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環境和經濟下行壓力,惠州市委、市政府緊緊圍繞“盡快進入珠三角第二梯隊”的總目標,堅持“穩中求進、好中求快、改革創新、率先跨越”,大力實施“六大計劃”,全力推動經濟社會加快發展,全市經濟呈現平穩較快發展態勢,較好實現進入珠三角第二梯隊第一階段目標。
一、主要經濟指標基本情況
地區生產總值3000.73億元,增長10.0%,增幅比上年回落3.6個百分點,居全省第7位,珠三角第2位。
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00.65億元,增長20.2%,增幅比上年回落4.3個百分點,居全省第5位,珠三角第3位。
地稅收入220.51億元,增長7.0%,增幅比上年回落10.9個百分點,居全省第19位,珠三角第8位。
國稅收入的國內稅收收入383.11億元,增長12.0%,增幅比上年回落0.5個百分點,居全省第13位,珠三角第8位。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543.34億元,增長13.0%,增幅比上年回落4.7個百分點,居全省第9位,珠三角第2位。
固定資產投資1606.71億元,增長19.0%,增幅比上年上升0.4個百分點,居全省第11位,珠三角第2位。
工業固定資產投資512.47億元,增長28.8%,增幅比上年上升8個百分點,居全省第10位,珠三角第2位。
房地產開發投資667.3億元,增長12.4%,增幅比上年回落10.7個百分點,居全省第15位,珠三角第7位。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68.7億元,增長12.3%,增幅比上年回落1.2個百分點,居全省第7位,珠三角第5位。
外貿進出口594.12億美元,增長3.5%,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2.5個百分點,居全省第13位,珠三角第6位。
外貿出口363.31億美元,增長9.0%,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5.1個百分點,居全省第12位,珠三角第4位。
外貿進口230.81億美元,增長-4.1%,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2.7個百分點,居全省第13位,珠三角第6位。
實際吸收外商直接投資(1-11月)18.51億美元,增長5.2%,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4.7個百分點,居全省第12位,珠三角第4位。
商品房銷售面積983.94萬平方米,增長-14.4%,增幅比上年回落53.4個百分點,居全省第17位,珠三角第7位。
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12月末3394.60億元,比年初增長8.1%,增幅比上年末回落8.3個百分點,居全省第14位,珠三角第3位。
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12月末2436.97億元,比年初增長19.6%,增幅比上年末上升2.2個百分點,居全省第4位,珠三角第1位。
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CPI)累計上漲2.1%,漲幅與上年持平,居全省第15位,珠三角第8位。
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累計下降2.5%,降幅比上年收窄0.4個百分點。
二、主要特點
(一)經濟實力再邁新臺階。
2014年,全市GDP完成3000.73億元,增長10%,僅用3年時間實現從2000億元到3000億元跨越,較好實現進入珠三角第二梯隊第一階段目標。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42.91億元,增長4.3%;第二產業增加值1697.63億元,增長11.9%,超過全省平均水平;第三產業增加值1160.19億元,增長7.3%。人均GDP為63665元,按平均匯率折合10364美元,首次超過全省平均水平,與全省同步邁入萬美元大關。
1、工業對經濟拉動作用明顯。2014年,在兩大支柱產業雙雙面臨回調的形勢下,其他產業的快速發展,拉動了工業快速增長。全市工業完成增加值1602.70億元,增長12.2%,高于GDP2.2個百分點,對GDP增長的貢獻為71.1%,拉動GDP增長7.1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543.3億元,增長13%。分行業看,電子行業增加值604.85億元,增長9.5%;石化行業增加值271.04億元,增長-2.6%;汽車行業增加值87.94億元,增長20.8%;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加值86.07億元,增長27.2%;金屬制品業增加值43.42億元,增長31.0%;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業增加值50.19億元,增長23.5%;塑料制品業增加值46.51億元,增長23.7%。
2、投資規模繼續擴大。2014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606.71億元,總量繼續居全省第4位,比第5位的東莞多179.6億元,比上年擴大162.2億元;增長19.0%,比上年上升0.4個百分點,實現提速增長,增幅居珠三角第2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1個百分點。分行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完成15.68億元,增長72.9%,高于上年同期55.3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投資(工業投資)完成512.47億元,增長28.8%,高于上年同期8個百分點,中海油惠煉二期、信利AMOLED項目等重大項目建設進度順利,超億元以上工業投資項目66個,合計投資額216.47億元;第三產業投資完成1078.57億元,增長14.1%,高于上年同期0.2個百分點。第三產業中,房地產投資完成667.30億元,增長12.4%。
