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惠市教案〔2023〕58號
對惠州市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代表建議
第20230071號的答復
林振瓊代表:
你們提出的《關于暑假留守兒童托管的建議》(建議第20230071號)收悉,現答復如下:
多年來我市高度重視留守兒童,積極做好暑假留守兒童的托管服務。
一、制定留守兒童托管方案落實托管服務
各縣(區)政府高度重視留守兒童,一是對轄區內的留守兒童進行摸底調查,重點以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散居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等對象為主,了解他們的人數、家庭現狀以及是否有意愿參加暑期托管服務。二是制定暑期托管工作方案,加強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等關愛保護工作。三是落實托管服務。本著自愿、公益普惠原則,以基本托管服務為主,以高水平素質拓展服務為特色,積極開發設置豐富多彩的文藝、體育、勞動、閱讀、興趣小組、社團及技能培訓等活動,切實增強暑期托管的吸引力和有效性。自愿參加的在校學生由家長提出申請,服務收費根據分擔運營成本、公益普惠和成本核算原則制定服務收費,按期結算并進行公示,實行多退少補原則。
除此之外,團市委發揮自身優勢,關愛和呵護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在暑假留守兒童托管方面,積極拓寬資源渠道,豐富托管課程。聚焦學業幫扶,吸納大學生志愿者開展托管服務。深入推進“兩幫兩促”行動,將留守兒童作為“兩幫兩促”的重點服務對象。聯合惠州學院組建“青年云支教”志愿者隊伍,與貧困家庭子女、留守兒童進行結對,為有學習困難的貧困青少年提供“一對一”“多對一”線上學業輔導。
二、積極拓寬資源渠道,豐富托管課程
團市委聚焦科普育人,開展科學實踐研學解決托管難題。在廣東紅領巾基金的支持下,打造“惠州市鄉村少年兒童科普夏令營”工作品牌,帶領鄉村留守兒童、困難家庭兒童走進植物園、海龜灣進行科學實踐研學,在提高科學見識的同時,幫助部分農村家庭解決托管難題。依托12355青少年服務平臺豐富托管服務。開展主題活動,舉辦“奇妙旅程,縱享一夏”青少年成長自護暑假夏令營等一系列自護主題活動,豐富留守兒童假期生活,解決留守兒童假期看護難的問題。
市婦聯按照“一地一品”的原則,挖掘各地文化特點、優秀家風家訓故事,在全市建成39個浸潤式“三可”(推門可見、村居可感、家家可享)家風家教實踐基地;打造48個市級親子閱讀基地,進一步豐富留守兒童假期活動場地。
三、志愿者助力關愛留守兒童
市婦女聯合會強化家庭教育講師隊伍建設。2022年共培育 10支家庭教育促進法宣講志愿服務隊,共開展家風家教、親子等主題活動60余場,直接參與家庭500余戶,受益人群2000余人次;開展“把愛帶回家”寒暑假關愛活動。2022年寒假,惠州市婦聯開展“把愛帶回家——送法到家 讓孩子健康成長”系列活動350場,1844名志愿者參加活動,走訪慰問和結對幫扶留守孤困兒童近2624人,受益家長兒童超10萬余人;2022年暑假,開展“少年兒童心向黨 用心用情伴成長”暑期關愛服務活動1863場,結對幫扶留守兒童、困境兒童1393人,參與活動志愿者5286人,受益人數為約15.4萬人;婦聯系統開展愛心父母牽手困境兒童志愿服務活動,重點傾斜惠東、龍門山區縣,今年共招募愛心父母約211名,幫助困境兒童約8183名,籌集各類幫扶物資約290多萬元。
四、多舉措共筑留守兒童暑期安全防線
對暑假期間留守兒童的安全問題,市教育加強暑期學生安全教育管理。持續強化暑期校園疫情防控、防溺水、交通、心理、實習等宣傳教育和安全管理,發放《暑期安全致全市家長及學生的一封信》,舉行暑期青少年防溺水進村居宣傳活動,學校按照人離校、班不散、管理不斷線的要求,繼續保持良好的交流溝通,保持雙向信息反饋,堅持每周兩次以上預警提醒。
各級民政部門成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設立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加強組織領導和監督管理,健全政府屬地負責、部門各司其職、社會齊抓共管的聯防聯動機制。在全市鄉鎮(街道) 設立56個未成年保護站,配備77名兒童督導員,1314個村(居)委會配備了兒童主任,把保護留守兒童工作開展到基層末端。聘請專業社工機構對留守兒童開展關愛保護工作,提供專業服務、家庭教育指導、個性幫扶,心理輔導等,確保每位留守兒童的安全、健康、受教育等權益得到有效保障。建立兒童督導員和兒童主任寒暑假集中走訪、季度隨訪以及重點時段巡查制度,社工每季度入戶走訪,及時掌握更新留守兒童的家庭情況、監護情況,在走訪中向監護人宣傳監護責任、安全責任。發動兒童督導員、兒童主任、雙百社工、志愿者等基層隊伍,對留守兒童居住周邊水域和事故易發地段安全隱患進行全面排查,在事故多發地設置警示標識和防護措施。在重點時段、重點水域加大巡查頻次和力度,對于未成年人私自下河游泳、戲水等行為及時勸阻并加強安全教育,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感謝你們對惠州教育的關心和支持!
惠州市教育局
2023年6月17日
(聯系人及電話:林海 2261079)