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場展示農業無人機作業。
推動農藝與農機協同機制落地見效、提升農業機械化應用水平,是挖掘糧油作物增產擴面潛力、筑牢糧油產能根基與安全防線的關鍵舉措。為加速農技、農藝、農機深度融合,進一步提高農業機械化應用水平,全力保障糧油作物穩定種植面積、提升單位產量,日前,惠城區農技推廣中心組織開展2025年第二期農技帶頭人培訓班。此次培訓通過“全鏈條知識傾囊相授”的方式,既細致解讀政策應用要點與農機補貼申領流程,又安排智能農機現場觀摩演示,以“新農機+新農藝”為雙翼,為鄉村“頭雁”賦能,助力其引領農業高質量發展。
理論精講助農業帶頭人提升能力
理論授課階段,技術人員圍繞農業生產關鍵環節,系統講解多方面核心內容,如耕地宜機化改造標準與農作物標準化種植技術要點,農藝農機協同機制的推進落實路徑,花生、大豆、紅薯等作物的新品種特性及推廣價值,以及2025年中央財政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細則。
授課過程中,技術人員以農藝、農機深度融合為核心,深入淺出地拆解全鏈條理論知識。從耕地宜機化改造的具體標準、科學耕作技術規范,到作物品種選育與農機適配的融合要點,再到農機服務在糧油安全保障中的實踐應用,均進行細致講解,將專業知識傾囊相授。
“授課內容緊扣當前農業生產的實際需求,既涵蓋政策導向,也注重實操指導,尤其對農機購置補貼的申領流程、宜機化地塊改造的技術參數等關鍵問題作了細致解讀。”惠城區農技推廣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培訓有效強化了農業帶頭人的政策應用能力,提升了其以場景精準需求為牽引、購置使用適配農機的判斷力,同時增強了整合農藝資源的信心與實操能力。
智慧農機田間秀硬核實力
參訓人員走進田間,近距離觀摩多功能農用無人機、履帶拖拉機等先進農業機械。受邀參與的金宇盛團隊不僅詳細介紹了各類現代農業裝備的種類、核心性能及適用場景,更帶來了直觀的實操演示——無人機精準噴灑、吊裝運輸的完整作業流程,同時進行履帶拖拉機的模擬作業操作,讓參訓人員直觀感受智慧農機的應用實效。
智慧農機在現場盡顯“硬核實力”,其高作業效率與顯著的智能化、多功能化特征尤為突出。農用無人機不僅作業效率高,噴灑霧化程度精準,在實現農業生產節本增效的同時,還能有效減少農業面源污染,助力綠色農業發展;履帶拖拉機具備強地形適應性,可滿足多種地形、多種作物的田間作業需求,成功緩解了當前農業生產中人力緊張與地形限制的雙重壓力,為農業生產“減負”。
演示過程中,參訓人員結合實際生產疑問積極提問,圍繞農機操作技巧、適用場景匹配等問題與講解團隊深入交流,現場氣氛熱烈活躍。這種“邊看邊問、邊學邊悟”的形式,進一步加深了學員對智慧農機實際應用的理解,推動理論知識向實操能力轉化。
“培訓內容實、形式活,政策講得透,還學到了很多農機農藝協同發展的理論知識,真正把我們最需要的東西送到了田間地頭!”惠州市粵海源農業有限公司技術員李光銀對本次培訓給予高度評價,直言收獲滿滿。
“此次培訓既是技術的傳遞,也是觀念的革新和行動的動員。”惠城區農技推廣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培訓不僅為惠城區現代農業裝備發展儲備了專業人才,更對構建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助力農業產業降本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撐。接下來,惠城區各鎮(街)將結合區域農業實際,積極推動農藝農機融合措施落地實施,引導農藝變革向簡化、規范且與農機兼容的方向推進,持續優化種植模式,為筑牢糧油安全底線、夯實農業現代化發展的人才與技藝根基提供長久保障。
文/圖 記者謝菁菁 通訊員洪潤懷 黃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