3、消費市場保持暢旺。開展惠貨全球行、全國行、網上行,舉辦惠州產品展銷會,支持縣區舉辦農博會、鞋文化節等具有本地特色的商貿活動,促進消費需求增長。2014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共完成968.70億元,增長12.3%,分別高于全國全省0.3、0.4個百分點。分行業看,批發業零售額完成102.68億元,增長15.0%;零售業零售額完成778.97億元,增長12.7%;住宿業零售額完成15.78億元,增長4.5%;餐飲業零售額完成71.27億元,增長7.1%。限額以上零售業中,汽車類銷售持續暢旺,完成零售額110.66億元,增長18.0%;機動車燃料油零售業完成零售額129.58億元,增長12.9%;綜合零售業完成零售額51.96億元,增長8.0%;家電零售業完成零售額11.82億元,增長8.4%。2014年,全市通過互聯網銷售的零售業零售額約為17億元,增長3.3倍,占限額以上零售業零售額的比重為5%。
5、對外貿易繼續擴大。2014年,惠州企業積極轉型升級、調整產品結構、開拓新興市場,積極舉辦惠州臺灣精品博覽會、第三屆“云博會”、惠州產品南非展覽會等活動,在全省外貿出口增長疲弱形勢下,全市對外貿易形勢明顯好于全省。2014年,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594.12億美元,增長3.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9個百分點。其中,出口總額完成363.31億美元,增長9.0%,增幅高于全省7.5個百分點。惠州市積極利用資源、產業優勢吸引外商投資,共吸收外商直接投資項目314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9.66億美元,實現同比增長7.2%,合同外資金額30.55億美元,增長5.6%。
(二)經濟結構持續優化。
1、三次產業結構優化。2014年,全市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4.7:56.6:38.7,其中第一產業比重比上年回落0.3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比上年上升0.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比上年上升0.2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繼續上升,全市經濟結構繼續優化。
2、工業結構持續好轉。一是非支柱產業快速發展。除電子、石化產業外的其他產業合計完成增加值667.45億元,占比43.2%,比上年提升6.8個百分點; 增長22.1%,快速拉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長11.2個百分點,貢獻率為86.5%,較上年提升52.7個百分點。二是現代產業比重大幅高于全省水平。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先進制造業實現增加值956.23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62%,比全省高13.9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實現增加值645.33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41.8%,比全省高16.1個百分點。三是民營經濟快速發展。深入實施“企業成長計劃”,強化幫扶措施,為民營經濟加快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全市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353.19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22.9%,比2013年大幅提高4.6個百分點;增長25.8%,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12.8個百分點,分別高于國有企業、“三資”企業28.5、11.8個百分點;民營工業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的貢獻率為65.3%,拉動工業增長8.5個百分點,成為拉動全市工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3、投資結構繼續調整。一是工業投資加快發展。全市工業投資完成512.47億元,占全市投資比重31.9%,同比提升1.7個百分點;快速增長28.8%,同比提升8個百分點。二是高端產業投資快速發展。先進制造業完成投資278.60億元,增長30.2%;高技術制造業完成投資146.83億元,增長14.7%;優勢傳統工業完成投資88.07億元,增長36.0%。三是技改投資發展提速。全市技術改造投資199.97億元,增長36.4%,拉動全市投資增長4個百分點。其中,工業技改投資完成160.82億元,增長54.5%。
4、金融結構穩步向好。一是存貸比大幅提升。12月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3394.60億元,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2436.97億元,存貸比為71.8%,同比大幅上升6.9個百分點。二是農村居民儲蓄比重快速提高。城鎮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246.99億元,比年初增長5.8%;農村居民儲蓄存款余額393.18億元,比年初增長10.6%。農村居民儲蓄存款占城鄉居民儲蓄存款比重24%,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
