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環境,惠州市委市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及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踐行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加快建設國內一流城市,全面做好“六穩”工作,全年經濟保持平穩發展態勢。
據省統計局核定,全市地區生產總值4177.41億元,增長4.2%。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205.50億元,增長1.8%;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2169.12億元,增長2.3%;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1802.79億元,增長6.8%。三次產業結構為4.9:51.9:43.2。
一、農業生產保持穩定。2019年,全市農林牧漁業實現增加值207.40億元,增長1.8%。全市農作物播種總面積113.02萬畝,增長1.5%;蔬菜總產量315.95萬噸,增長5.0%。全市水果作物生產平穩增收,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分別增長5.2%和0.4%;豬牛羊禽肉類總產量(肉類總產量)增長-9.5%。
二、工業生產基本平穩。2019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8%。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增長-8.7%,集體企業增長-2.8%,股份制企業增長15.6%,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2.0%,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增長19.8%。分行業看,電子工業增長1.0%;石化工業增長-3.9%;汽車工業增長-0.4%;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17.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96.9%。
三、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加快。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5.4%,增幅比去年上升12.3個百分點。其中,民間投資占全部投資比重為62.6%,增長10.9%。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增長-65.7%,第二產業投資增長21.1%,其中工業投資增長21.1%;第三產業投資增長13.9%,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6.9%。基礎設施投資增長21.8%。
四、房地產平穩發展。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172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7%;其中住宅銷售面積1643萬平方米,增長4.3 %。商品房銷售額1877億元,增長5.5%,其中住宅銷售額1801億元,增長6.7%。商品房施工面積9105萬平方米,增長16.9%,其中住宅施工面積7206萬平方米,增長18.1%。房屋新開工面積2101萬平方米,增長-0.3%,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1642萬平方米,增長-1.1%。
五、市場消費較快增長。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99.53億元,同比增長8.2%。按城鄉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281.28億元,同比增長8.8%,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0.1%;鄉村消費品零售額318.25億元,同比增長5.8%,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19.9%。從消費形態看,商品零售增速快于餐飲消費。商品零售1466.98億元,同比增長8.3%,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1.7%;餐飲收入132.55億元,同比增長6.4%,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3%。從消費品主要類別看,機動車燃料油零售額188.12億元,增長7.2%;汽車零售企業零售額204.37億元,增長-2.3%。
六、金融存貸款增幅趨緩。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達6558.61億元,同比增長6.3%,增幅比上年末回落6.2個百分點。其中,住戶人民幣存款2600.70億元,增長10.1%,比上年末上升0.4個百分點。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5848.89億元,同比增長19.7%,增幅比上年末回落2.1個百分點。
七、物價上漲幅度較快。居民消費價格累計同比上漲3.2%。消費品價格累計同比上漲4.4%,從八大類構成看,除食品煙酒類上漲9.1%和交通通信類下降1.5%外,其余6類均呈溫和上漲趨勢:衣著類上漲1.6%;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上漲0.3%;居住類上漲1.0%;醫療保健類上漲1.8%;其他用品和服務類上漲1.8%;教育文化和娛樂類上漲0.2%。全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下降0.7%。
綜上所述,2019年惠州經濟保持平穩運行,但經濟也面臨下行壓力。2020年,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面做好“六穩”工作,推動高質量發展,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加快打造珠江東岸新增長極、粵港澳大亞灣區高質量發展重要地區和國內一流城市。
附注:
(1)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及其分類項目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為實際增長速度;其他指標除特殊說明外,按現價計算,為名義增長速度。
(2)地區生產總值按照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核定后數據計算。
(3)根據最新行業分類標準,第一產業不包含農、林、牧、漁服務業,第二產業不包含開采輔助活動和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第三產業包含農、林、牧、漁服務業、開采輔助活動和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
(4)由于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限額以上商貿企業、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的統計范圍每年發生變化,為保證本年數據與上年可比,各項指標同比增長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數與本期的企業統計范圍盡可能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數據存在口徑差異。主要原因:一是統計單位范圍發生變化。每年有部分企業達到規模納入調查范圍,也有部分企業因規模變小退出調查范圍,還有新建投產企業、破產、注(吊)銷企業等影響;二是統計執法、數據審核加強對企業基期和報告期指標的影響;三是全面推開“營改增”政策后,一些企業將部分服務業經營活動剝離等。
(5)金融數據來源于中國人民銀行惠州市中心支行;價格指數來源于國家統計局惠州調查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