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曾奕鵬等代表:
您領銜提出的《關于加快推進白馬窯遺址公園建設的建議》收悉。經認真研究,我局認為該建議寫得很實、很有價值,對進一步加強我市海上絲綢之路史跡保護,促進海絲遺產價值闡釋與展示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現答復如下: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市文廣旅體局針對惠州市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開展了一系列的調查研究、考古勘探工作,惠東縣白馬窯址(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作為我市目前唯一一處海絲申遺點,對推動我市海絲申遺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市政府非常重視挖掘“海絲”文化遺產價值,持續推進以白馬窯址為中心的“海絲”史跡的保護利用,各項工作成效初顯。一是工作機制逐步完善。專門成立了惠州“海絲申遺”工作領導小組,專項統籌推進相關工作。建立了文物安全專職巡查員制度,多維度筑牢文物安全防線。惠東縣正在組織編制《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白馬窯址保護規劃》,高標準做好頂層設計。二是考古研究成果豐富。白馬窯是廣東迄今為止發現規模最大的窯場,在我國明代海外陶瓷貿易體系中地位重要。聯合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先后三次對三官坑窯址開展了主動性考古發掘,出土了一批遺存遺跡,對重新認識惠州白馬窯址群和研究明代海上絲綢之路具有重要意義。2022年4月16日,三官坑窯址入選“廣東省十年十大重要考古發現”,2023年4月,獲評“2022年度廣東省重要考古發現”。三是活化利用有序推進。在市政府大力推動下,積極協調省、市相關部門,廣東省考古標本庫房惠州基地建設項目在惠東縣白馬窯附近落戶,兼顧考古研究、交流展示和科普教育,推動我市海絲遺產闡釋展示水平邁上新臺階。
為加強對白馬窯址的保護和開發工作,建議從以下三個方面推進白馬窯遺址公園的建設。
一是持續開展考古工作,加大海絲史跡研究力度。在調查、勘探工作的基礎上,為更深入地了解我市惠東縣白馬明代窯業遺存的內涵,進一步厘清遺址的時代、規模、布局、技術手段和歷史發展演變等情況,科學有效的保護和利用歷史珍貴文物,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選擇具備工作基礎、時代居中、文獻有明確記載的三官坑窯址展開課題研究,2021年向國家文物局申請主動性發掘,面積500平方米。經過近3個月的考古調查勘探工作,基本摸清了三官坑窯址的性質和年代,清理出分室龍窯1座、房址1處、活動面2處,灰坑2個、磚池2個、灰溝2條,出土碗、盤、盞、器蓋、輾輪、支燒具、軸頂碗、蕩箍、匣缽各類標本千余件,瓷片逾20000枚。2023年,經國家文物局批準,還將對三官坑窯址進行第四次考古發掘工作。歷次考古發掘的成果,將為我市謀劃建設白馬窯考古遺址公園提供充實的依據,助力惠州海絲申遺工作更上一個臺階。
二是規劃先行,高起點高標準做好遺址公園規劃設計工作。根據建設遺址公園的要求,配合惠東縣政府,請高水平設計團隊編制遺址公園的規劃設計方案。同時,統籌協調做好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惠州基地考古標本庫房的建設工作,將考古庫房、遺址公園、海絲申遺這三項重點工作一體考慮,分步實施推進,打造成為國內高水平考古研學基地。
三是全力做好遺址保護與資料整理工作。盡快完成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白馬窯址的保護規劃,加大遺址安全巡查力度,確保遺址本體安全。同時,要重視白馬窯址的資料整理工作,盡快出版圖錄、學術論文、考古報告等研究成果,提高白馬窯址在學術界的影響力。針對海絲申遺工作,對惠州沿海進行一次深入調查,尋找與海絲相關的遺址遺跡和文獻資料,補充海絲申遺遺跡點。
加快推進白馬窯遺址公園規劃建設的建議很好,有利于推進我市海絲申遺工作,充分發揮我市在海洋政治、經濟、文化上的區位優勢。
惠州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
2023年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