(三)經濟質量繼續提升。
1、財稅收入規模擴大。一是財政收入規模實現新跨越。全年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300.65億元,總量居全省第5位,僅用了2年時間實現了從200億元到300億元的跨越;增長20.2%,居全省各市第5位,珠三角第3位。二是稅收總額規模繼續擴大。全市稅收收入763.15億元,增長4.7%。其中,地稅收入220.51億元,增長7%;個人所得稅、土地使用稅、房產稅分別增長20.4%、13.5%、15.6%,呈較快增長態勢。國稅收入542.64億元,增長3.8%,其中國內稅收收入完成383.11億元,增長12.0%,合計占國內稅收81.7%的國內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分別增長13.8%、19.5%,共拉動國內稅收收入增長12.2個百分點。三是民生投入規模加大。全市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372.84億元,增長13.6%,其中教育、社保、就業等10類民生支出共投入252.66億元,占總支出的比重為67.8%,增長12.4%,民生保障力度進一步加強。
2、企業經濟效益穩步提升。1-11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34.96億元,增長10.5%。工業35個行業大類中,32個行業實現正利潤,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實現利潤113.38億元,增長4.9%,是全市工業行業中盈利情況最好的行業;實現利潤超10億元的還有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等4個行業,其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同比大幅增長123.7%。同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面23.9%,比上年收窄2.8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總額為23.86億元,增長7.2%,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9個百分點。
3、金融對經濟的支持力度加大。12月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3394.60億元,比年初增長8.1%,增幅居珠三角第3位,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640.17億元,比年初增長6.9%,增幅居珠三角第3位。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2436.97億元,比年初增長19.6%,增幅居珠三角第1位。本年新增貸款量400.05億元,比上年同期新增98.16億元,金融新增貸款量繼續加大,金融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
4、物價水平保持平穩。2014年,市區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CPI)累計同比上漲2.1%,基本保持平穩,比全省低0.2個百分點。八大類消費品價格指數“五漲三降”:食品類上漲4.4%、衣著類上漲7.1%、家庭設備及用品維修服務上漲1.3%、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上漲1.0%、交通和通訊上漲0.6%,煙酒及用品、文教娛樂及服務、居住類分別下降1.5%、0.4%、0.1%。
三、需關注的問題
雖然2014年我市經濟整體保持平穩發展態勢,但也存在工業企業生產經營仍面臨較多不利因素、消費增長動力和市場有效需求不足等問題。
(一)工業企業生產經營面臨制約因素較多。
受外需疲軟,勞動力成本上漲等因素影響,我市工業企業生產經營仍面臨較多困難,工業經濟的增速有所回落。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543.34億元,增長13%,比上年回落4.7個百分點。其中,電子行業增加值增長9.5%,比上年同期下降19.8個百分點,呈大幅回落態勢;石化行業增加值增長-2.6%,同比回落11.8個百分點。
(二)消費增長動力略顯不足。
受刺激消費政策退出及民眾消費力減弱等因素影響,2014年我市消費增長幅度較前幾年有所回落。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3%,同比回落1.2個百分點。其中限額以上汽車零售企業零售額增長18%,同比回落10.2個百分點;限額以上機動車燃料油零售企業零售額增長12.9%,同比回落1.5個百分點;限額以上家電零售企業零售額增長8.4%,同比回落5.6個百分點;限額以上綜合零售企業零售額增長8.0%,同比回落6.4個百分點。
(三)房地產業理性回落。
2014年,受高基數及房地產市場調整波動的影響,我市商品房銷售增速較2013年有所放緩,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983.94萬平方米,為歷年次高峰,較2013年的1149萬平方米下降14.4%,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53.4個百分點,銷售面積理性回落。其中,住宅銷售面積918.36萬平方米,下降16.0%。
(市統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