬種馬鈴薯產業鏈,并錯開旺季銷售高峰,促進馬鈴薯銷售,提升產品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助力鄉村振興。
政府搭臺
馬鈴薯文化節現場活動豐富
惠東縣以薯為媒,以節揚名,政府搭臺,薯農唱戲,舉辦馬鈴薯文化節,提高公眾對惠東馬鈴薯的認識,擴大馬鈴薯之鄉惠東的知名度,并廣拓渠道,加強產地與消費者之間的聯系,促進馬鈴薯銷售。
2025年惠東縣馬鈴薯文化節將于2月20日上午在惠東縣鐵涌鎮小屯村舉行。此次活動由惠東縣人民政府主辦,惠東縣委宣傳部、惠東縣農業農村局、惠東縣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惠東縣鐵涌鎮人民政府、惠東縣馬鈴薯協會承辦。
此次文化節現場活動豐富,設置了馬鈴薯文化展覽區、惠東農產品展區、馬鈴薯采收體驗區、馬鈴薯烹飪展區、馬鈴薯直播帶貨區、馬鈴薯速寫區等。市民朋友可以在現場體驗馬鈴薯采收、品嘗馬鈴薯的多種烹飪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當天上午將舉辦“全民薯王爭霸賽”,主辦方邀請惠東種植馬鈴薯的農戶,將種植個頭最大、品質最好的馬鈴薯帶到現場進行比拼,決出“薯王”。評委將根據馬鈴薯的外觀大小、重量,對其進行現場綜合評審打分,給前3名頒發證書和獎金。
這場集文化體驗、旅游休閑、農業推廣于一體的盛會,誠邀廣大市民前往惠東縣鐵涌鎮小屯村參加,一同沉浸在“薯”香四溢的歡樂氛圍中,共享豐收喜悅。
相關鏈接
惠東馬鈴薯簡介
惠東馬鈴薯自20世紀60年代中期在惠東縣種植以來,迅速發展壯大,已成為該縣農業主導產業、特色產業和民生產業。
目前,惠東縣有3個冬種馬鈴薯專業鎮(鐵涌、平海和稔山);“惠東馬鈴薯”獲頒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證書;惠東縣馬鈴薯入選2020年第一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惠東縣獲評“中國冬種馬鈴薯之鄉”稱號;“惠東馬鈴薯”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于2022年11月7日獲國家知識產權局正式核準注冊。
采寫 記者洪鵲兒 蔡偉健
圖片 惠東縣馬鈴薯協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